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2009首届“中国新名酒战略高峰论坛”权威报道
【新闻背景】
“新名酒”冲击波:一场力量、思想、美酒的盛宴
2009年8月19-21日,由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东方酒业》杂志社联合举办,以“后危机时代与新名酒机遇”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新名酒战略高峰论坛”在北京喜来登长城饭店隆重举行。这是自1989年第五届“全国评酒会”评选出17大“中国名酒”( 统称“老名酒”)并从此中断全国性评酒后,20年来首次召开的“中国新名酒”会议。“论坛”因此赢得全国白酒行业极大关注和支持。北京“红星”、“牛栏山”、河北“衡水老白干”、天津“津酒”、江苏“今世缘”、“双沟牡丹酒”、“汤沟”、山东“泰山”、“孔府家”、“景芝”、河南“宋河”、“仰韶”、安徽“双轮”、“口子窖”、“迎驾”、“种子”、“皖酒”、湖北“稻花香”、“黄鹤楼”、湖南“酒鬼酒”、内蒙古“河套”、新疆“伊力特”等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共计24家新名酒企业当家人、北京“华泽”、“京糖”、“朝批”、“平大境界”、“诚实文祥”等、浙江“商源”、山东“新星”、“齐鲁”等、江苏“苏糖”、“牡丹”、河南“亿星”、安徽“百川”、湖南“恒和”等25家全国实力派经销商,以及中国白酒权威沈怡方,全国著名白酒专家高月明、高景炎,各省酒类行业协会领导,全国经济分析专家,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30家新闻媒体,共140余位嘉宾以极大热忱,共同积极参与了论坛的举办。
“首届中国新名酒战略高峰论坛”上,“新名酒”概念首次放在新中国改革开放30年历史和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从“产品特色、销售区域、品牌知名度、年销售收入、高管层以及团队水平”等五个方面综合评价,达成共识。23家“新名酒”企业以有目共睹的市场地位、企业规模和发展速度,以日趋强势的品牌影响力等,成为白酒行业的中坚力量,赢得政府有关部门、行业专家、协会组织、企业家、经销商们的一致认可和积极拥戴。
“首届中国新名酒战略高峰论坛”在业内外报刊、电视和新兴网络媒体的强势推波助澜下,引起强烈反响,震动整个白酒行业,成为中国白酒产业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行业峰会。论坛以主题鲜明、规模宏大、档次高雅、内容丰富等,赢得所有与会嘉宾们的交口称赞,参会企业名单由原先预想的15家增至24家,其高涨热情大大超乎筹委会的意料,与会董事长或总经理们的演讲水平非常之高,令人为之振奋。20日晚举行的“新名酒展示”,其精彩绝伦的盛大场面和策划创意,深深震撼和吸引了现场所有来宾,把“首届中国新名酒战略高峰论坛”推上高潮。“论坛”从形式到内容精彩不断,获得超乎想象的巨大成功。
【上篇 成果与贡献】
开创“新名酒”概念(二标)
所谓“新名酒”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在计划经济时代,由原轻工业部、商业部和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先后五次评选出来的十七个“中国名酒”,比如“茅台”、“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等,在白酒业内它们被称为“老名酒”或“历史名酒”。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品牌,在经历了几十年市场风雨后,至今仍然闪闪发光,所以,他们当之无愧地堪称“新时代的名酒”。
二是1989年国家停止名酒评选后,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大批在市场竞争中拼杀出来的“黑马”,凭借各自独特的优势和实力,逐渐成为誉满全国或雄霸一方的众多“新生代名酒”。这样一批完全由“市场”评选出来的“新名酒”,其阵营和影响力与日俱增,已经成为继“老名酒”之后支撑整个白酒产业未来持续健康发展的中坚力量。譬如,这次参加2009首届“中国新名酒战略论坛”的“稻花香”、“口子窖”、 “金六福”、“衡水老白干”、“今世缘”、“红星”、“牛栏山”、“泰山”、“河套”、“伊力特”、“孔府家”、“景芝”、“仰韶”等等。这些“新名酒”没有“中国名酒”的历史光环,但是在消费者心目中有的已是家喻户晓,甚至超越了一些金牌名酒。正是以上两大类品牌,构成了“新名酒”的主力阵营。
