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小迪,“居住改变中国十大影响力人物”和“十大房地产风云人物”。这位“地产思想者”以孔子、甘地为榜样,把自己当成一个修行者,然后再融入社会。易小迪说,这样得到的幸福感、满足感是无限的。
在人们印象中,现在的商人都不怎么有文化,其实不然。
在房地产界,噢,不是“建筑”界,素来就不缺乏战略家、思想者、作秀者、挑战者。攀登完七大洲最高峰的王石下一个目标是南北极吗?“偶像”潘石屹转而“触电”,“异类”孙宏斌退居幕后……有思想的人都很寂寞,幸好他们还有房子可卖。
作为“万通六君子”之一,后来又以“阳光100”品牌闻名,易小迪却异常低调,几乎不显山露水,他的项目都“思想先行”并在品牌全国发展、都市大盘开发、“与大师对话”、“城市价值”等方面对业界有着突出的贡献。“阳光100”是新北京CBD的标志性建筑,位于岳麓山的长沙“阳光100”国际新城获“亚洲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创新奖”,新建的“阳光100”国际港成为重庆新地标。2004年9月,“阳光100”与业界签署《长沙宣言》,提出“为城市创造价值”。
这是一个梦想,与职业无关
10年房地产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财富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将涵泳其中的人裹挟而去。
从一开始,易小迪并没有做一个所谓“商人”或者“企业家”的梦想,那时候,商业并不是社会的主流。进入房地产行业头五六年,易小迪一直后悔,“慢慢很庆幸自己能够在这个时代找到这个行业来做这个工作”。
易小迪当过老师,原先更愿意做一些学术方面的研究,身体力行,为人师表,像孔子一样,“学生不仅崇尚你的学术,还崇尚你的人品”。人生的道路表面上是偶然的,但易小迪觉得有一点是必然的:“你的价值观决定了你必然能达到的高度。无论做什么,我们一定要做一个让别人尊重的人,这是一个梦想,跟从事什么职业没有关系。”
走上了房地产轨道的易小迪,也注定了在代表着中国房地产一个“缩影”的万通历史上留下一个或清晰或模糊的身影。
他也想像过“如果老万通还在,几个创业者没有分开,今天真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但这并不妨碍冯仑、潘石屹、易小迪都还认为自己是同门兄弟(“万通系”,易小迪的总公司甚至就叫“新万通”)。他们也不会忘记,六兄弟当年炒房地产之余还撰了本书《披荆斩棘共赴未来》,将自己描写为一群立志实业报国的青年知识分子。
1992年,万通从海南“出发”,潘石屹在北京盖起了万通新世界广场,易小迪去了广西,成功开发南宁万通空中花园、新万通购物广场、新万通宾馆等,树立一方诸侯。
1995年6月,六兄弟坐在一起,冯仑、王功权、刘军和各自的律师为一方,潘石屹、王启富、易小迪和各自的律师为另一方4年前的1991年,他们以江湖的方式相聚,如今以商人的方式“离婚”。后三者将股份卖给了冯仑他们,自己另立门户。1997年,潘石屹以SOHO现代城一炮打红,接着易小迪把“阳光100”做成了楼市新星。
万通的经历对易小迪有着很大的影响,那5年的熏陶,虽然创业很辛苦,经济效益也不太好,但“最大的快乐和成功,就是从经商里面找到了人生的定位和乐趣”。“我在万通是跟一群有抱负、有想法、不是说每天数钱的商人在一起,每天的讨论会对我有一个冲击。更多的,我学到了如何把经商看成一个职业。这五年我作为一个商人同样可以做好,同样也可以保持一个高尚的人格,也仍然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我在万通也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万通很多经验我没有照搬,但是毕竟给我开拓了思维,提供了一个走向商业的舞台。”
至于“以江湖方式进入,以商人方式退出”,易小迪说“那当然是冯仑的观点了”,“可能别人从江湖走向商人,我是以学生的心态进入,变成一个成熟商人离开,我终于把经商甚至把房地产当成我一生的职业了”。
在万通第二年,易小迪就当上了总经理,他很感激这个舞台,同时也意识到“学以致用”的时候必须要结合实际,不能好高骛远;作为一个商人必须学会承担责任,做任何事责任都是第一位的。在万通完成了个人嬗变(他甚至改了原名),易小迪并不认为完全是商业改变了他,“社会的确能改变一个人,但你自己要主动地适应这种改变。其实不单是商业,从事别的行业也是一样,如果你能感悟了,同样能改变自己”。
这也许就是曾子所说的“三省吾身”。易小迪喜欢看抽象哲理的书,潜心学禅,“对所有的宗教都有一个崇敬的心理”,每天坚持打坐……易小迪以相机作比喻:“这个世界太丰富多彩了,看你照什么地方。你照垃圾堆,很阴暗,可能都不想活了;如果你专门照一些很干净的地方,看你感受到什么?你心胸越开阔,相机照的镜头越多,你对社会的理解就越全面,你就越积极,越乐观。”
沿着地理历史之脉走了进去,现在出来了
