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序言】一以贯之(1)

 第1节:【序言】一以贯之(1)


系列专题:《中国十年之真问题:舒立观察》

  【序言】

  一以贯之

  --关于"财经观察"的问答

  -Q:杨哲宇(本书选编者)

  -A:胡舒立(《新世纪》周刊总编辑)

  -Q:《财经》是1998年4月创刊的,但"财经观察"出现得好像晚一些?

  -A:我记得是从1998年8月开始的。为了谈那年增长率"保八"的事,王烁让我写一篇评论。写好后,他希望我每期都写,后来就按他的要求坚持下来了。当时,《财经》全职人员只有四五个,我是主编,王烁是执行编辑,其实就是第一"大编"了。从那以后,他也一直是"财经观察"的编辑。

  -Q:你是记者出身,对写评论有特别的偏好吗?

  -A:说实话,我很喜欢写评论。上大学时,我评论课的成绩就比较好,后来也很希望有机会写社论。不过,机会并不很多。我一直认为,写评论,特别是写社论性质的评论,是非常严肃的事情。"社论是报纸的旗帜。"在传统"党报"体系中,发表社论是相当重大的事情,对此观点我也是深以为然。所以,《财经》创办之初,并没有搞社论或是有社论意味的评论。8月那次尝试之后,我受到鼓励,就以个人署名文章的形式来写每期的准社评了,叫"财经观察"。这篇东西放到杂志的最后一页,也是想低调一些。

  -Q:这就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评了,有点类似香港《信报》早期社评的形式,由本人署名,对吧?

  -A:这是我们的一种探索,与传统社评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最初,《财经》是月刊,"财经观察"每月一篇,主要都由我自己来写。后来,杂志变半月刊,再办双周刊,节奏越来越快,所涉问题也越来越广泛,我就不可能从头到尾都独自操作了。最初,绝大部分还是我自己干,最近一两年,许多都是请记者或我们的经济学家起草后,我再来修改,你的编辑工作也值得肯定。最重要的当然还是王烁,他始终负责题材的选定和最后的编辑把关,十几年如一日。在《财经》内部,大家都明白,"财经观察"虽然由个人署名,但不是纯个人栏目。"财经观察"从确定选题到最后的发稿,有一套严格的程序。"财经观察"作为署名文章,一方面,具有个性化色彩,我有义务和责任将其做好;另一方面,缺点由我负责,成绩应该归功于大家。

  -Q:今天再读这些文章,特别是处在当前这一你职业生涯的特殊时期,你有什么别样的感触吗?

  -A:它们应该是我担任《财经》主编11年职业生涯的一个侧面记录,很有意思。其实,每一篇文章都可以唤起当时的一段故事,可惜现在没有时间把它们全部写出来、串起来。在《财经》成立五周年的时候,就曾想过出一本书,叫《我与"财经"》,当时想把所有的"财经观察"背后的故事串起来。很遗憾,一直没有时间去做这件事情。十周年的时候,就更没时间去干了。但是,这件事情总有一天是可以做的。把每年的文章精选出几篇,再配上当时的故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21124.html

更多阅读

第86节:我们是中国特种兵

第86节:我们是中国特种兵4“作为一个特战队员,要熟练掌握自己的武器装备,不仅要能够使用自己的枪,也要能够掌握战友的枪。我们的要求就是一专多能,虽然你们以后可能是突击手、微声冲锋枪手、机枪手、狙击手、火力支援手等等不同的专业,但

第5节:【序言】一以贯之(5)

系列专题:《中国十年之真问题:舒立观察》  《何必讳言"不救市"》这篇文章是一篇非常有争议的社评。受到的批评,包括在互联网上受到的批评也比较多。首先,我很感谢大家的关注;其次,即使是有所批评,也很正常,也是我们应该承受和面对的。不

第4节:【序言】一以贯之(4)

系列专题:《中国十年之真问题:舒立观察》  -Q:你一再强调写作中分寸的重要性,特别是立论的分寸把握。可以具体谈谈吗?  -A: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俗话说"文如其人"。我这个人性子比较急,有的时候非常急;但是,我写文章又非常审慎。每一

第3节:【序言】一以贯之(3)

系列专题:《中国十年之真问题:舒立观察》  -A:我只能说还算欣慰吧。第一,"财经观察"总是能保持独立的气质,也许与有些人的想法一致,也有可能与之不同,但是,无论如何,是我真实的看法,是"我们"的立场。第二,所有的评论虽然重心各有不同,但能够

第2节:【序言】一以贯之(2)

系列专题:《中国十年之真问题:舒立观察》  -Q:我们常说新闻作品是"易碎品",现在让读者回过头去,重读这些文章,你认为价值何在?是否可以说,它提供了一种思想史,更具体地说是中国改革思想史意义上的史料?  -A:说是"思想史"之史料,可能过誉了,

声明:《第1节:【序言】一以贯之(1)》为网友卩丶霸宀丨娇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