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VS邹文怀:邵氏主将自立门户
邵逸夫与邹文怀的恩恩怨怨是香港电影界的又一段著名历史,邹文怀在1958年加入邵氏任宣传主任,之前邹文怀已经在香港的报业拼搏多年,深谙营销宣传之道,邵逸夫见其也是如获至宝,对邹文怀言听计从,邵氏60年代在海外的一系列大动作,包括携《杨贵妃》参加戛纳电影节,都是邹文怀一手促成的。
邹文怀在1970年离开邵氏的原因有二:一是邵逸夫的红颜知己方逸华女士在1969年加盟邵氏,这就对邹文怀的位置构成极大的威胁,他不再是邵氏的二号人物了;二也是关乎于利益的问题,邹文怀在邵氏的权力再大,也不过是替人打工的,大笔的财富还是进入了邵逸夫的户头,有鉴于之前李翰祥的倒戈出走,邹文怀最终也选择走向了邵氏的对立面,不过他没有像李翰祥一样奔赴台湾,他直接就在香港摆开了阵势和邵逸夫展开了长期的对台戏。
邹文怀的离去给邵逸夫的打击是沉重的,他决不等同于一个大导演或是大牌明星,邹文怀无异于是邵逸夫的左膀右臂,他在外面自立门户不说,还拉走了邵氏大批编导人才,缺少了邹文怀的邵氏,一下子就陷入了了危机之中。
邵逸夫的竞争策略一向都是兵来将挡,他获悉邹文怀创办的嘉禾准备开拍《独臂刀大战盲侠》之后,立即起诉嘉禾公司侵权,因为武侠名片《独臂刀》一片的版权始终归邵氏所有,邹文怀无权借题发挥。邹文怀给出了理由是他和主演王羽当年都参与《独臂刀》的制作,所以也享有著作权,两家公司遂开始了长达一年多的诉讼。
一审判嘉禾公司胜诉,邵逸夫微笑着告诉律师团准备上诉,很多人都不理解邵逸夫何以如此轻松,其实邵逸夫根本就不在乎什么《独臂刀》的版权,他是想借漫长的诉讼官司拖垮嘉禾公司,因为巨额的律师费用已经开始让邹文怀有些力不从心了。
就在嘉禾公司岌岌可危之际,一个重大转机出现了,在美国发展的功夫明星李小龙期待回港发展,他属意于当时香港最强盛的邵氏公司。邵逸夫当时已坐拥几十亿身价,不可能像过去一样随便地和哪个明星洽谈,对于李小龙表示出想要加盟邵氏的愿望,邵逸夫给出的答复是让李小龙回到香港再谈,而且也没有应承李小龙开出的片酬价码。
邵逸夫的怠慢让李小龙火冒三丈,邹文怀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主动派人到美国邀请李小龙,就这样,李小龙的传奇在香港的嘉禾公司开始书写。
李小龙在电影上惊人的爆发力让所有人都始料不及,他主演的每一部影片都能够打破以往的票房纪录,当之无愧地成为香港惟我独尊的天王巨星。
当时邵逸夫和邹文怀的争斗还远不止在电影作品的制作上,两家公司为了争夺观众,在院线上的较量也是互不相让,期间也都用了不少损招,给影坛带来极坏的风气。在与邵氏不停的斗争当中,嘉禾依靠着动作天王李小龙而日益壮大,完全没有受到邵氏打压的影响,错失了一位动作电影天才,是邵逸夫电影生涯中的一大败笔。
嘉禾的几年的发展之势虽然锐不可挡,但还不足以盖过邵氏,有时甚至是夹缝求生,完全靠几个大明星撑场面,这与繁星满天的邵氏公司相比,当然是矮了一截。
邹文怀与邵逸夫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邹文怀肯舍去一部分利益,同意那些台柱级的明星和导演参与票房分成,这几乎比邵氏的片酬提高数倍,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让嘉禾公司得以在逆境中不断发展壮大。
70年代以后,邵逸夫入主无线电视台,他很敏锐地观察到电视领域的巨大商机,也看到电视业将会给电影工业带来难以预测的冲击,这在美国已经上演过了,电视业即将兴旺的香港自然也避免不了。基于这样的情况,邵逸夫决定把工作中型转到电视行业中来,邵氏的电影制片工作也逐渐进入了固步自封的时期,终于在87年宣告停产。
经过近20年的争斗,邵逸夫和邹文怀两人都已经厌倦了这样尔虞我诈的商场竞争,终于在80年代中期取得和解,并且一起合作拍摄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电影,如《A计划》、《七小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