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客户信息骂一年 宝钢董事黎明:与钢铁结缘一生的人 (一)



黎明,天津宁河人。1927年11月20日出生,鞍山钢铁学院轧钢专业毕业,教授级高工,1949年8月参加工作,194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9.08-1968.10鞍山钢铁公司生产处处长、生产指挥部副主任

  1968.10-1982.04攀枝花钢铁公司总工程师、公司经理

  1982.04-1993.03冶金工业部副部长

  1983.04-1994.07宝山钢铁(集团)公司经理

  1983.04-1995.09宝钢工程指挥部总指挥

  1994.07-1998.11宝钢集团董事长

  1998.11-离休

  中共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

  中共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

  中共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

  黎明是中国冶金工业领域里德高望重的老领导,这个与钢铁结缘一生的老人,拥有坚强的意志,宽广的胸襟。

  1983年,55岁的黎明接受冶金部的派遣来到宝钢。在中央的正确决策下,黎明引领宝钢在风雨中历练,在拼搏中发展壮大;善于学习,勤于创新;在引进技术的高起点上,制定了引进、消化、开发、创新的指导方针;在工程建设、生产技术、企业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等各个方面都形成了一套制度和方法。

  正如他的名字一样,黎明的到来燃起了宝钢人创业拼搏的热情,带领宝钢人实现了打造中国钢铁旗舰的梦想,照亮了宝钢在世界钢铁舞台上飞速发展的前程。

  宝钢现任领导认为,现在的工作发展思路,仍在延续着黎明老部长当年的发展战略。

 2006年11月中旬,正值黎明80岁的寿辰,《国企》记者冒雨走进黎明的寓所,在满庭芳韵的书房里,倾听老部长讲述当年在宝钢工作岁月中的经历。在轻松的谈话中,老部长的思绪一次次被带回到往昔。

  上篇:披荆斩棘

  书房里的黎明,轻松幽默,当年面临的种种压力和挑战,透过这种语调,若隐若现地流淌出来。

  初到宝钢 力排众议

  “我来到宝钢的时候,正是一期恢复建设之时。当时,我在厂里走了一圈,据说我是第二个走圈的人,第一个人走的时候掉到水沟里去了。”

  1983年3月,黎明受中央和冶金部指派,离京赴沪,开始主持宝钢建设和生产工作。刚刚上任,黎明就感到巨大的压力。

 遭客户信息骂一年 宝钢董事黎明:与钢铁结缘一生的人 (一)

  宝钢建设之初,社会舆论就三方面问题反对建设宝钢,除了政治上的因素外,很多人提出中国已经拥有许多钢铁企业,为什么还要建钢厂?即使建钢厂,为什么花那么多的钱从外国引进技术和设备?外国的技术我们能掌握吗?其次,宝钢生产需要进口矿石,一旦人家卡脖子,宝钢怎么办;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人们的观念是“开发矿业”、“不搞无米之炊”,大型钢铁企业都是建在矿山附近,正所谓哪里有矿,哪里建厂,故而许多人纷纷置疑:上海既没有矿又没有煤,为什么要在上海建钢厂。此外,概算的投资是不是一个无底洞,也是疑问。

  经过这样一番争论,宝钢建设就停了下来,那时冶金部的主要领导和在宝钢工作的李非平、马承德两位副部长,千方百计稳定队伍,保护已到厂的设备,在逆境中求前进,可谓费尽“移山气力”。人们还给马承德同志起了个外号叫“下马部长”。经过一段时间后,宝钢建设被分成两部分,就是后来所说的一期和二期,把已经到货的设备安装生产,作为一期,其余作为二期,二期工程暂时不考虑。”黎明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走马上任的。

  “我来到宝钢的时候,正是一期恢复建设之时。当时,我在厂里走上一圈,据说

是第二个绕厂一周的人,第一个人走的时候掉到水沟里去了”。虽是以轻松幽默的语气回忆初到宝钢的时光,但是黎明内心的压力却鲜为人知。当时,报纸纷纷登载宝钢一期工程将提前一年于1984年9月投产,对于黎明而言,这无异于一上任,就遇到下马威。

  中国的钢铁行业有一种习惯,就是先简易投产,然后再逐步完善。但建设宝钢,不能按照固有的思维模式。“因为宝钢用的都是国外的设备。投产中出现的问题由外方负责,但是一旦过了保证期,外方就不负责了。”

  宝钢指挥部下属有四个冶金公司—五冶、十三冶、二十冶、十九冶(后来的宝冶)。黎明分别询问四个冶金建设公司的负责人能否提前一年完工,他们异口同声都说没问题,并补充说,即使有问题,到时候老婆孩子齐上阵,搞“大会战”,一下子就完成了。黎明认为不妥,然后,就找到机关里负责工程的人,问他工程的进度怎么样,对方回答说可以啊,但是无法证明。黎明向他要工程进度表,他说没有。处理问题雷厉风行,脾气有些急躁的黎明当时就发火,于是指挥部只好决定给计划处一个月的时间做出工程进度表。一个月后,根据工程进度表的计划,整个工程按原计划已经拖期三个月。有七项工程应竣工但尚未开工。面临这样严峻的问题,指挥部采取了两项措施:

  首先,登《宝钢报》,把工程拖期情况告诉全体职工,把几项影响全局的工程一一列出,让职工群众知道真相,以唤起职工的危机感。报纸一登,引起人们议论纷纷。宝钢的工人拿着报纸问他们的领导说,“你们天天讲工程提前,这是怎么回事?”同时,上海市内大报来电话询问,“原说提前一年竣工,怎么按原计划还拖三个月?” 备受世人瞩目的宝钢又掀起一场轩然大波。但是,黎明认为:“这样一来,情况清了,问题明了,大家可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与此同时,指挥部要求增加施工力量。宝钢在沪施工的四个冶金建设公司共约四万人,但在现场实际施工的尚不足一万人,于是,指挥部决定根据他们各自的施工力量和工程进度相应增加施工力量(指挥部下达指标),有公司提出他们不需要进人,到时候完成工程算数。黎明就让他们写保证书,立“军令状”,完不成工程任务要负历史责任。采访中黎明得意地笑到,“后来他们不但进了人,而且比我们要求的人数还要多。”

  通过全体员工的努力和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宝钢于1985年9月15日提前半个月顺利投产,“虽然不是很从容,但还是达到完整地投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19374.html

更多阅读

国庆催生结婚热 开年掘金,新医改催生下的战略(下)

  企业发展是企业基于长远和全局考虑的行动计划,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纲领,也是企业的生命,企业没有战略犹如没有罗盘的航船。成功药企的主要经验在于:战略统领与层级管控、组合营销与整体竞争、单兵提升与团队制胜。三、建立适合自身发

声明:《遭客户信息骂一年 宝钢董事黎明:与钢铁结缘一生的人 (一)》为网友扯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