专家献言:“名酒”是评出来的,更是喝出来的(三标)
“首届中国新名酒战略高峰论坛”上,白酒权威沈怡方认为,“新名酒”的定义就是“新时代的名酒”,中国的市场经济已经搞了30年,企业家通过努力拼搏,产生了白酒行业的黑马,这是完全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无论“老名酒”还是“新名酒”,只要在市场经济过程中达到了“名酒”的标准,就都是“新名酒”,是新时代的骄傲。
沈怡方进一步论述认为,“新名酒”有两个标准,第一个标准是“市场经济指标”,必须具备一定市场规模和覆盖率的品牌才能成为“新名酒”;第二个标准是产品的内在质量,要有特色,要敢于科技创新,在品质上要能引领消费潮流,“新名酒”实际上是喝出来的。
全国著名白酒专家高月明参加过五届“全国评酒会”,一届没落下,他认为“老名酒”代表了历史的辉煌,“新名酒”展现的是时代的发展,只要能够与时俱进,就都是“新时代的名酒”。高老以丰富的联想分析说:“奥运会”是世界的盛会,除了展示国力、体育竞技、文化精神等,还要颁发奖牌。同样,白酒行业的评酒是正当的,名酒不评是不对的。白酒的“牌子”应该有两块,第一块是“官方”给的金银铜牌,第二块是消费者认可的“心牌”,这样更能推进白酒行业的健康发展。
山东省白酒工业协会专家组组长黄业立认为,“新名酒”应该具备四个基本条件。第一个要有量的概念,包括高档和中低档的白酒。“名酒”不一定都是高价位的,同时还要有中低价位的大众酒。从销售额来讲,单个品牌起码达到3—5个亿,企业的综合实力必须达到白酒年销售额10个亿左右;第二个要有品质的保证。“新名酒”最关键的一个条件是产品质量要得到专业评酒人员的认可;第三“新名酒”要得到消费者认可。“新名酒”是消费者喝出来的,要成为消费者心中的名酒;第四个要有市场覆盖面,只在某一个区域成为强势品牌不能叫“新名酒”,只能叫“地产名酒”。只有覆盖多个市场、在全国形成较高知名度和信任度,才有可能成为“新名酒”。
“首届中国新名酒战略高峰论坛”在与会嘉宾们深入探讨和交流后达成如下共识:能够跻身“新名酒”行列的品牌,绝不是在市场大潮中昙花一现的企业。“新名酒”必须具备如下几大基本特征:一是产品富有个性;二是企业颇具规模;三是拥有优势区域销售市场或多个销售市场;四是在消-爱华网-费者中具有较高品牌认知度;五是品牌年销售额达到3-5亿元以上。
对于“首届中国新名酒战略高峰论坛”的行业重要价值,山东白酒协会专家组组长黄业立用“立题新颖,与时俱进,意义深远” 12个字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论坛”对全国白酒行业具有三大贡献:
第一个贡献,提出了“中国‘新名酒’战略”的理念。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理念转变,行业需要“新名酒”,消费者也需要“新名酒”,这是大势所趋;
第二大贡献,论坛必将对“新名酒”的崛起发挥巨大推动作用,意义深远。当前,中国白酒的“品牌化”还不成熟,未来市场竞争必将是品牌的竞争,在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的情况下,“品牌打造”将成为企业崛起壮大的法宝。“新名酒”只有将“品牌打造”确立为企业发展的长远战略,才能带动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
第三大贡献,论坛是对行业传统观念的冲击,不管你是“历史名酒”,还是“新生代名酒”,只要具备了“名酒”的条件,你就是中国的“新时代名酒”。“论坛”有助于大家共同促进,取长补短,与时俱进,使白酒这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传统“国粹行业”健康、持续发展下去。
“新名酒”:中国白酒产业的中坚力量(三标)
“首届中国新名酒战略高峰论坛”的参与者,都是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中成长起来的一批知名品牌和实力派企业。这是一个“新名酒”辈出的年代。全国性名酒及其子系与区域性名酒共同竞争的格局日趋明朗,后者正以新锐的营销策略和品牌理念,成为白酒行业的一匹匹黑马。“金六福”、“稻花香”、“口子窖”、“迎驾”、“衡水老白干”、“今世缘”、“双轮”、“河套”、“伊力特”等企业,年销售额都已经达到10-20亿的水平线,“金六福”、“稻花香”已经超过20亿,而5亿以上的白酒企业更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这批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锻炼洗礼、并被广大消费者认可的新名酒企业,无疑越来越成为中国白酒产业的中坚力量。
