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千万富翁到债台高筑,从豪气冲天到浑身是病,东北人王学文,用13年的时间做了一场机场梦。
在黑龙江省的绥芬河市,59岁的王学文是老百姓熟知的名人,他的成名作是“个人投资建机场”。
1992年,王学文辞掉工作从事对俄贸易,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他的资产积累就达到了1000万元,成为当地人称的“大款”。
从1993年到1996年,王学文花了整整3年时间申请了一条自己的航线。
1993年8月,王学文拿着俄罗斯民航总局局长的亲笔信,找到中国航空总局申请航线,结果遭到拒绝。理由是,他没有固定的机场,并且涉及国防安全,不可能给他单独开出一条航线。
几经努力之后,1994年6月,开通俄罗斯至绥芬河航线的申请得到民航总局默认。1996年6月11日,管理部门多次考察和论证,对他的航线特事特办,准许开通航线。
最初的王学文根本不懂机场。他以为直升机的起落,只需要找一块平地,用压路机压平就可以飞行了。“一步步审批走下来,才知道事情有多复杂。”王学文回忆说,为了拿到国际航线和机场立项的批文,他平均两天就要到省里跑一趟,至今他连盖了多少个章都数不过来。
1996年11月26日,黑龙江省政府向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函,请示新建绥芬河民用机场。
仅这一道关,王学文过了将近两年。在北京等待审批的半年多,他住在北京战友的家里,靠看电视打发日子。“把战友家的电视机都看坏了,把战友家存放的两箱二锅头也喝得精光。”
2001年,王学文终于有权投资6000多万元,在黑龙江省建成了被认为是“国内第一家民营机场”的阜宁机场。机场直线距离中俄边境5.5公里,一期工程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然而机场建成后,6000万元的投资至今不见回报。机场上除了做几次实验外,从没有飞机在他的机场里降落过。因为他被挡在了口岸申请的门外。
由于王学文申请的是国际机场,海关总署的批示,是机场运营前的最后一道审批程序。几年来,王学文一直穿梭在绥芬河到哈尔滨到北京的列车上,为海关口岸的一纸批文奔波,但审批的过程一直不畅。
现在的王学文,所有积蓄都搭上了,自己还落下一身病,心脏有了问题,还患痛风多年,眼睛也动过手术。但他的脑子却比13年前清楚多了:私人投资机场一定要选择好时机,选择好地点和投资方向,否则容易走进死胡同,比如一开始就建机场直接飞国际航线,要走的程序太多,对私人来说难度太大了。
现在,王学文仍在为机场忙碌着,不过,是由市政府负责立项的另一个占地150万平方米的支线机场。“支线机场主要飞国内支线,也是民航重点支持建设的,今年7月,我和北京几个搞房地产的股东们花2亿元投资了这个机场,没有看到飞机在自己的机场起飞,就是不死心啊。”王学文对记者说,而他也希望,在允许民营资本进入民用航空领域后,现行的行政审批制度能够简化些。
而王学文那个13万平方米的阜宁机场,将要被改成一个学校园区。如今,他那套花了上千万元买的导航通讯设备已经被移出,地上长出了荒草,只有王学文亲自设计的航站楼还在,模仿的是直升机的螺旋桨造型,一个主楼伸展出去三个辅楼,楼顶一个玻璃穹顶的房子,是王学文梦想中的塔台指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