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做最好的自己:做人不要太老实》
没有事实根据的“人言”总是“腿短”的,不会长久站住脚。毁人名声的人也许得逞于一时,但不久定会败露。一个人的品行是有目共睹的,它最有说服力。 ◎ 聒噪不如沉默,息谤得于无言 许多老实人对于道听途说的传闻及无关紧要的事实,不停地钻牛角尖,因而导致失败及悲剧。理性的思考能够判断别人所表达的意见是否有价值,如果全盘接收某些自以为是的偏见、成见,或是想当然的猜测之词,是非常危险的。 听到“据说”这样的开场白,理性的人会充耳不闻,因为他知道接下来都是一些没有意义的话。对自己负责任的人,一定要根据可靠的事实,才会发表意见或提出问题,而不会人云亦云。 查斯特做过这样一个试验。20人围成一个圈,随机指定其中一人为头一个,由他随便想一句话,低声告诉给左边的人,此人再向下传,依次类推。等这句话再传回头一个人的耳中时,与他原先说出的那句话早已大相径庭了。 查斯特想了又想,终于认识到,二手传播不可信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无法断定当事人是怎样说的,这一点非常重要,语气神态不同,意思也不同。 比如: “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可是别人这么说)。 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我的确没这么说)。 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可是我是这么想的)。 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可是别人偷了)。 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可是她对这钱做了些什么)。 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她偷了别人的钱)。 她没说她偷了我的“钱”(她偷了别的什么)。 历史上许多成就卓越的著名人物都被闲言碎语攻击过。美国的国父乔治?华盛顿曾经被人骂作“伪君子”、“大骗子”和“只比谋杀犯好一点”。

《独立宣言》的撰写人托马斯?杰斐逊曾被人骂道:“如果他成为总统,那么我们就会看见我们的妻子和女儿,成为合法卖淫的牺牲者;我们会大受羞辱,受到严重的伤害;我们的自尊和德行都会消失殆尽,使人神共愤。” 这些人非但没有被批评、辱骂所吓倒,反而保持更加乐观和自信的态度,取得了影响深远的成就。 白隐禅师是一位修行有道的高僧。他的附近住着一对夫妇,家有一女,未曾出嫁却怀了孩子,父母苦苦逼问,女儿竟指认白隐禅师是孩子的父亲。 女孩的父母怒发冲冠,抢上门去找白隐。白隐听完了最后一句辱骂,才开口说了一句话:“是这样吗?”婴儿出生后自然立即送给了白隐大师。 大师虽然恶名在外,却并不介意,只是精心照顾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