应该说,这些由“区域名酒”崛起的“新名酒”,一是与白酒产品的地域文化属性有很大关系,它满足了不同区域消费者的文化信仰或精神需求;二是适应了中国不同区域多元化的消费理念,满足了消费者在不同价位、不同口感上的需求;此外,很多区域名酒在营销模式、产品开发、品牌打造上都超越了某些老名酒,这些强势区域品牌的后劲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爆发。
对于“新名酒”雨后春笋般的强大崛起,白酒权威沈怡方在“首届中国新名酒战略高峰论坛”上表示:“新名酒”的出现是白酒行业的一件大好事,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白酒行业发展规律所决定的。“新名酒”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崛起的一批有生命力、有声望的后起之秀,这批企业的年销售额起码是在十个亿左右。他们的特点与“老名酒”有所不同,一般都具有高中低三个档次的产品,单品的销售额非常高,经过多年拼打,产品质量和品牌理念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应该说,“新名酒”和“老名酒”有着互补竞争的关系,他们互相学习,共同促进,把我们的白酒行业带上一个更加繁荣的时代。
沈怡方非常看好“新名酒”的发展前景,他阐述认为,“‘老名酒’是历史评出来的,‘新名酒’是市场喝出来的”,一批完全由市场评选出来的“新时代名酒”正在形成,并逐渐成为未来白酒业发展的主力军。他表示,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对中国白酒市场形成冲击,但是在这场危机中以“新名酒”为代表的中高档白酒品牌,却市场表现不俗,其中很多企业增长率甚至超过50%以上。这些完全由市场评选出来的“新时代名酒”,已经成为继“老名酒”之后支撑整个白酒产业未来持续健康发展的中坚力量。
江苏“今世缘”酒业董事长周素明,在他的《新名酒应成为带动行业发展的主力军》主题发言中表示:“新名酒”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新名酒”的概念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今天的“新名酒”不代表明天的“新名酒”。物竞天择,只有竞争才能磨炼白酒企业的意志,增长才干。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进步,是行业永恒的主题。期待中国的“新名酒”以这次“论坛”为契机,不断打造“标杆示范”和“新领军企业”作用,加强行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把白酒的盘子做大做强,共同提升白酒产业的地位和影响力。
【中篇 京城论剑】
“新名酒”是这样炼成的(二标)
一批十亿以上“新名酒”企业的诞生,是市场放开之后的必然结果。这些企业是真正的商战弄潮儿,无论是广告战、招商战、终端战、促销战,还是品牌战、文化战等等,他们的辉煌无一不是市场竞争检验的结果。目前,面对国际、国内宏观竞争环境的变化,中国白酒行业进入全新发展时期,也可以说是到了白酒行业大变革、大发展的历史转折关键期。“新名酒”企业已由“重战术”逐步向“重战略”转移,“品牌建设”、“资本重组”、“模式创新”等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身处变革时期的经济环境,如何前瞻思考,把握机遇,提前布局,尽快在新一轮的经济上行过程中脱颖而出?如何从战略和战术上寻求与剖解“新名酒”产业的逆势崛起之道?如何在未来白酒市场大搏弈中进一步确立和提升新名酒的行业地位及其核心竞争能力?“首届新名酒战略高峰论坛”上,24家“新名酒”企业老总纷纷出谋划策,坦诚交流。本刊提纲携领、总结提炼后,将“新名酒”的成功密码和发展战略梳理为以下五大思想观点。
【观点一】
“新名酒”要有战略梦想主张(三标)
“新名酒”企业如何提高战略决策能力,并成就梦想?泰山生力源集团总经理张铭新分析认为,企业家的战略决策能力非常关键,能否将自己的梦想和行动力转化为企业的愿景和行动力,直接关乎企业未来发展的成败。
