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中国十年之真问题:舒立观察》
"大部门制"的政改意蕴 仅从"两会"前十七届二中全会公报观察,可知此项改革牵动面大,其核心价值当与公众期盼已久的民主政治建设相关联。 北京的3月春意渐浓。继半年前的中共十七大之后,将于此间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连同全国政D?十一届一次会议(下称"两会"),再度令人翘首又充满悬念。新一届"两会"的人事悬念事前已多少有所释放,最终不会带来太多震动;更值得关注的是民间简称为"大部门制"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下称《方案》)的亮相和评议--其内容,其实施,必将影响中国近中期的改革走向、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
![第28节:‘大部门制‘的政改意蕴(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3455558413646.jpeg)
《方案》及与其同时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目前还难窥其详。不过,仅从"两会"前中共十七届二中全会公报观察,可知此项改革牵动面大,其核心价值当与公众期盼已久的民主政治建设相关联。公报不仅重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之目标,而且首次提出"更高地举起人民民主的旗帜";不仅承认政治体制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而且强调"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仅将行政体制改革视为政治体制改革之内o?,而且强调了"重要性和紧迫性"。据此,我们有理由对行将启动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有更高远的期待和更深刻的期求。 部门利益机构改革方案会相当具体,有一定技术性,察其精髓则面向未来又能革除时弊。细想来,过去30年中,中国政府机构已经历过五次大改革,且计划经济时代建立的数十个部委及议事办事机构被裁撤,基本实现了从专业管理到综合管理的转变,这一纵向进步亦应肯定。在此基础上,此次以"大部门制"为重要特色的改革,当破中有立;其重大现实意义之一,就是能够对过往多年已经日趋刚性化的部门利益格局起到遏制与破除之效。 部门利益弊端处处可见,超编、超支为其表象,扯皮推诿为其常态,吏治腐败或侵犯人权为其最恶。而其基本行为方式,就是千方百计地巩固和扩大本部门职权,特别是审批权限,将这种权力衙门化、集团化、垄断化。不破不立。以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之市场经济经则,此次改革理当包含大量改组、合并、撤销、重建内容,成立或逐步成立学者们建言中的"大交通"、"大能源"、"大文化"、"大农业"等,除旧布新的内o?很清晰。而为了防止旧的利益格局变形作怪,促进新的利益格局超速成长,还必须有坚决有力的治本措施。 治本的基本举措早已为人所知。就政府职能而言,关键是变审批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就制度安排而言,关键是建立监督制约机制。这些都是与政治体制改革息息相关的大文章。而在当前,我们以为最为紧要者,在于决策当局必须有坚强决心和政治智慧,能够有效清除与化解多年计划经济和旧体制沉积而成的、显著阻°?改革的既得利益势力。非如此,则未来的治本改革无法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