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第二次改革(23)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建立起以社会协商对话制度为核心的利益表达机制。有关利益诉求表达制度建设推进,包括信息获得机制、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凝聚机制、利益协商机制、矛盾解决机制,等等。形成不同群体之间多点式、网络化的对话机制和多元化解决社会矛盾的框架。

  ——社会组织发展得到规范,在凝聚群体利益、表达权利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得到发挥。社会组织数量、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在法规上确立。城乡社区建设有效推进,自治水平提高。

  ——公众参与制度逐步完善。健全信息公开、听证等公共参与制度。统筹均衡各方利益,从源头上防止引发社会矛盾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公共治理水平明显提高。树立稳定新思维,建立起适合新阶段社会形势的社会矛盾调解机制。

  3.以政府转型为主线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按照中共十七届二中全会《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的要求,以政府转型为主线,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公共权力结构,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建立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实现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大突破,建立有效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公共行政体制框架。

  (1)在完善政府经济职能上取得重要突破。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上取得新的进展。建立市场化的宏观调控体制,增强中长期规划的科学性和约束性。强化央行在宏观调控中的独立地位,增强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建立现代市场监管体制,确保市场监管的有效性。加强政府对外经济职能、国有资产管理职能,为人民币国际化、企业走出去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2)在政府公共职责保障机制建设上取得重要突破。合理界定政府与社会的边界,强化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建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职责分工及其保障机制。以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为契机,按照事权与财力均衡的原则建立中央与地方职责分工体制,使各级政府公共职责明确化、规范化、法定化。在此基础上,建立符合公共服务型政府要求的绩效评估体系和行政问责制度。

  (3)以建立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基本完成事业单位改革。将事业单位改革置于全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框架下统筹安排,强化事业单位的公益性,充分利用包括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在内的多方面的力量增加公共服务供给。

  (4)在改革调整行政权力结构上取得重要突破。以建立健全大部门体制为重点,大胆探索在行政范围内建立公共权力有效协调与制衡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行政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5)在政府自身建设与改革上取得重要突破。集中解决群众意见大、制约政府公共权力规范行使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建立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廉洁政府、法治政府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三、构建第二次改革的“三重力”

  未来发展方式转型为主线推进改革的总体要求是:适应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以市场化改革释放转变发展方式的活力,以社会体制改革形成转变发展方式的动力,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形成转变发展方式的合力,以全面的制度创新破解发展难题。

  1.以市场化改革释放转变发展方式的活力

  建立反映资源要素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产权边界清晰的微观主体,是提高市场活力、促进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优化经济运行质量的基础条件。新阶段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实现由政府主导型的经济运行机制向富有活力的市场主导型经济运行机制的转变,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释放转变发展方式的活力。

 第23节:第二次改革(23)
  (1)更加注重运用价格形成机制引导企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近年来我国主要采取行政手段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尽管也取得一定成效,但应看到,由于行政监管主体与被监管者的目标不一致,因专业化和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博弈会带来巨大的监管成本,行政监管部门也不可能对成千上万个企业逐一核查。因此,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的监管往往会出现监管失灵。运用价格形成机制使监管对象的目标与监管者的目标一致起来,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监管目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18928.html

更多阅读

第72节:第二次改革(72)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3)在采取各种措施保就业的同时,更加注重就业体制改革。稳定和扩大就业,重要的是在出台积极的就业政策的同时,建立更加适合创造就业机会的体制机制,改善就业环境。  四、加强改革的综合协

第71节:第二次改革(71)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1.积极的财政政策与财税体制改革相结合  财政支出政策调整要与公共财政制度建设相结合,增量财政支出应主要用于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上。税收减免政策的出台要与税收体制改

第70节:第二次改革(70)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1)宏观经济政策与宏观体制的内在矛盾。过去几年,针对不同的宏观经济形势,我们采取了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但由于宏观体制尚未理顺,尤其是财政政策与财政体制、货币政策与金融体制之间存在

第69节:第二次改革(69)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一五”规划当中进一步提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也即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

第68节:第二次改革(68)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2)强化行政问责制。建立符合公共服务型政府要求的绩效评估体系和行政问责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行政问责办法,制定具体规则,规范问责程序,确保各级政府和官员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可问责。加

声明:《第23节:第二次改革(23)》为网友笔尖爱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