一个企业最高的战略梦想是如何把企业做强做大。一个企业能做多大,与董事长的战略眼光和胆识魄力直接相关。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一把手文化就是企业文化,“新名酒”企业必须围绕一把手的文化开展一系列工作。
对于成功企业家而言,必须具备三个能力:第一是胆略,也就是说“胆商”;第二是情商,情商可以表现在产品上,也可以表现在客户关系上;第三是智商,也就是一个人的智慧和知识结构等。
应当说,改革开放前15年,一个企业家具备了胆略,他就成功了80% ,这也是一种经验;改革开放后15年,随着整个社会和经济环境的日趋成熟,光凭胆略已经不行,更重要的是综合素质。“新名酒”企业家们综合素质的提升,成就了今天白酒产业另一种繁华景象。
安徽双轮酒业总经理程剑在他的精彩发言中指出:所有企业都有战略,一个企业制定一种战略有时非常简单,那就是整合后的聚焦,为满足顾客价值而聚焦,在点、线、面上都传播一个准确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去整合一个战略思想,诉求一种企业价值。企业战略的坚持非常重要,因为坚持确实很难,如果一家企业的战略是符合趋势和时代潮流的,是为消费者提供价值的,用十年、二十年去坚持,一定是意义深远的,也一定能成就未来梦想。
他认为,从行业未来发展看,“新名酒”的崛起更需要“差异化战略”,更需要明确自己的独特价值。这种差异化的价值,既有产品品质层面的,也有企业精神层面的。目前,多数企业的差异化战略,或者不够清晰,或者坚持不够,而且竞争模式很容易被复制,形成同质化。“差异化战略”一定要符合企业自身的资源状况,要体现在企业的战略核心思想当中。当前“新名酒”发展环境并不乐观,品牌的形成受诸多不利因素制约,譬如体制、税收、地方保护、假冒伪劣等,行业的混乱也导致市场竞争异常惨烈,中国现有三万多家白酒企业,五十年以后,或许只剩下五十家,白酒正处在产业整合的漫长前夜当中。这种形势下,“新名酒”企业抱怨是没用的。白酒的蜕变,只有通过时间和用残酷的市场竞争来完成, “新名酒企业家”要用战略眼光去成就自己的梦想。
【观点二】
“新名酒”要有产品竞争力(三标)
判断一个“新名酒”企业的崛起,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产品有否强大的竞争力。产品缺乏竞争力,就难以创造独特的顾客价值。对“新名酒”企业而言“竞争力产品”的支撑在于过硬的科研技术、生产工艺和独特资源。在“新名酒”阵营中,“衡水老白干”、“口子窖”、“泰山”、“一品景芝”等都因具有独特的产品力作支撑,成为独霸一方的“新名酒”。
山东景芝酒业董事长刘全平认为,“新名酒”的产品力要做好“三个支点”,一是品质层面,没有过硬的产品品质作保障,企业只能昙花一现,产品品质是企业不朽的基础;是消费者的认可度,专家认可不等于消费者认可,只有迎合了消费者口感,才能在市场上立足。三是产品力要拥有丰厚文化内涵和底蕴,这不仅能提升产品价值,还能创造消费者精神需求,引领消费观念。
华泽集团总裁颜涛对“新名酒”产品力的提升感受颇深,他认为,有市场竞争力的好产品,首先产品的口感要有特点,要有明显的记忆点和诉求点,比如“洋河蓝色经典”的绵柔型;第二包装要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以便提升产品档次、形成品牌差异化;第三“新名酒”企业的家底要厚,当今竞争环境,实力往往决定竞争力。
湖北稻花香酒业营销公司总经理王心高认为,“新名酒”的产品品质决定了品牌生命力。“秦池”等所有昙花一现、大肆宣扬的品牌,之所以没能做强做大根本原因是未能悟出“产品力” 和“品牌力”的逻辑关系。如果用科学的态度和眼光去审视那些成功的新、老名酒,哪一个不是因为产品品质出类拔萃而成就辉煌?新疆伊力特股份公司董事长徐勇辉认为,在当今白酒消费趋势下,产品力优势的挖掘和巩固更为重要,白酒崇尚营养、低度、健康消费的时代已经来临,低度健康的产品成为白酒消费主流,相对于历史底蕴比较浅的“新名酒”企业来说,产品竞争力的提升是最容易获得的优势。
|!---page split---|
【观点三】
“新名酒”要实施“进攻性营销战略”(三标)
“新名酒”的独霸一方或区域为王,除了地缘关系以外,更重要的是他们选择了得当的营销策略。目前,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市场萎缩并没有消退,后危机时代下,白酒的税收新政撩起的行业巨头们整合、兼并的欲望也在加速。“新名酒”在宏观经济环境“利好”的背后,暗藏着部分企业跌入“利空”陷阱的危险,无论“老名酒”还是“新名酒”,都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也都符合“爬坡论”法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白酒行业的竞争是永恒的。要想成为“新名酒”,优柔寡断,画地为牢,坐等机遇,无疑是作茧自缚,自取灭亡。以积极心态、饱满斗志选择进攻性的营销策略,是“新名酒”企业成就未来的决胜之道。
