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身不做资本玩家”
严介和在满城风雨中处变不惊,毫不掩饰对自己的喜爱——这是直率还是刚愎? 一夜之间,胡润把严介和培养成了一棵招风的大树。不到一个月,在“百度”上搜索严介和,相关网页已经从最初的几万上升至13.7万。“我没有想到过有这么大影响,负面的更是根本没想到。”严介和说,如果现在百富榜没有出来,他肯定不会同意胡润这么排。 “说不后悔不现实,”严说,“但也不至于后悔到什么程度。人家说长道短,对我们也有好处,帮助我们进步。” 对于自己突然置身舆论漩涡,严介和并不惊慌:“树大不要紧,关键根要深。我对自己的成长过程很清楚,没有什么丑陋的东西。” “他是我在中国接触到的惟一一个没有漏洞的企业家。”胡润说。今年百富榜揭晓前,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胡润、媒体与严介和问答几小时,“回到家里,我仔细核查,没有发现他的话有一个漏洞。” “我很看好严介和。”胡润说。但是很显然,更多的人并不这么看。“现在媒体质疑的很多,”严说,“真正能拿出负面东西来的没有。” 在媒体造势往往成为富豪们出事的前奏,严介和结果如何?“他们可能自己有危机感,觉得可能要出事了,所以炒作,越炒负面效应越大。我们完全是被动的。” 严介和有多少钱? 严介和的资产,胡润排出的数字是125亿元,对此,严介和既不肯定也不否定:“我们对外的说法是,以亿元为计算单位,太平洋建设的总资产和净资产都应该是3位数。” 胡润的计算方法是,太平洋建设集团历年来的营业收入大概为600多亿元,根据严介和所说行业8%-30%的利润率,胡润取了中间值20%,结果为125亿。为了保险,胡润又采用了第二种计算方法:太平洋建设2005年的营业额300亿,乘以最低的利润率8%,再乘以国际同类行业的平均市盈率(通常在6-16倍,胡润取了最低的6倍)。同样为了保险,胡润“保守”地把结果压低至125亿。对于媒体所说“太平洋建设总资产10亿,净资产不足8亿”,严介和称“也对也不对”。严说,根据太平洋建设几个分公司的报表,它们的总资产是24亿,负债率不到30%,净资产17亿,有关媒体把这两个数字都缩小了。但是这远远不是太平洋建设所有子公司资产的全部。太平洋建设集团是一个管理机构,下属各省的项目公司与集团“法律地位平等”,资产没有合并。而这也是太平洋建设能够进入当地市政工程建设的前提:公司在当地注册,税收留在当地。“我们的生意跟家电、饮料不同,它们不用跟政府打交道,可以合并。”
2004年,胡润百富榜显示,严介和的财富只有15亿元,胡润说,那是因为当时他对太平洋建设了解不够,只计算了它在江苏的资产。 “有媒体说我这座大楼是租来的,每年100万。实际上我要只把底层拿出去租,这么好的地段(南京市中心),一年1000万,银行、饭馆都要抢。楼肯定是我们自己的。” 2700亿的合同 严介和最遭质疑之处,是他做生意的方式。太平洋建设的主业是市政基础工程建设,都是与各地政府做生意。没有招投标,没有竞争,钱这么好赚,为什么都让严介和来做?严介和说,不招投标比招投标更透明。因为每和一地签一个合同,都要由当地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协四套班子逐一审查。“这么大的数额,哪个个人敢说了算?”严说,有的地方政府比较“保守”,在四套班子高度统一的基础上,再上一下建设部的网,向全国公开招标,太平洋建设的宗旨是:如果有人竞争,太平洋就再降低条件。 严介和手里握有总额高达2700亿元的合同,他说其中大部分都是政府主动找上门来。“真正的企业家是形象的积累。”严介和说,因为太平洋的形象好,所以得到各地政府的信任。 严介和“亏5万不如亏8万”的故事已经广为人知。“既然已经亏了我究竟得到什么?亏了就亏到位,我总要赚一点,赚来了信誉。”“第一桶金给太平洋的机遇不得了,亏8万块钱净赚800万是小事,一刹那把市场全部打开了,后来江苏省所有的重点项目我都进去了,而且不需要出钱,一根香烟(的钱)都不要花,都是欢迎。”
严介和说,在南京,老百姓都以为太平洋建设是国企,是“中央直属企业”。2000年,在江苏省的一次私营经济工作会议上,一位原江苏省委书记很惊讶:“太平洋怎么是私企啊?”
王石曾说万科多年做项目没有行过一次贿。“我也一样,我敢这么说。”严介和说。“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江苏交通厅厅长屡屡出事,其他地方也有,我们做交通的量很大,有的人替我们捏一把汗。我们(可以)挑战全国的纪律检察部门。我是江苏省的特约检察员,全省的检察长都认识我,说不出太平洋一丝一毫不光彩。我没有失去过一秒钟的自由,没有哪个部门找我谈过话。” 严介和称,因为太平洋的每个项目都要做到进度最快、质量最优、成本最低,太平洋人既聪明又能干更听话,所以“让所有的领导都喜欢,清官喜欢,贪官也喜欢。贪官并不是每一个都需要送钱,有的需要业绩。”“如果这个贪官脑子坏掉了,要严介和的票子,我们就宁可放弃不做。太平洋做到这么大,我卷到这个法律漩涡里面,不只对不起自己,更对不起太平洋十几万员工。” 自创“BT”模式 要完成2700亿的合同,仅仅“形象好”显然是不够的。一些专家认为数额如此庞大的合同至少需要上百亿的先期资金。严介和对“专家”的评价历来不高,“都是老师夸学生,学生夸老师,互相欣赏”。 按照严介和的解释,一个总额120亿的合同,如果分10年完成,每年的工作量为12亿,实际每年需要垫付的资金只有6亿,同时,政府每年将偿还当年及上年欠款的25%,这样,到第4年,垫付的资金已经全部收回,不需要再重新出资,余年都是政府的资金在里面运转,这时候就可以再投其他项目。120亿元的工程,总的启动资金只需要9亿。“这就是典型的滚雪球。有人说这个钱不是你的,都是政府的。我说不对,那是政府欠我的,是我的应收账款。这个乘法做得相当可观,很多事情就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这个账如果算明白了,大家会觉得有诱惑力,但是恰恰这个简单的账多少万人都没有算明白,他也算不明白,所以让他先垫钱,他不愿意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