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节:前 言(4)
系列专题:《麦肯锡三部曲2:麦肯锡意识》
如前文所述,《麦肯锡意识》一书将侧重于咨询过程的中心三角区:解决问题、汇报和管理,而正是这些构成了麦肯锡咨询团队的日常工作。在第1章至第4章,我们将讨论麦肯锡以事实为基础、以假设为导向的解决问题流程,告诉你如何利用这种流程来处理自己面临的复杂问题。在第5章,我们将向你介绍汇报策略,使你能够让自己的观点产生最大的效果,不管你的受众是老板、董事会还是整个公司。最后,在第6至8章,我们将介绍确保顺利解决问题所需的各种管理技能。客户需求、领导力和实施等本书并未涉及,今后,也许将在另一本书中讨论这些主题。 本书各章均采用相同的总体结构。每章都分为两三个小节(第2章除外),首先都是简要讨论相关主题,然后综述《麦肯锡方法》一书中的有关经验。接下来讨论从麦肯锡校友学到的新经验,并阐述如何成功实施,然后,提出在你自己的组织实施这些经验的建议。每一节末尾都有练习,帮助你解读和实践该节介绍的经验。 由于本书以整个解决问题流程为主线,我们建议你也这样阅读本书,至少第一遍阅读时要这样。前文已述,《麦肯锡意识》的每一章多多少少独立成篇,你可以轻松将本书作为自己最感兴趣或最为关心的主题的参考书。如果你没有时间或缺乏耐心从头读到尾,我们建议你至少先读完第1章,因为其他章节常常提及该章的概念。无论你决定如何阅读,我们都希望《麦肯锡意识》一书能助你更好地解决问题,更正确地决策。 一些词汇 本书中,我们通篇都使用了一些不是一望而知的术语。为了避免模糊,在这里简要阐述最重要的几个词汇。 客户:在麦肯锡式咨询中,客户的含义是显而易见的:即出现问题需要你解决的组织。本书中,我们拓宽了这一词汇的范畴,包括你解决问题的任何对象,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人员。因而,如果你在某家大型企业工作,你的公司或部门便是你的客户;如果你是一名企业家,你的客户便是你自己和你的顾客。 麦肯锡人:关于麦肯锡的员工,我们不知道是否有什么公认的称呼。在各种称呼(其中一些不敢恭维)中,《麦肯锡方法》一书偏好的是“麦肯锡人”,我们仍坚持这种称呼。 麦肯锡校友:麦肯锡使用这个词汇来描述其前雇员(截至本书完稿之际,已经超过1 000人),无论其离职方式如何。这比其他说法(“原来的麦肯锡人”或“前麦肯锡人”)要清晰得多,因而,我们也采用这种称呼。 公司:麦肯锡人以“公司”来称呼自己的雇主,很像美国某个羞于公开的政府机构被职员称为“公司”一样。麦肯锡校友在谈论自己以前的雇主时,仍使用这种称呼。由于我们本身曾经在麦肯锡效力,因而也是这样做的。 关于保密 注重保密,是麦肯锡最重要的优点之一。公司严格保守秘密。我们和其他所有麦肯锡校友一样,都曾承诺绝不透露有关公司或客户的秘密信息,即使在离开麦肯锡后也要遵守。我们不打算违背这个诺言。此外,在为写本书进行调查期间及与几十位麦肯锡校友对话和通信期间,不可避免地会有人告诉我们一些情况,但不希望透露源头。因而,本书中涉及的许多公司名和人名采用了化名。
我们相信,接下来的内容,将为你解决问题和沟通观点提供强有力的方法,让你和你的组织受益。我们希望,读完本书,你会相信这一点。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麦肯锡意识》吧
更多阅读
第7节:前 言(3)
系列专题:《麦肯锡三部曲2:麦肯锡意识》 业务需求—没有问题,或者更广泛地说,没有客户的需求,你就不可能解决问题。在商界,这些需求的形式有几种:竞争需求、组织需求、财务需求和运作需求。 图0-1 解决问题的战略模型 分析—一旦
第6节:前 言(2)
系列专题:《麦肯锡三部曲2:麦肯锡意识》 关于麦肯锡 如果你不熟悉麦肯锡公司,请允许我们稍做介绍。它创立于1923年,已成为全球最成功的战略咨询公司。截至本书完稿之际,在世界各地拥有84个办公室(且在不断增加中),旗下约7 000名专业
第5节:前 言(1)
系列专题:《麦肯锡三部曲2:麦肯锡意识》 前 言 关于本书 1999年2月,管理咨询巨头麦肯锡公司前咨询顾问艾森·拉塞尔所著的《麦肯锡方法》出版。此书不乏幽默地将麦肯锡校友的轶闻趣事与作者本人的回忆相结合,阐述了麦肯锡咨询顾
第2节:前 言:商道逻辑——商业模式设计的根本法则(2)
系列专题:《成功商业模式设计指南:商道逻辑》 商业模式的定义是:为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内部化的、或利益相关的、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最优实现形式满
第1节:前 言:商道逻辑——商业模式设计的根本法则(1)
系列专题:《成功商业模式设计指南:商道逻辑》 前 言:商道逻辑——商业模式设计的根本法则 2008年,许多中国一线企业家陷入莫名的困境,纷纷遭遇“滑铁卢”。从知名度高的国美电器的黄光裕到知名度不太高的三鹿奶粉集团的田文华、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