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产商到VC投资人,王功权的故事很多。
2005年6月,作为IDGVC的高级合伙人,王功权在加盟其六年之后然悄然退出。“我本来是想在全国来一个长途旅行,不过现在看来难以实现了。”一份来自鼎晖投资方面的合同已经送到了他的面前,“在包里整天背来背去,只是我还没签字,因为一签字就得去上班了。”幽默归幽默,王功权进入鼎晖投资已成定局。
从IDGVC到鼎晖投资
头戴网球帽,身穿夹克衫,肩背一个硕大的电脑包,机敏、健谈、幽默。这是王功权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一般来说,在风险投资行业,你如果做过一个比较有影响的案例就非常不错了,但是在IDGVC,这却是很平常的,几乎每个人都会有几个这样的案例。所以,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一部分成员继续开拓新的疆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王功权对于自己离开IDGVC的解释坦率又简洁。
从IDGVC离开后,王功权原本打算做一个休假旅行,但是很快就受到鼎晖投资总裁吴尚志的盛情邀请,去配合鼎晖投资发起组建一个新的1.5亿美元的鼎晖创投基金。
“离开IDGVC并非就和它从此一刀两断。可以肯定地说,以后还会有很多相互合作的机会,大家关系很好,拥有不同资源,既彼此独立,又能合作做一些事情。这才是最佳状态。” 王功权在一个独立的舞台上开始舞蹈。
王功权对自己新的合作伙伴这样评价,“在中国风险投资团队中,吴尚志及其伙伴焦震等,具有较强的国际化意识,同时对于中国本土各种状况和特点又非常熟悉,业绩显著。吴尚志为人有较强的亲和力,有形成大格局的能力和领袖风范,不仅简单地扩展自己原有的规模,而且要建立新的不同领域的基金,然后在鼎晖投资(CDH)这个大品牌下,由新的团队来管理,大家彼此精诚合作,打造CDH的大格局事业。”
鼎晖投资一直以在国内传统行业投资的骄人业绩而闻名。2005年6月,一个3亿美元的基金募集刚刚完成,投资人包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斯坦福大学基金、IFC等等。“新的鼎晖创投基金的投资重点将偏向IT等高成长性企业的中期和后期,每个案子都会在500万美元以上,合伙人不会太多,这样投资数额会相对比较充裕,而做早期比较著名的IDGVC将会成为一个很好的项目来源伙伴。”王功权与IDGVC就这样牵挂着。
从IDGVC加入到以投资传统行业见长的鼎晖投资阵营,一直从事投资新经济的王功权在这两种不同的理念转变中是否能够很快适应?对此王功权显得比较从容,“新的鼎晖创投基金要组建一个新的团队来管理,但做的事情还是我们所熟悉的。而且,我自己最开始就是从传统行业转型过来的,对于鼎晖投资这一块应该也是容易了解,相反倒是当年从传统行业转向新经济的确经历了一个比较痛苦的过程。”
从万通到IDGVC
1995年,万通集团已发展到了一个高点,此时的王功权仿佛嗅到了什么: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曾经的地产草莽英雄们不能再同以往一样“玩”了,需要注入新的思维和玩法。所以主动从万通集团总裁位置上退下来,前往美国,希望能够更好地充实自己,那一年他34岁。
喜欢学习与思考的他来到斯坦福大学进修。就在此期间,万通公司(美国的分公司)负责人在这段时期却马不停蹄地给王功权介绍认识了很多创业投资行业的精英,其中就包括美国中经合集团董事长刘宇环和新浪网首席执行官茅道临等。那时候美国硅谷互联网正处于最火热的状态,这样大家在一起不可避免谈论的话题就是风险投资。他们希望通过王功权了解中国的市场状况。
当时刘宇环拟在国内募集一个新基金,所以滔滔不绝向王功权描述风险基金的种种优势和魅力。风险投资的产生前提是必须有一批能够快速成长的企业存在,而这就要借助一种新的革命性技术的应用。国内整个大环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不具备这种环境和土壤的。
