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红杉新起点,纯粹投资人
2005年9月,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成立。沈南鹏作为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合伙人之一,开始了纯粹的投资人职业路程。
八年的投行工作经历,成功创办两家上市公司,从2002年以来,还作为个人投资者成功投资了多家公司,“我决定做投资也是经过认真思考的。我自认是适合做投资的。而且我喜欢做金融,不喜欢做具体运营,我做投资也是回归自己的兴趣与特长。我不做投资人太浪费了。”
但沈南鹏清楚,成功的创业者是不能与成功的投资者画等号的。从一个创业者向着纯粹的投资人转变,沈南鹏也要做到“最好的自己”,一切仅仅是个开始。
借势和借人,步入风险投资行当
沈南鹏的自身背景在投资界来说是一个“被证明过”的成功创业者和投资人,即使在这种背景下做个人投资者,也很难完全发挥自己的价值。“作为一名 投资人,从长期的职业发展来说,进行机构化运作是必然之举,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价值。”沈南鹏说。在风险投资界,行业竞争体现在品牌上,因为品牌 代表着过去的成功和经验。
选择一个顶尖品牌的投资机构是成为最好的投资人的前提。因为想要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仅仅靠个人品牌显然还是不够的,因为个人投资者同机构投资者相比,前者无论是在资源还是项目运作经验上,都不能同后者相比。
沈南鹏经过研究对比,最终选择了在美国投资界排名NO.1的红杉投资基金。
顶级风险投资机构的最大特征就是资源和经验的优质。风险投资最明显的特征是“风险”,“根本就不存在一点风险都没有的项目,投资人要做的就是在 风险和收益之间达到一个平衡。即风险是要可以控制的,而收益是巨大的。在美国已经获得成功的风险投资经验,可以为风险控制提供借鉴,不只是在某个项目上, 对于基金整体而言,作用也同样明显。这是个人投资者所不具备的。”沈南鹏深有感触。例如投资速度、各个投资时期企业的特征,这是沈南鹏的个人投资生涯中所 没有的经验。另外,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的决策权归本土团队,这是许多国外投资基金所没有的诱惑力。很多国外投资基金设在国内的机构,最终决策权仍然集中在国 外总部,很容易贻误战机。沈南鹏在和张帆创立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之前,就决策权本土化已经和红杉总部达成了共识。
除了机构品牌,人当然更关键。如家和携程的成功,显示了沈南鹏极其善于寻找合作伙伴,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的创始合伙人之一就是沈南鹏职业投资人生 涯的第一个合作伙伴。有了成功的创业和个人投资经验的沈南鹏找到了颇富投资经验的张帆——德丰杰全球基金原董事。在投资领域上,沈南鹏和张帆之间没有明确 具体的分工,但是就两人的背景而言似乎又各有所长:张帆此前的投资经验集中在互联网等IT领域,而沈南鹏的创业经验中消费产业的色彩则要浓厚一些。两人在 经验值上的互补,使得两人之间的关系开始就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
最重要的品牌和人都有了,接下来就是如何做一名成功的投资人。
利益捆绑责任,追求投资激情
做一名成功的投资者需要的就是用回报来证明投资的正确性,需要对LP(有限合伙人)负责任,这是一名投资者的基本职业要求。
为了加强责任感,把自己的职业行为和利益捆绑是更有效的做法。对于外界传言的“沈南鹏投资红杉中国4000万美元”说法,沈南鹏未置可否,但沈 南鹏说“每个投资人在决定投一个项目时,都要问一下自己,‘假如这是我的钱,我会投吗?’基金里有了自己的钱之后,换位思考就成了一种必然,同时更是负责 任的一种表现。”
“当然,2亿美元的基金也不可能全是我一个人的钱,那样就变成沈南鹏基金了。而且,GP(普通合伙人)在基金中的投资也不能多到影响基金主要服务LP的目的。”
从做携程网最大的个人股东开始,沈南鹏就认定跟消费经济相关的企业一定是有发展空间的。因此,一年不到的时间里,红杉中国就投了二十多家公司。 红衫中国的投资组合和红杉美国有相同之处,但更多的是不同。相同的是,时下主流的Web2.0网站等互联网概念,但诸如蔬菜、保险、动画、彩票公司等则是 红杉资本没有触及到的领域。
这意味着沈南鹏在冒险?
沈南鹏认为,“这恰恰是红杉之所以是红杉的原因:即使有美国如此成功的范本,当它进入一个新市场,仍去挖掘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机会。在中国的经济 高速增长下,个人消费品市场慢慢发展起来,而美国的消费品市场早在几十年前就已成熟,红杉只能专注于科技发展,但在中国,除了技术变化,消费市场的发展本 身也是巨大的机会。只要能创造性地对一个传统行业提供创新,且其模式可以被广泛复制到一个比较大规模的市场,就可创造巨大价值。”
在沈南鹏投下的九个项目中,高德软件(地图软件)、掌信彩通(开发与彩票业相关的软件)、福建利农集团(蔬菜种植)等已经进入或者接近成长期,余下的企业虽然仍处于种子期,但许多人对其前景十分看好。
“总的来说,风险投资者要乐观、有激情,否则你怎么会面对一个人、一纸计划书就把钱投出去?”理性而严谨的沈南鹏在说到职业上用到了两个充满阳 光的词“激情”和“乐观”,“但同时更要非常谨慎,你决定投每个项目的那一刻,都要对这个项目非常非常满意,有丝毫的怀疑就不要去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