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简称“无锡尚德”)“私有化”及上市,以近乎完美的姿势,成为中国母体精心孵育出来的一个“新财富”标本。但这是“摩根士丹利导演的首富施正荣的骗术”?
最近,一个署名“王平均”的人在国内几个主要经济类网络论坛上对施正荣财技提出了质疑,一时成为热闹的谈资。网站资料显示,王平均是居住在欧洲荷兰阿姆斯特丹(Amsterdam)的博士,半导体物理的专业研究者。
三大疑点浮出水面
王平均认为,施正荣和无锡尚德至少存在三个疑点。
疑点之一:施正荣吹嘘他的导师来误导别人?
施正荣曾说他的导师获得过“诺贝尔环境奖”。王平均指出,这并非大家所知的诺贝尔奖,诺贝尔没有环境奖。该奖项原名Nobel Alternative,是德国人在上世纪80年代设立给那些环保人士的。施正荣有借此误导他人的嫌疑。
疑点之二:到底是谁在为太阳能电池板埋单?
无锡尚德于2001年1月注册,2002年开始运营,2003年年底盈利90万美元,2004年盈利1800万美元,2005年预计盈利5000万美元,2006年预计盈利1亿美元。一连串数据近乎完美。但问题是:无锡尚德到底是怎么盈利的?又到底是谁在为它暴涨的业绩埋单?
王平均猜测是“国家埋单”。他诘问道:太阳能电池板“是不是卖给无锡市,是不是国家给你(施正荣)埋单?”
疑点之三:摩根士丹利在融资项目中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王平均追问:摩根士丹利的18亿美元资本难道没有在炒作人民币的嫌疑?“摩根参与运作纯粹是赚钱,但是他会很快套现,过不了几年尚德什么都不是了。因为你尚德根本不值这么多钱!”
旁证于现有资料,第二个疑点实际难以成立。坊间盛传,无锡尚德产品90%的市场都在国外,它在国内只承建了一些譬如森林指挥所、西藏地区、2008绿色奥运等不足总计400kw的项目。另外还有传闻说尚德现在一直在成倍地扩大产能,上游有原材料就收,订单超过生产能力。尚德的产品价格只有国外厂商的一半,价格很有优势。
况且,无锡市也不可能“一年随便拿个十几亿来支援民营企业”。一位人士反驳王平均所说的“国家埋单”是“拍脑袋想当然出来的”。
应还公众财富知情权
无锡尚德“私有化”及上市对国内民企具有借鉴意义,但无锡尚德有其独特的背景,极难被模仿。因为,这是一种相当奇特的“首富政府造”的“无锡模式”,这种模式只会“神龙一现”,不可能再创造新的奇迹;同时,这是摩根士丹利主导下的一场豪赌,精心设计的财技也很难找到第二个对象再次应用。
上个月《新财富》杂志刊登的《施正荣财技》一文,详解无锡尚德“私有化”及上市过程。但文章在复原财技之余,并没有回归到产业层面加以必要的考量,因而留下某些悬疑。
虽然,王平均所指出的疑点尚待实证,更要等待无锡尚德披露更详细的材料以相互参证,但他立足于产业,对财富的解读提供了新的路径,这与目前大多数媒体的报道截然不同。
“市场是第一资本力”。无锡尚德必须有一个大市场,有很强势的市场普及率,否则在纽交所上市的STP在招股资料中所描述的暴涨的业绩就站不住脚。而国外资本市场之所以以高出STP净资产数倍的价格爆炒这只股票,是因为相信STP未来有更大的商业前景,施正荣和无锡尚德必然向国外资本市场提供了必要的商业数据。但直到目前,外界对这些至为关键的问题仍然知之不多,施正荣的财富故事让人读不懂,看不透。实际已有媒体表示过怀疑:在高成本、不具备能源产品价格竞争优势的背景下,无锡尚德的产品在全蚴谐∩衔位岢鱿止┎挥η蟮木置妫?/p>
诚然,上市公司没有公布产品销售给谁的义务,但因施正荣和无锡尚德回避了这些关键问题,因而公众也就有理由进一步去求证其财务数据的真实程度。
无锡尚德面临产业瓶颈期考验
纽交所的这只STP股票价格现在还在上涨,但已经超出STP最新公布净资产的3倍。已有评论说二级市场出现这样的价格有点虚高。
究竟是中国市场,还是让无锡尚德业绩突然暴涨的欧洲市场,才是纽交所瞩意的对象?答案很可能是前者。中国可再生能源需求的逐渐膨胀,为太阳能光伏产业创造了难得的机会,新财富的“神话”因此诞生。
理性看待施正荣的财富故事也许更为适当。事实上,已经有一种意见认为,无锡尚德过去超常的业绩在两年之后恐怕难以为继。
无锡尚德规划的远景目标是2010年做到1000兆瓦的产能,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企业。但它能否顺利跨过2007年这个关键的产业瓶颈期还有待考验。
《中国工业报》曾报道“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2007年要有麻烦”。文章说,目前中国光伏并网市场还没有形成,仅有的几个光伏发电项目只是示范用的,根本不存在商业化运作。中国的光伏市场严重落后于光伏产业。
但由于新“首富”施正荣的示范作用,目前中国内地厂商已经开始较大规模,甚至盲目进入这个产业。迹象表明,2007年之后,我国光伏产业将面临市场减少的巨大挑战,因而这个产业潜在的风险不容忽视。
从招股资料看,2002年无锡尚德还处于亏损阶段,2003年实现盈利,2004年突然出现爆发性增长,业绩翻了20倍。这主要是因为欧洲市场上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出现爆发性增长所致。目前中国厂商的订单主要来自欧洲,但欧洲的大门不会永远向中国厂商敞开。作为全球光伏产业的三巨头之一,日本光伏生产一直保持出口强势,美国光伏生产也是自给之后略有盈余,到2007年,德国市场将再次达到平衡并开始出口。到那时,中国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要卖给谁呢?恐怕只有将目光投向国内市场。
换言之,施正荣和无锡尚德的未来“财富之路”,有可能也将和其他产业已经出现的版本一样:出口转内销,最终的财富路径指向中国内地,以在中国市场实现的较高利润来争取内外销盈亏平衡。一旦出现这种状况,那么,这位新“首富”的财富故事也就失去了目前所蕴涵的意义。
迹象表明,施正荣领导下的无锡尚德已经开始在国内市场展开一轮大的动作。媒体报道,施正荣即将参与江苏省两大光伏并网电站的项目建设。据了解,无锡尚德将提供整套技术,投资方为江苏省政府。据称,两大项目预计今年上半年开工。
即便如此,一旦2007年国际市场高潮消退,国内市场产能过剩之时,无锡尚德能否真正实现突围,这还是一个未定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