“阳光100”副总经理范小冲是易小迪大学时候的同班、同宿舍同学,传说二人大学时候经常到各地实习、游山玩水,去的地方可能比工作以后还多,但二人去一个城市都是为了研究地产,即使到了国外也住小旅馆,自己坐地铁,拿一张地图转悠看建筑。
地理游历也影响了易小迪对房地产的理解,“一个城市的未来不在于现在的经济是不是很落后,我认为历史上的人、最著名的哲学观点、宗教流派、文化传统决定了城市未来,如果城市没有一个良好的价值观做底蕴的话,它的发展是有限的。”
当然,“思想先行”的易小迪并不是一直都这么理性。他在“老万通”也犯过“多元化”的错误,在“阳光100”确立以前也东奔西颠过,直到1998年“进京”投资北京现代城1号公寓,这才初尝胜绩。那年国家取消福利分房,房地产市场进入个人消费时代。
当时范小冲是现代城1号楼总经理,在南宁搞过农业(生物组培),做过制药厂,经营过商场,进入过金融(信用社),北海热闹的时候也搀和过,但逐渐发现这些都不是他们的强项,最终还是回到了主业房地产。从另一方面来说,从工业起步也养成TIXB光100比较朴素、严谨、不讲究排场、注意成本控制的风格。范小冲说:“几次风暴都没有把我们套住,因为我们没有追求暴利,在最热闹的时候就撤了。”
另外,与有的开发商打造艺术品或永恒建筑不同,“阳光100”更看重的因素是今天的、中国的,“我们并不想代表2004~2024年的房子,只要代表了今天的最新科技,代表了今天人的需求,代表了今天人的思想价值、审美观就够了”。比如上海1930年代的建筑,不要担心过了一个世纪怎么评价,“但是他会说“阳光100”曾经是21世纪初年轻人所喜欢的一个东西,是那个时代的记忆”。
在房地产这座“围城”中,易小迪沿着地理、历史之脉走了进去,“现在出来了”,但不是人出来了,是思想出来了,“有点像禅宗的入世出世”。谈论《西游记》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关系时,易小迪更愿意相信它表现的是一个佛教徒修炼的过程。他低调寡言,站在“阳光100”品牌后面修炼,“古人问道复何言,水在瓶中云在天”。
梦想是一种宗教,让人追逐
动辄由地产谈到似乎无关的价值观,这不是易小迪高调,他甚至还说:“所谓命运,就是价值观所在的高度。”
你看过《水知道》吗?这是易小迪极力向周围的人推荐的一本书。在书中,不同文字的水结晶之后迥然不同:“爱与感谢”几个字的水像盛开的鲜花,充满喜悦:“浑蛋”的水则有些凌乱。在两个瓶子装上米饭,每天对其中一个说“谢谢”,对另一个说“浑蛋”,一个月后,前者像发酵,后者却变腐了。
成功企业给易小迪的启发更多不在商业操作层面,而首先是“你必须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和价值观”,比如沃尔玛、宜家让更多的人得到更便宜的东西,但其创始人对待财富的态度令人深思:老沃顿说“浪费财富就是罪恶”,坎普拉德反对宜家的任何产品炫耀财富。易小迪又提到严以律己的甘地,“这都反映了一种人生价值观,实际上很多人的快乐是来源于奉献,不是索取”。
易小迪还有一个原则:“如果用户不适合买这个房子,你就叫他不买好了,你千万不要强求,千万不要过度承诺。”他举了松下的例子:松下有一次开新厂需要银行贷款,可银行不予支持,他却高高兴兴回来了。同事问他怎么不争取一下,他说如果银行不信任我们,说明我们还不具备条件,没必要强求。还有一次,松下有一些产品比别人贵但不挣钱,就停产了,他说如果社会不欢迎,我们就应该退出这个领域。“松下轻松不刻意的心态,实际却做到最大”。
于是,一些竞争激烈的城市说不欢迎“阳光100”,易小迪也不强求,一些特别欢迎的城市,他还不一定招之即去一一他不完全看经济效益。在柳州,“阳光IOO”是儿童画画、年轻人拍结婚照的乐园,在重庆,“阳光IOO”国际港成了新名片。为城市创造了亮点,易小迪自然很欣慰。
虽然有人对未来感到悲观,有人及时行乐,易小迪有时候也不能把握自己,但他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情绪,“孔子有句话,碰到困难你能固守品德,叫君子固穷。我对自己、对城市的前途从来都是乐观的,即使失败了,也是一个高尚的失败者”。
比起30岁时,中年易小迪说他最大的变化是责任心增强了:以前多固于业务,思维比较狭窄,但活跃、有勇气和激情;如今理性考虑观念、社会及城市问题,这是十年前没有的。“我觉得人生是一个修炼的过程,每提高一步,我的视野更开阔,我的心胸更轻松”。
易小迪很早就懂得深思熟虑,待人宽厚,同宿舍后来有三个都曾经跟随他。大学时他们踢球、说相声,范小冲是体育部长,天天喊晨练,易小迪不想起床,偷偷给他下安眠药……不知道修禅的易小迪给房地产业和“阳光100”吃了什么“迷魂药”、“神灵丹”、“镇定剂”,那个从乡下到城市读书、怀抱着非常大的梦想的年轻人,终于“以房载道”,帮助更多的年轻人实现了梦想,也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态度。“阳光100”的形象口号是:“我们的城市,我们的梦想。”易小迪的真实感悟是:“梦想是一种宗教,让人追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