“那时候我刚去美国,对风险投资几乎一无所知,居然提出要和刘宇环先生的基金互相对等投资这样滑稽的要求。”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王功权不禁大笑。
就这样王勇敢地踏上了VC不归路。
王功权在做万通集团总裁时,就曾经和冯仑一起决策投资过中国民生银行,收购过长春华联上市公司、武汉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这些都是典型的传统企业,行业管理非常严格,整个收购、运营,然后再出售,他都作为其中的策划和重要指挥者之一。
王功权是一个对新事物永远都充满好奇和热情的人。他最早在美国成立分公司准备引进外资来发展中国房地产,当他去美国时发现,国内缺少的不是资金,而是职业的管理阶层,于是他又引进了“外脑”,在国内发起了曾经名噪一时的“洋务运动”。
不管做地产,还是做VC,其实都是在玩一种资金游戏,王好像有一种与生俱来玩转资金的能力与天赋。在美国期间,他和他的伙伴先后投资了5个公司,亚信就是其中之一。
盘点业绩
细数王功权在IDGVC六年投资的项目:易趣、3721、金融界、万网、框架传媒、中华学习网等,个个都是与新技术有关的公司。“我不擅长技术。”王功权自己也很坦率地承认这一点。“但是,我个人认为,做风险投资最关键是要看清方向,知道技术的走势;而如果精通技术,那么相对在其他方面就可能会弱一些。投资,不可能完全靠一个人的经验来做出判断。关键是你能准确判断什么样的人在这方面是最懂的,真正可以评估的。而且要有一批这样的人脉关系。国际上的投资家,真正能够精通某一方面技术的并不多见。从我个人来说,借助技术专家是必须的,但自己的商务判断则要起决定性作用。”
在IDGVC众多出类拔萃的合伙人中,王功权的优势正是“在判断公司、项目、团队方面比较强一些。”
“一点不夸张,我在最初向亚信投资时,公司已经投入运营了,我还不明白丁健到底在做什么核心技术!”王功权所着重的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优势化。“当然,我并非认为技术不重要,但也并非你必须精通技术才能做投资。”
“其实,能成大事的人,他们身上往往有一些共同的素质和特点。首先肯定有极强的迎接挑战困境的韧性,不会轻易放弃;第二就是志向远大,惟有如此,才能够突破自身很多局限性和人性中一些卑微的东西。例如万通集团的几个最初的合作伙伴,他们每个人都有很多风云变幻的经历和故事,但是从未听说他们之间因为个人金钱利益的缘故而发生冲突和矛盾,大家之间的分合聚散往往是因为个人之间理念不同。”王功权说,志向特别大的时候,人就不会在乎一些小的利益和短期的实惠,克服困难的毅力就会比一般人强。“比如我曾经的合伙人冯伦,无论他企业的大小,始终都会站在行业的最高端来判断问题。看得高远,承受力极强。”
当然王功权的投资生涯也不是百战百胜。2000年他投资过一个叫“猜网”的网站,主要是进行网络竞猜,属于网上互动娱乐游戏,比如对当下某个热门的事情让大家展开竞猜,去投票。另一个网叫E315消费通,主要是做网络销售。这两个项目每个投入资金大概都有几十万美元,但是在互联网泡沫刚刚下落的时候,即2001年就关闭了。王功权对于这两个公司从投资到关闭,动作都非常迅速、果断,在业界甚至没有引起任何波澜。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两个项目失利?看错了人,还是没有把握准投资项目?回过头来王功权自己分析认为,主要是商业盈利模式和时间上出现了问题。在互联网最为火爆的时候,大家对它的各个方面普遍都有着过高期望。例如他所投资的“消费通”,就是记录下每一个消费者的消费取向、购买产品的一些行为以及他们对于各种产品的评点,通过这个渠道了解到每个网民的消费习惯,然后帮助客户将这些信息做一些市场分析,针对性地投放广告。“现在看来这种状况非常普遍,但是当时还为时过早,没有成熟的网络和电子商务市场环境。”
正是因为经过这两次挫折,王功权在投资项目时更加冷静和客观,对于现在正火爆的搜索引擎,王功权很果断地说,“我不会轻易再投资这方面的项目。”
记者 崔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