“首届中国新名酒战略高峰论坛”上,江苏汤沟两相和酒业公司谭小林以《新名酒必须坚定不移实施进攻性营销战略》为题,深刻阐述了“新名酒”企业的营销战略空间:
在中国宏观经济趋于回暖,实体经济呈现利好的态势下,新名酒企业实施“进攻性营销战略”已经成为可能。今天的白酒市场,虽然靠“一招鲜,吃遍天”而赚取超额利润的机会已经不多,但对已积淀一定市场、资金、品牌基础的“新名酒”而言,打造战略性优势区域市场,甚至打造全国性优势品牌的机遇依然存在。站在产业全局和放眼未来市场看,中国是一个超过13亿人口的大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文化多元化,白酒文化又是中国根深蒂固的传统酒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正成为国家提升软实力竞争的一项重要手段,这为“新名酒”赢得战略生存与竞争空间提供了有利环境。目前,传统名酒整合产业的愿望至少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难以实现,这就为“新名酒”实施进攻性战略、快速发展壮大赢得了宝贵时间
“新名酒”企业要集中优势,以速度对抗规模,以创新营销对抗经典模式,以狼性团队对抗王牌之师,以产品质量对抗香型权威,最终在进攻中获胜。
江苏牡丹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南飞,站在经销商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相对于老名酒而言,“新名酒”企业的运作机制更加灵活和易于操作,也更容易实施“进攻性营销战略”。 如果说“战略决定战术”,那么一线名酒企业的战略高度往往造成经销商与厂家合作过程中被拖得非常累。而“新名酒”企业制定的战略高度、与经销商的发展是非常接近和匹配的,他们更贴近市场,灵活多变,便于经销商操作,也更能发挥出经销商和厂家各自的优势。
【观点四】
“新名酒”必须打造品牌灵魂和高度(三标)
对于“新名酒”来说,“打造品牌灵魂”不是一句空话。“新名酒”企业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质量,一手抓品牌。抓质量就是做产品的个性、特色;抓品牌就是做产品的高度、文化、灵魂。一方面整合各种资源,储备品牌高端势能,集聚品牌核心价值;另一方面释放能量、传播价值。这“一聚一放”,便是锻造品牌、成就“新名酒”的过程。
新疆伊力特酒业股份酒业公司董事长徐勇辉对白酒品牌的“灵魂论”和“核心价值论”见解独到。他认为,“品牌灵魂”是品牌核心价值的终级追求,是一切品牌营销活动的原点,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支点。“新名酒”的优势必须集中在核心品牌上,才能发挥出灵活性、整体性、创新性。
对“新名酒”来说,品牌高度的难以突破,是与“老名酒”竞争的最大差距。品牌是企业的风向标,品牌的高度决定着企业的高度,更决定了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名酒形象和地位,这成为“新名酒”最大的竞争壁垒。如何打破这一壁垒,与传统名酒抗衡,关键是品牌的灵魂——是否具有差异化,是否拥有征服人心的品牌力量和高度。“水井坊”、“ 洋河蓝色经典”能够后发制人,既得益于“天下第一坊”的历史传奇和“绵柔经典”的口感,更得益于“高尚生活的元素”和“男人怀情、蓝色风情”的人文魅力和高度占位。
“区域”既是“新名酒”的优势,同时也成为“新名酒”开拓更大市场的一道屏障。“新名酒”的区域优势必须转化为“品牌资源”,必须有一定的品牌曝光率、活跃度和高度,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放大提升,才能成为“新名酒”突破区域市场的动力源。独特的产品力加独特的产品概念和营销模式,是成就“新名酒”的“葵花宝典”。
【观点五】
“新名酒”必须重视企业人才和文化战略(三标)
“‘新名酒’论坛”的参与者,都是当今市场经济大潮中成长起来的一批知名品牌,他们在迅速崛起的同时,几乎也面临着共同挑战:管理战略的制定、文化战略的打造、人才战略的构建、执行力的强化,以及各种资源的有效配制与整合等等。
对于“新名酒”企业而言,无论是产品力的研发、品牌形象的打造、营销模式的创新、社会资源的整合,抑或系统竞争的执行,都离不开人的因素。人才战略是企业成功的原始动力,也是未来发展的“百年大计”。
