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已年过花甲,都曾经执掌过资产数十亿、上百亿元的大企业,退出领导岗位后,又重出江湖,担任央企外部董事
杜昌焘,乐凯集团前总经理;
王文泽,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前总经理;
罗树清,诚通集团前总裁。
他们都已年过花甲,都曾经执掌过资产数十亿、上百亿元的大企业,退休后,又重出江湖,担任央企外部董事。
“假如人的一生用曲线来表示,有初始的起步期,接着是快速的成长期,然后慢慢过渡到了成熟期,逐渐变得平缓,然后下降衰落……担任外部董事,只是衰落的拐点向前延伸了一步,在人生的曲线上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可以使我不至于过早地衰落。”杜昌焘这样说。
从“将军”到“谋士”,角色的转换给他们带来了怎样的人生体验?
辛苦半生,曾经的雄心壮志,是繁华落尽后的真淳,还是绚烂之后归于平淡?
《国企》记者走近了他们,去看,去听。
杜昌焘:哲思晚年
杜昌焘,现年64岁。原中国乐凯胶片公司总经理,现诚通集团外部董事。
1975年调入化学工业部第一胶片厂( 现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前身),历任技术员、工程师,车间副主任、研究所副所长、所长、质检处处长、生产调度处处长、副厂长、厂长等职。1996年初担任中国乐凯胶片公司总经理兼党委书记。
担任总经理期间,时值跨国公司大举进军中国市场,乐凯之外国内所有的感光材料企业纷纷被国外公司控股合资。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杜昌焘在全国各地建立乐凯专卖店3500家,形成了市场网络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和三项制度改革,克服体制障碍,稳妥推进辅业改制,乐凯主业不断得到发展壮大。多途径多方式谋求对外合资合作,借助外力加快缩小了与跨国公司的差距。
2005年元月,退休。
2005年1月,63岁的杜昌焘卸任乐凯集团总经理。三个月后,杜昌焘从保定移居北京。自言“多年未睡过好觉”的他,终于可以睡个舒心的好觉了。
1975年投身乐凯,杜昌焘从普通的技术员一直做到企业一把手,足足在这家企业呆了三十年。总经理任上的九年时光,他左右拼杀,突出重围。初来乍到时风华正茂,转眼已逾花甲。
不在此山中
八月的北京。杜昌焘快步走来。
这位在任时曾形容自己“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前乐凯老总,看上去气色很好。打理得很仔细的头发,整洁而清爽。
他如此介绍自己的退休生活:四月份离开保定到北京,除了日常的吃饭、睡觉,看书,还做些适当的运动。因为住处离元大都遗址公园较近,每天早上,终于可以像周围的那些老人一样,随意穿个大背心大短裤,做做运动;听到别人唱歌时,也跟着随意地吊上几嗓子;看到别的老人在旁边走路或者跑步,也会悄悄问一下自己是不是有可以超过他的可能?
“自我感觉还很有信心。”杜昌焘说。一度形容自己为一个“战士”的他,对于现状显得很知足。
为什么不留在保定?杜昌焘解释说,除了父母都在北京,更重要的是“因为看到有一些公司的负责人退下来以后,不愿意离开,还想发挥余热,多干预些事情”,结果影响了继任者的发挥。因此杜昌焘在退休前就下定决心,退了就走远。
杜昌焘目前还担任乐凯的顾问。但他的原则是,“不顾不问,有顾才有问”;公司的会议基本上不参加。
“希望,也应该相信,我们的继任者会一代比一代强,一代比一代做得更好。”他说。
2005年12月,杜到诚通集团出任外部董事。生活状态的改变,主要不是源于担任外部董事,而是因为退休。只是新的角色,促使其时间上安排得更合理而已。
但是,生活“尽管不完全随意,机动性却很强”。有时虽然忙,这种忙却可以控制在自己手里,不会像以前那么忙。所以平时有时间,也会和家人或者朋友一起,到周围有山有水的地方看看。
回头看去:
“以前太局限于一种浅层次的运作 ,是把一个产业做一辈子,不仅做,而且是战战兢兢、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做。好处固然是比较踏实,不好的地方是不够快,缺乏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
“就像是一个老农, 早上起来看看天气,是不是会刮风下雨,白天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看看地里的庄稼;晚上躺在床上,并没有更多的奢望和梦想,只是期盼着一个好的收成。看天气,看庄稼,耕耘。每天都是如此……”
对以前做过的事情,杜昌焘表示:
“不很满意,但基本上做到了无愧无悔,当然还有很多不足,很多值得完善的地方。如果重来,也许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