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央行学者到汇金公司的总经理,也许是谢平在央行供职20年来最大的角色转换。处在决策夹缝中的他,还会坚持他一贯的行事风格和主张吗?
据说O型血的人,在年少的时候是比较温顺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呈现出强烈的自我主张和自我表现欲,甚至成为非常有魄力和性格强硬的人。在谢平的身体中,流淌的正是凸显这种性格的血液。当然,笔者无凭无据无法断言谢平少年时期的性格是温顺的,但如今刚过知天命年龄的他,给外界更多的倒的确是一个敢言人所不敢言的极具个人主见的印象。这是否也在应验血型决定性格的宿命?性格决定命运,甚至在很多人的眼中,正是这种强硬的自我主张和表现影响了谢平的仕途。但是,当谢平出任汇金公司总经理之后,似乎一切都为之改变了。命运这种东西的确让人琢磨不透。
谁都不会否认,中国国有银行的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最难以逾越的关口,而谢平现在已经被推到了这一关口的最前沿。不知道这是命运的眷顾还是谢平的不幸。因为对于谢平来说,从央行学者到汇金公司的总经理,也许是其在央行供职20年来最大的角色转换。处在决策夹缝中的他,还会坚持他一贯的行事风格和主张吗?
脑袋能指挥“屁股”?
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屁股指挥脑袋”。意思是说,社会角色会决定一个人的思维方式。通俗一点讲就是,在什么位置说什么样的话,尤其对于那些政府官员来说,在朝在野其思维和言论是会有很大区别的。谢平做学者的时候,一向是以敢于直言著称的。早在2002年4月,时任央行研究局局长的谢平,就曾在一次公开的研讨会上曝出惊人言论:国有独资银行之间的竞争是兄弟之间的竞争,竞争的结果是谁能讨好“父亲”,谁就获胜。这一语惊四座的言论,迎来了当时与会粤港金融界人士的热烈掌声。也许在讲话的当时,谢平不会想到自己在日后竟然会充当起这个“父亲”的角色。
这个所谓的“父亲”就是中央汇金有限责任公司,谢平目前是这家公司的总经理。汇金公司成立于2003年12月16日,但其真正浮出水面却是在2004年1月7日。作为掌握着450亿美元净资产的中国最大的金融投资公司,汇金公司从出生之日起就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据知情人士透露,早在2003年10月,国务院就决定要动用外汇储备注资国有银行,并希望通过一家新成立的专门公司管理新的注资。但是为了避免引起国际和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450亿美元的注资都是在极其保密的状态下进行的,直到2003年年底注资完全结束后,消息才正式对外界宣布。
汇金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就注定要成为中国国有银行改革的真正主导者。在向中行和建行注资450亿美元、成为两家银行的单一控股股东之后;2004年6月,又悄然负债融资30亿元人民币,向当时正在进行财务重组的交通银行注资,并持有上市后交通银行6.68%的股份,成为交行第四大股东。2005年4月,汇金公司又向中国工商银行注资150亿美元,与财政部各占50%的股份。汇金公司通过向工行、建行和中行的董事会派驻多名董事,对三家银行的决策施以决定性的影响,从而也就成为了这三家银行的真正“父亲”。
汇金公司成立之初,公司的董事长由时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郭树清出任,总经理则是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胡晓炼。谢平当时任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并被认为是央行副行长的有力人选。但当2004年9月21日,谢平以汇金公司总经理的身份出现在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大会上的时候,令当时在场的人士颇为惊讶。因为就在此前的8月26日,胡晓炼还以汇金公司总经理的身份现身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大会。其实,谢平执掌汇金公司才是真正的“实至名归”。因为在此前,“中央商业银行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就一直设在金融稳定局,汇金公司的机构设计和日常运行,也从一开始就是由金融稳定局来执行和操作的,而具体负责人就是时任金融稳定局局长的谢平。
对于谢平执掌汇金公司,《华尔街日报》曾评论道:中国政府选择不人云亦云的谢平委以此任,既表明中国政府有决心整顿该国问题重重的银行业,也说明了这项任务的艰巨性。的确,对于中国政府来说,扭转这些银行数十年来在放贷时形成的铺张浪费和政治挂帅作风可能是一项最艰巨的工作,而谢平的任务就是迫使在他监管之下的国有银行转而采用利润指标作为衡量经营成败的标准。然而,留给谢平的时间已经不多了。随着中国银行业全面向外资开放期限的日益迫近,谢平承受的压力是巨大的。作为这三家国有银行名副其实的幕后掌舵者,促使这些长期生活在政府“襁褓”中的国有银行迅速长大成人,也许才是谢平这位“父亲”真正的职责。
此前,谢平彰显的是不畏强权的鲜明个性。也许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位O型血的人可能会更凸显这种强硬的性格。当然,也正是由于这种性格,谢平才博得了政府高层的足够信任。对于一个具有十足挑战性的新岗位来说,谢平是能够贯彻自己意志的一个不可多得的人选。然而,谢平在国有银行改革上强硬地贯彻个人意志,不可避免地会将自己置于权力巨大的中央部委和省级官员们的对立面。因此谁也无法断定,“屁股”指挥脑袋的原理不会在谢平身上重演。
龙永图第二?
早在2001年12月的一次经济发展论坛上,时任央行研究局局长的谢平就指出,入世后中国金融改革有五大重点,改革的关键是能否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的透明度问题。谢平认为,入世后中国金融改革的重点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是国有独资产权制度的改革;第二是人事工资制度的改革;第三是审慎会计制度建设;第四是实现国有商业银行的充分透明度;第五是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在公司治理改革中,要明确董事会、经理与企业党委的关系;理顺外部监督,即人民银行、监事会、审计署、国家金融工委、财政部之间明确各自的监督职能。
在谢平的头脑中,对于国有银行的改革方向是有清晰思路的。而且,作为温总理顾问圈子中技术官僚的一员,谢平也在一直大力推动政府决策层能够清晰认识国有银行所存在的问题。谢平曾经直言,政府高层决策者的认识在许多方面已经实现了突破。首先就是明确提出了产权可以改革,国有独资银行可以引进外资,并改为股份制银行,最后走上上市之路;二是明确提出,国有商业银行是“经营特殊商品的企业”,这为国有独资银行的改革提供了条件。因此,谢平提出,国有商业银行综合改革的关键是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此外,还必须解决历史包袱、实行金融创新,并在机构设置、劳动人事分配体制上实施改革,同时补充资本金、推行信息管理和审慎的会计制度建设以及外部监督机制等。谢平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国有银行的国际竞争力,成为真正的现代商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