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鸣,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18年前,从石油专业转向致力于太阳能研究,为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奔走呼吁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议案发起人,志愿将毕生精力投身于节约型和谐社会的建设,立志做可再生能源呐喊者、能源替代实践者、子孙利益代言人。
世界商业报道消息:日常生活中一般人很难拒绝别人的请求,尤其是看似合乎“人情”的。但对企业、老板来说,如果不懂去拒绝经营中常遇到的令人非常为难的要求,那将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危害。
由于中国进入市场经济不久,企业经营管理中常有许多与社会上各种关系截然不同的、或根本无法理解的环境和情况。许多人甚至包括企业内部人员和老板,往往以亲友或单位同事的关系来理解和处理与企业的关系。
同学创业希望你为他贷款担保;政府领导为了政绩要求你扩大投资;经销商请求不打款先提货;部分高管以“别人都怎么怎么样”为名要求改变企业既定的战略方针……
大多数企业老板或高管出于“国情”,不懂、不能、不敢、不会拒绝,哪怕是某些无理的极有害的要求。这些看似近乎人情的请求,或给企业带来债务风险,或造成投资决策失误,或大大降低企业信誉和品牌,其后果的严重性大大超出了被请求人和请求人的预料。而当企业将后果告知请求人时,对方会惊诧甚至恼怒,认为企业找托辞或为自己经营不善找替罪羊,但即便是认识到过错也无可奈何,一切都晚了。
企业老板要懂得并敢于拒绝,学会说“NO”。站在企业利益的立场上,企业老板说“NO”的机率比说“YES”的机率应该还多些。多个定位或经营方向他只能选一个,多个策划方案他只能批一个,多种投资他只能挑一种,重要岗位的多个候选人他只能聘用一位……
其他人都可以片面分析问题,可以找到理由说“是”,但老板掌握着全面的信息,承担着说“是”的全部责任和损失,所以必须把好最后一关——保证全局正确的最后“防线”。
有人会说,我知道应该拒绝,也知道不拒绝的风险和损失,但总是超越不了许多心理障碍;怎样才能做到说“NO”而不得罪人或将风险降到最小呢?
在多年的经营管理中,我吃了不少不敢说“NO”的苦头,后来逐渐摸索出一套说“NO”的方法:
一、先发制人,以攻为守。先亮明你的观点,对可能出现的请求预先拒绝。如在宴会刚开始甚至没开始时,抢先说出你对酒文化鲜明的拒绝态度,或大讲你的不喝酒的“品牌”。
二、以退为进。如有政府部门的领导请求调动某人的工作岗位,你可以告诉他:我可以去说说,不过公司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或文化,如果上面打招呼,要么直接拒绝,要么就答应,但以后这个人不是被穿小鞋就是干脆永不重用。
三、把皮球踢给对方。将自己的难处坦诚地告诉对方,甚至大倒苦水,并让对方来给自己出主意,让对方不忍心使你这么为难,进而收回请求。
四、让对方感觉到他的要求事关重大,事关原则,似有冒犯或无理之嫌,而不是你对不起他。
如果上述四个方法都无效,许多情况下老板也要不顾一切地说“NO”。其实,说“NO”的后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谁都知道,不是任何要求都能实现的,实际上对方在跟你提非分请求时,也知道有些是难以达到的,甚至底气不足,做好了被拒绝的准备,可我们却不敢拒绝。不敢拒绝的后果是什么?你明明知道做不到,如果去做会有很严重的后果,但如果一开始不拒绝就等于承诺,最后你做不到肯定毁约,还落得个“不诚信”、“不办事”等种种恶名,这比一开始就拒绝的后果要严重得多。
什么时候说“NO”,什么时候说“YES”,我认为很简单,我们都有一个价值观——个人的价值观或团队的价值观,拿这个价值观去衡量他们的请求,符合的就说“YES”,不符合就说“NO”。如果有人给你提出无理的要求,不仅仅要说“NO”,还要义正辞严地告诉他,“你这是无理要求,非分的,下次不要这样”,这种破坏纲常的要求就不会再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