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序言】一以贯之(4)



系列专题:《中国十年之真问题:舒立观察》

  -Q:你一再强调写作中分寸的重要性,特别是立论的分寸把握。可以具体谈谈吗?

  -A: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俗话说"文如其人"。我这个人性子比较急,有的时候非常急;但是,我写文章又非常审慎。每一个提法都要想很长时间,加很多的限定。有时候,我自己也会想:人,是多么矛盾!不过,我自己觉得,"财经观察"所体现的风格,可能倒是更接近于我作为一名文人或者说记者的本来面目。我是一个写东西比较慢的人,写封信都要想很长时间。这一方面是我不够有才华的表现,"下笔万言,倚马可待",我是绝对做不到的;另一方面,在这个快节奏,甚至不无浮躁的时代,能够沉下心来写东西,能够反复推敲,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的。记得鲁迅说过,写一篇作品,初稿写完要放在抽屉里,两三天以后拿出来再看一遍。我即使做不到这么沉着周详,最紧张的时候也会隔几小时再看一看,这样改写过的文章才能更少遗憾。

 第4节:【序言】一以贯之(4)
  -Q:这本书分为七个专辑。我发现,你写得最得心应手的,是被命名为"政经风云"的这一辑,介乎政治与经济之间。你写得可谓"凌云健笔意纵横",这是因为有话要说,因而情感充沛、思如泉涌,还是别的什么?

  -A:这还是因为一方面,我是新闻记者,而不是经济学家。另一方面,虽然经济学的造诣远远谈不上,但是,经济学的方法论对我影响很深。也可能恰恰是因为经济学修养不够,所以,写东西的时候,遇到比较贴近现实生活题材的时候,写起来更容易一些。我不认为这表明我在这些领域有过人之处,只是因为这些问题分析起来相对容易一些。其实,我发现,当初在做SARS报道的时候,《财经》记者写起来就比较自如。把一个经济专业问题,用通俗的语言同时又富有激情地表述出来,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经济学本身是一门科学,表述的时候,为了追求严谨性,评论这种体裁所要求的晓畅和生动,就会遇到困难。相反,既涉及经济又不囿于经济的题材,处理起来就会容易一些。我想,仅此而已。

  -Q:如何看待过去有些文章,如《何必讳言"不救市"》等,造成的社会轰动?

  -A:"财经观察"有不少篇章影响很大,大部分时候得到了读者的肯定。我们的观点,在1700字内经过了反复推敲,我自认没有什么问题。可以坦诚地说,我们就是这样看问题的!有争论是正常的,真理只有在不同观点的自由碰撞之中才能璀璨。不能不说,宽容对待异见,理性分辨是非,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比较稀缺的元素。那种动辄追究动机和背景、惯于深文周纳的做法,应该说是历史上不健康因素的残留,是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21121.html

更多阅读

第1节:湘西鬼事之赶尸传奇(1)

第1节:湘西鬼事之赶尸传奇(1)  引子  太阳落入山背的一刹那,天,就像潮水一样,铺天盖地地黑了下来。刚才还是人声鼎沸,此刻,随着黑暗的降临,一下子就沉寂了。风从山垭口吹来,呜呜作响。在寨子中心的坪坝上,上千的人,上千双眼睛,都盯着院坝

第86节:我们是中国特种兵

第86节:我们是中国特种兵4“作为一个特战队员,要熟练掌握自己的武器装备,不仅要能够使用自己的枪,也要能够掌握战友的枪。我们的要求就是一专多能,虽然你们以后可能是突击手、微声冲锋枪手、机枪手、狙击手、火力支援手等等不同的专业,但

第5节:【序言】一以贯之(5)

系列专题:《中国十年之真问题:舒立观察》  《何必讳言"不救市"》这篇文章是一篇非常有争议的社评。受到的批评,包括在互联网上受到的批评也比较多。首先,我很感谢大家的关注;其次,即使是有所批评,也很正常,也是我们应该承受和面对的。不

第4节:【序言】一以贯之(4)

系列专题:《中国十年之真问题:舒立观察》  -Q:你一再强调写作中分寸的重要性,特别是立论的分寸把握。可以具体谈谈吗?  -A: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俗话说"文如其人"。我这个人性子比较急,有的时候非常急;但是,我写文章又非常审慎。每一

第3节:【序言】一以贯之(3)

系列专题:《中国十年之真问题:舒立观察》  -A:我只能说还算欣慰吧。第一,"财经观察"总是能保持独立的气质,也许与有些人的想法一致,也有可能与之不同,但是,无论如何,是我真实的看法,是"我们"的立场。第二,所有的评论虽然重心各有不同,但能够

声明:《第4节:【序言】一以贯之(4)》为网友酷到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