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第二次改革(4)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本书共有五章。第一章,重点分析后危机时代改革的历史机遇,提出后危机时代我国改革发展的某些趋势性判断与大家共同探讨。第二章,集中分析处在发展型新阶段的改革历史起点。从生存型向发展型新阶段的历史性跨越,是我和我的研究团队从2007年就开始提出并集中研究的问题。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提出消费主导时代、公共产品短缺时代和政府转型时代的改革。读者可以将三者分开来看,分别对应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行政领域改革需要着力解决的基本性问题和矛盾;也可以将三者结合在一起,了解和把握第二次转型和改革的结构性特征。最后,本书以“走向结构性改革”为结束语,提出推进结构性改革的相关建议。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过去30年,我国在改革开放中成功地解决了10多亿人的吃饭问题,成为世界上有广泛影响力的大国。未来30年是我国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由开放大国向开放强国转变的30年。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变革的时代。能否实现后30年的发展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二次转型与改革能否有大的突破、大的作为。作为一名改革研究者,我坚信第二次转型与改革是大势所趋,我相信走向经济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本书以“第二次改革”为主题,将我近几年对下一步改革的一些判断和思考作了梳理。不求创新,但求无愧于心。利用“十一”假期编写此书,以此表达对共和国60华诞的衷心祝福。

  0

  本书编写中,得到我的同事匡贤明、倪建伟、梅东海、祝雅辉、陈所华、龙晓玲、方赟赟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迟福林

  2009年10月8日

 第4节:第二次改革(4)
  第二章

  发展型新阶段与第二次改革的新起点

  ……………………………………………………………………………………………………………

  2007年,我和我的同事在起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委托的《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7/08》中提出一个基本性判断:中国开始从生存型阶段向发展型阶段过渡。据此,我们在报告中指出,中国发展阶段的变化,“是中国30年改革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新阶段中国人类发展的重要背景”①。这个基本判断提出后,引起广泛关注。我高兴地看到,一些相关论著对此都有引用。

  我国30年的改革发展,最突出的成就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了社会发展阶段的历史性跨越。从需求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制度结构等方面分析,我国已从以解决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的生存型阶段步入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发展型阶段。社会发展阶段的历史性变化,既是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贡献,也是新阶段改革发展的历史起点。

  在发展型新阶段,我国既面临着经济快速增长同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的突出矛盾,又面临着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服务不到位、基本公共产品短缺等突出矛盾。如何把握从生存型阶段走向发展型阶段的历史趋势,如何深刻认识阶段变化中的现实矛盾与问题,如何对发展型新阶段的改革作出科学合理的预期与规划,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切实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和资本市场稳定,从而走出一条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新路子,是方方面面对新阶段改革发展的共同期盼。

  ① 中改院、UNDP:《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7/08》,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8年。

  0

  第二章

  发展型新阶段与第二次改革的新起点

  第一节 我国进入发展型新阶段

  我国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贡献,突出表现为长期快速的经济增长。以人类发展指数为例,我国从改革开放前略高于低人类发展水平的0.53,上升到2005年接近高人类发展水平的0.781,其中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2%以上。改革所释放出来的经济活力,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使我国开始由生存型阶段进入发展型新阶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18947.html

更多阅读

第72节:第二次改革(72)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3)在采取各种措施保就业的同时,更加注重就业体制改革。稳定和扩大就业,重要的是在出台积极的就业政策的同时,建立更加适合创造就业机会的体制机制,改善就业环境。  四、加强改革的综合协

第71节:第二次改革(71)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1.积极的财政政策与财税体制改革相结合  财政支出政策调整要与公共财政制度建设相结合,增量财政支出应主要用于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上。税收减免政策的出台要与税收体制改

第70节:第二次改革(70)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1)宏观经济政策与宏观体制的内在矛盾。过去几年,针对不同的宏观经济形势,我们采取了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但由于宏观体制尚未理顺,尤其是财政政策与财政体制、货币政策与金融体制之间存在

第69节:第二次改革(69)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一五”规划当中进一步提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也即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

第68节:第二次改革(68)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2)强化行政问责制。建立符合公共服务型政府要求的绩效评估体系和行政问责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行政问责办法,制定具体规则,规范问责程序,确保各级政府和官员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可问责。加

声明:《第4节:第二次改革(4)》为网友孤影凭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