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力推的“多种固话资费套餐”(以下简称“套餐”),终获国家发改委批准。舆论普遍对此表示欢迎,这也是我们首先想表明的一个态度。
然而,在对电信改革现状作出冷静评估并对“套餐”内容作粗线条解构后,我们认为,对“套餐”持欢迎态度,主要不在于它能为用户带来多少“消费者剩余”,而在于它所持有的“符号意义”———被广为诟病的固话月租费终于出现了松动。
由于移动电话资费大战越演越烈,特别是近一个月来,以北京为例,移动和联通手机“资费战”持续进行,手机打市话和长途的价格已逼近固话。因而,面对固话运营商的压力,发改委必须相应放松对固话价格的管制,以维持各大运营商的现有利益格局重新处于一种被行政层面所谋求的相对平衡状态。
站在固话用户角度,推出“套餐”不等于现有计费方式和收费标准的改变,若问用户所获的实惠有哪些,主要在于多了一些计费方式的选择。据以往用户与运营商的博弈经验断之,每种“套餐”方案虽多少附带有一定的优惠,但却也会有种种限制,要想享用,门槛不会太低。
“套餐”的最显著变化是月租费改日租费,这项措施只对那些流动性强的固话用户和装个电话只为急用的人士有利,对于收入稳定的用户和通话量较多的用户,选择原有月租方案仍会占到主流。而这部分人恰恰是固话业务主要的“利润源”。在我们看来,这种价格松动方式有点像眼下移动公司推行的“神州行”、“动感地带”。这类价格优惠套餐,虽搞得热火朝天,但移动公司真正的主营业务“全球通”却依然“一片寂静”。
应该强调的是:与移动公司相似,固话运营商推出的“套餐”决非免费午餐,在信息不对称———服务契约解释权归运营商独家所拥有的前提下,与各种“优惠”相伴的“附带条件”一不小心就会演变为新的“霸王条款”或“准霸王条款”。发改委在批复中正告运营商“要切实保障用户合法权益,不得借机涨价”,恐怕正是出于上述担心。
对各类“套餐”表示欢迎,还因为广大用户看到自从传统的中国电信被分拆为若干个运营商之后,市场力量一直在推动政府放松对电信服务价格的管制。尽管电信价格的市场化改革进展缓慢———常常一步三回头,但毕竟如大江东流去而不可阻挡。
当然,作为用户的一员,我们从来就不认为电信服务的价格是越低越好。我们一直致力于为打破电信垄断、放松政府管制鼓与呼,在于我们始终坚持,合理的电信服务价格应当是一种同时兼顾运营商合理利润和用户利益的呈动态波动的市场价格。这个“市场价格”的产生,现在和将来仍然得依赖于市场力量的推动。这也正是我们一如继往地为市场化改革鼓劲加油原因所在。
实施分拆,曾被视作电信改革的重要标志加以宣扬。但分拆只是电信改革的一小步,在此基础上改革更当迈大步。由于改革的不利索且不敢涉及运营商产权制度这一改革的本质内容,分拆并未带来电信存量和增量资产的优化配置,相反,在各大运营商并非真正意义的因而必定是非理性的市场竞争掩盖下,国内电信业成了重复建设重灾区。一个小镇两个发射塔并立、一条马路四五条光缆并行,正是电信业重复建设的真实写照。仅从分拆后算起,因使用率不足10%,居然有1000多亿元新投入资产被“闲置浪费”。
鉴于电信服务业自然与行政垄断交织,又鉴于其资本密集的产业特征,那怕未来对这个行业实施全面开放(只是假设),其完全市场化也几无可能。但这并不意味着分拆就是改革的终点。当前急需做下去的事情是,启动实质性多元化产权改制,沿此路走下去,广大用户才能逐步享有价格合理、服务满意的电信消费,中国电信产业自身才能真正做强,而不是仅仅依赖巨大资源浪费所堆积起来的“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