安徽迎驾酒业集团总裁倪永培说:在中国特色的国情下,“新名酒”企业普遍沿袭旧有的“经验式管理”,尚未完成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的突破。如果管理跟不上,“新名酒”企业的整个发展就不能得到有效保证,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因为企业的一切战略和战术都是要靠人来实现的。目前,“新名酒”企业的人才战略已经迫在眉睫,急需培养一批合格的管理人才,营销人才、技术人才、品牌人才等,充实到各个工作岗位,来保证每个企业和整个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山东景芝酒业董事长刘全平认为,“新名酒”企业内部管理,最重要的是把握好“积极性”。要调动企业内部整个团队、尤其是营销团队的积极性。不仅要做好管理规范的问题,还要充分体现人性化的理念做到“感情留人,薪酬留人,事业留人”。在给员工合理报酬、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还要搭建事业平台和发展空间,让他们发挥最大才能,找到职业价值感,为企业、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和贡献。
【下篇 未来之路】
“新名酒”的机遇和挑战(二标)
目前,正值中国白酒行业大变革、大发展的历史转折关键期。纵观世界经济发展规律,每一次“危机”过后,伴随而来的必将是经济触底反弹和快速上行。危机越严重,反弹和上行的走势就越强烈。经过全球金融风暴的“挫折教育”,面对“后危机时代”的来临,新名酒企业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迎来千载难逢的共同发展机遇。面对“后危机时代”,认清形势、把握方向、谨慎应对,围绕企业自身战略和白酒行业发展方向,深刻思考和清醒剖析,化危机为机遇,这不仅对“新名酒”企业未来更快崛起至关重要,而且对整个白酒行业做强做大、对白酒这一优秀民族传统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与长远战略意义。
“新名酒”面临的四个机遇(三标)
北京红星股份销售公司总经理朱华分析认为,经济危机的到来或者触底回暖,往往也意味着市场规则的重新制订、秩序的重新建立和行业的再度发展。
当前,“新名酒”面临四个机遇:
第一个机遇,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正在被改写,全球的关注焦点,正从西方转向东方,中国的崛起日益为世界所瞩目,中国的文化输出也日益频繁。这为白酒迈向国际舞台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对于“新名酒”而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迈向国际化不仅意味着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更要向国际标准看齐,从资源、技术、资本各方面实现与国际接轨,进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个机遇,行业集中化的进程加速。长期以来由于行业的特殊性,白酒产业集中度过低,中小企业比例过高,发展模式简单粗放,造成了资源浪费严重,行业竞争无序,利润增长有限。经济危机给白酒带来了资本和行业整合的大好机遇,整合代价相对较低,这不仅能够推动白酒行业的结构调整、优化组合,产业升级等整体性进步,而且对产业价值链的全方位整合重组,实现产业乃至整个行业资源的合理配置都至关重大。品牌资源、市场资源、行业利润将向优势的“新名酒”企业加速集中,“新名酒”将成为后危机时代的最大受益者。
第三个机遇,“得中档者得天下”。白酒价格敏感度高,经济危机首先影响到的是高端白酒,然后是低档,最后才是中档。政府消费压缩,消费趋于理性,高端消费必然受到一定限制,低档酒困于税收政策,利润不断摊薄。相对而言,中档白酒市场空间巨大,势必成为后危机时代最为可观的发展动力和利润增长点。同时白酒价格整体上移的趋势仍将持续,高端白酒提价不断,为中档酒腾出了更为广阔的价格空间。高端白酒市场的格局,在未来三到五年内难以撼动。因此,中档酒领域将成为“新名酒”一决高下的关键性战场。
