第26节:第二次改革(26)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2.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的过大差距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巨大压力

  当前我国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不容忽视。2005年,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全国平均为166.46元和232.61元,两项指标最高的是上海,最低的分别是广西和安徽,小学、初中最高省份是最低省份的31.5倍和27.46倍。2005年,东、中、西部地区的人均财政预算卫生支出分别为109.33元、56.24元和83.4元。目前西部地区农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数覆盖率不到5%,仅为东部地区的1/10,不到全国平均的20%。由于自然禀赋和发展起点的不同,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区域之间存在较大的经济发展差距是正常的,但基本公共服务在地区之间的过大差距将会使经济发展差距转化为人口素质的差距。2006年,上海的人均GDP为57310元,而西部的贵州仅为5750元,前者是后者的近10倍。2005年,北京、上海等东部发达地区的预期寿命超过了80岁,而西部的贵州还不足70岁。青海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北京的近7倍。北京15岁及以上人口文盲率仅为3.92%,而甘肃、青海、宁夏等西部欠发达地区这一指标都在20%左右。

  3.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基本公共服务过大差距加大社会问题的复杂性

  目前,农民工群体的总体规模已经达到1.2亿。农民工作为城镇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难以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生存发展权利,始终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重大社会隐患。不仅是农民工自己,由农民工引发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等问题也开始凸现出来。有分析表明,2006年中国农民工平均生活质量指数为城镇居民平均水平的53%该指数的目的是比较城镇居民与农民工生活质量的差距,从权益保护、卫生与保健服务、劳动强度、收入与消费、住房以及社会保障等六个方面来衡量。。分类指数中权益保护指数、健康和就医指数以及收入和消费指数,分别为0.66、0.64和0.64,住房指数为城镇居民的50%,而社会保障指数最低,只有0.25,说明农民工享受的基本社会保障水平只有城镇居民的25%,差距悬殊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2006~2007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更重要的是,在现行体制下,农民工的身份有许多不确定性。户籍制度和不公平的公共服务体制,既是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的主要障碍,也是农民工及其家庭的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的根源。农民工劳动收益长期偏低、基本社会保障欠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困难等,进一步加大了他们与常住居民之间的差距。

  第二节 充分发挥基本公共服务的历史性作用

  从新阶段中国人类发展的现实需求看,建立惠及13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可以为扩大内需、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还可以有效地缓解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

  一、扩大内需重在基本公共服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消费。但这些年我国的消费率持续走低,2008年已经降到48.6%,这使内需明显不足,并逐渐构成对经济健康发展的潜在威胁。消费率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公共服务供给不到位,由此导致城乡居民消费预期不稳,消费倾向下降。如果我们能够逐步加大城乡的公共产品供给,改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中某些不合理的付费机制,就可以在启动国内市场、尤其是农村大市场方面有所突破;就可以有效地改变我国当前投资、消费严重失衡的局面,逐步实现经济增长由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的转变。

 第26节:第二次改革(26)
  1.基本公共服务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

  从全球化的趋势看,目前全球经济环境出现了新的风险,我国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低成本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地位不断弱化的阶段,基本公共服务的改善将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中发挥核心作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18925.html

更多阅读

第72节:第二次改革(72)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3)在采取各种措施保就业的同时,更加注重就业体制改革。稳定和扩大就业,重要的是在出台积极的就业政策的同时,建立更加适合创造就业机会的体制机制,改善就业环境。  四、加强改革的综合协

第71节:第二次改革(71)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1.积极的财政政策与财税体制改革相结合  财政支出政策调整要与公共财政制度建设相结合,增量财政支出应主要用于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上。税收减免政策的出台要与税收体制改

第70节:第二次改革(70)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1)宏观经济政策与宏观体制的内在矛盾。过去几年,针对不同的宏观经济形势,我们采取了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但由于宏观体制尚未理顺,尤其是财政政策与财政体制、货币政策与金融体制之间存在

第69节:第二次改革(69)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一五”规划当中进一步提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也即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

第68节:第二次改革(68)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2)强化行政问责制。建立符合公共服务型政府要求的绩效评估体系和行政问责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行政问责办法,制定具体规则,规范问责程序,确保各级政府和官员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可问责。加

声明:《第26节:第二次改革(26)》为网友撩心惯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