第四个机遇,“新名酒”的挑战受多元消费形态的冲击。酒类消费多样化,洋酒大军压境,葡萄酒、啤酒、黄酒消费持续扩大,不断蚕食白酒市场。作为可替代性消费品,如何在多面夹击中,构筑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将是“新名酒”面临的共同课题。消费形态的多元化,传统白酒的消费方式、消费场合、消费人群,同样面临着其它替代品的转换。在消费观念上,现代人更加注重健康、时尚,这无疑会对打造健康“新名酒”起到推波助澜作用。
“新名酒”面临的两个挑战(三标)
“新名酒”面临的最大挑战,首先是“文化的挑战”。白酒作为某种意义的精神消费品,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如何把握白酒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如何把握市场脉络、洞察消费趋势,在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不断丰富品牌的文化内涵,将是“新名酒”面临的最大挑战。
“新名酒”面临的第二个挑战,是与海外资本的博弈。当前,经济危机进一步把全球经济联系在一起,中国白酒业也逐步纳入了全球视野。可以预见,继国际酒业巨头帝亚吉欧入股“水井坊”之后,将会有更多的海外资本将触角深入中国白酒业。“新名酒”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无疑将在这一场后危机整合并购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目前,“新名酒”阵营不乏实力雄厚者,然而大多数“新名酒”成长并不成熟,无论是企业规模,还是企业实力,还都需要相当的时间去提升和沉淀。面对虎视眈眈的海外资本,如何利用国家对外资的限制性政策,抓住机遇,实现企业与品牌的双重飞跃,是摆在“新名酒”面前一道严峻的课题挑战。
【后记】
迎接“新名酒”的春天(二标)
“2009首届“中国新名酒战略高峰论坛”成功落下帷幕,它以高雅、完美、华丽的举办形式和丰富、精彩、深邃的思想内容,首次在业界首次上演了一场盛大的“新名酒群英会”,为白酒行业开创了一个“全新时代”。
无论是宝刀不老的“历史名酒”,还是横空出世的“白酒新贵”;无论是独霸一方的“区域之王”,还是行销全国的“业界黑马”,他们正开创一个全新的时代——即“新名酒时代”。他们正成为白酒商战风云中的“领舞者”和白酒文化的“新偶像”。
可以看出,“新名酒”群体首次以庞大的阵容、积极的心态,为我们讲述了独辟蹊径的成功之道,展示了非同一般的实力、魄力和魅力。他们的崛起无一不是紧紧抓住时代跳动的脉搏,以独特产品个性、先进营销模式和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披荆斩刺,顽强拼搏,开拓出了一条“新名酒特色”的成功之路,最终赢得鲜花与掌声,成为白酒行业的中坚力量。
在首届“新名酒论坛”上,当我们欣喜地看到“稻花香”实现了35个亿、“今世缘”突破20个亿、“迎驾”做到18个亿,“口子窖”完成16个亿、“衡水老白干”超过14个亿,“泰山”逼近10个亿……这一串串日异月新、令人振奋的数字背后,不仅是智慧、胆识和汗水的结晶,还有白酒行业全面振兴和持续发展的巨大希望。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发布的1~7月份行业发展报告显示,白酒累计产量为368.5万千升,同比增21.5%。而在二季度,规模以上的白酒企业共销售白酒 171万吨,同比增长42%,增速创近3年来的新高;7月增速最快的依然是白酒。据国家统计局数据,7月份白酒产量及1~7月份累计产量和同比增速分别位居食品饮料各子行业增速第一、二位,均处于高速增长期,显示白酒业继续维持较高景气度。
目前,四川、山东、河南、湖北等几大白酒主要产销区8月份白酒产销量继续实现稳定增长,其中北京地区8月的增速较快达到202.82%,湖北地区增速达到66.67%。
观察人士认为,消费税的调整不会改变白酒行业景气回升态势,也不会改变白酒行业中长期发展趋势。白酒企业提价尽管前期会短暂受到政策性抑制,但中长期来看势在必行。
“冬天过去,春天还会远吗”?“新名酒”春天的脚步正向我们疾步走来。我们有理由相信,“新名酒”企业只要善于抓住机遇,敢于迎接挑战,在“战略梦想”的目标激励下,通过不断打造“产品竞争力”,选择“进攻性营销战略”,不断创造“品牌高度和灵魂”,建立科学优秀的“人才战略”,通过合理构建和创新商业模式,就一定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大潮中,乘风破浪,高帆远航!
让我们共同期待和祝愿“新名酒”明天更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