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盖茨50岁、杨致远40岁、陈天桥30岁,这些“80后”极客已准备跳上商业舞台。
2004年2月,《时代》杂志将一位酷酷的中国女孩搬上封面。春树,少女作家,与韩寒、曾经的黑客满舟、摇滚乐手李扬,这四个中途辍学、性格叛逆的年轻人被《时代》认为是中国80年代后的代表,他们被拿来与美国著名的“垮掉的一代”及嬉皮文化相提并论。 《时代》错了,至少是部分错了。在中国商界、尤其是互联网界,另一群“80后”青年正在集体浮出水面。而他们的气质精神,显然和所谓的“垮掉一代”、所谓的“嬉皮”相去甚远。他们叛逆,但并不鄙视或远离现实的商业生活;他们会口出狂言,但更多时候,他们身上带着与其年龄并不相副的成熟与老练;他们退出有既成规则的游戏,并非出于消极,而是动手写自己的规则,以你可能想都想不到的方式崛起。 他们出身各异、地域不同,或出自东北书香门第,或来自西南偏远农村。十岁出头即开始接触计算机、而后迷上互联网,二十岁前后纷纷独立创业,二十三四岁就有所成就,带领着数十、上百人的团队,拥有了千万、甚至过亿的创业财富。当前,他们都无一不在借助资本的力量,力争把开创的公司和事业抬上一个新的高度,向盛大、新浪这样的一线公司冲击。同时,他们自身要完成由车库创业者向企业家,由技术天才向成功商人的转变。 美国有本畅销书《极客与怪杰》(Geeks&Geezers),里面的极客Geek就是指的这一群人:年龄在21岁到34岁之间,从有记忆开始就与数字技术打交道,在30岁时的理想就是要改变世界,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谁是这帮家伙的代表,比尔·盖茨、乔布斯、迈克·戴尔、拉里·埃利森、杨致远,还有GOOGLE的双星佩奇和布林。极客代表了一种蔑视常规的商业力量,甚至是全新的商业手法和视野。目前在互联网业崛起的这群“80后”年轻人,也许就是严格意义上中国第一批“极客”。他们是谁?
康盛世纪首席执行官戴志康(25岁),PCPOP首席执行官李想(25岁),MySee首席执行官邓迪(25岁)、总裁高燃(25岁)、技术主管张鹤翔(24岁),163888翻唱网首席执行官郑立24岁,MaJoy总裁茅侃侃(23岁),非常在线首席执行官赵宁(23岁),“创智赢家”畅网科技首席技术官陈曦(24岁)……年轻多么可怕! 他们因何成事? 数字技术改变了这一代人的命运。 计算机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普及,互联网大潮在90年中后期滚滚袭来,这正是“80后”一代性格尚未成型、思维尚未定格的时候,计算机和互联网,完全融入了这一代人的大脑和心灵,双方从此血肉相连。 上一代的丁磊、陈天桥们是在大学毕业工作数年、攒够第一桶金之后才走上创业路,更上一代的王石们是经历过“文革”的苦难从“倒爷”开始。而这一代刚年满18,就夹了一本叫“互联网”的大课本匆匆上路了。他们主动选择了“另一种”教育方式。互联网这座虚拟时空里的“大学”在很多层面上反叛着以一间讲堂、一套书本、一种方言、一个系统为依托的传统教育。在《中国企业家》采访的10来位“80后”创业者当中,许多人都从未在传统教育体制内获得肯定。这与上一代互联网创业者大多身为“海龟”、或者在大学成绩优异有强烈的反差。三次纪律处分,15门考试没过,这是戴志康大学4年的成绩单。茅侃侃甚至因为地理会考不及格,补考,再不及格,按国家政策,失去了考大学的资格。MySee的创立者是“80后”一代中罕有的名牌大学毕业生,但是,邓迪读新闻专业,却醉心于数字技术、日日自学,毕业第一天就创办互联网公司。而高燃在清华“上课非常少,没意思”,而是广听讲座、广读闲书。 在李想看来,这正是“80后”的一代人所具有的互联网精神:完全不顾忌那些别人认为是必须去做的传统,破除墨守成规,只做最正确的事。 互联网无限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和生活层次……不再只能与相同地域或者相同年龄的人为伴,而是通过网络,吸纳全球信息,跟天南海北的人相识、结交、碰撞。虚拟空间里,足不出户,即可“读天下书、行万里路”。茅侃侃在15岁就通过互联网跟比自己年长几岁甚至几十岁的人切磋,逐步巩固了全面的社会资源。又尤其对于心理年龄大于实际年龄、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知己”的人,互联网更是一根救命稻草,比如戴志康。互联网更催生出单刀直入的行为和思考方式。王豫华说,Google对自己的最大影响就是目标性更强,“以前都是看到什么再考虑我需要什么,现在是我需要什么就去找什么。”蔑视技巧。戴志康不看好一种方式,就是看起来很聪明却有话不好好说,非要绕来绕去曲线救国。戴志康喜欢跟自己相似的人,对不喜欢的方式,他会当面说出来:“我不喜欢。”茅侃侃喜欢开车,但只要能绕环路就绝对不走红绿灯,因为“避免中间环节,速度快”。
没有互联网,“80后”不可能在短短三四年内迅速完成原始积累。零成本创业是与互联网相随而生的。一台电脑、一个人、一根上网线,就是互联网创业所需的全部投入。去年狂赚一千万的李想,1999年起家时吃住在家里,每个月的花费就是几百块的上网费,可头一年就进账十万。163888翻唱网的四人团队,全部原始投资就是郑立自己为别人设计宠物网站挣来的两千元,以后每个月的成本就是要养活四个小伙子的六百元生活费。这在任何传统产业中都无法想像。 做出了产品,推广和营销产品的成本依然为零。不用到大街上贴告示,也不用去电视台砸广告。用户在不同互联网产品之间的切换成本也为零,使得互联网竞争的核心在于产品质量和口碑。比如戴志康,自2003年开卖软件至今,数万客户都是送上门来。既然成了老大,就要有老大的样子”,2005年12月,戴志康把每个月能带来几十万收入的主打产品免费,转而从为客户提供服务当中获取收入。戴志康盘算着,卖软件能赚的钱总是有限的,就像水龙头,卖一个就用三年,而提供服务的收入是无穷无尽的,就像水龙头里流出来的水。 163888翻唱网则把互联网的“病毒式”营销用到极致。当一个人翻唱并录制一首歌传到网上,天生的虚荣心会自然推动他把这首歌在朋友圈里分享,甚至主动推送到大大小小的论坛中去,用户本身就成了一个积极的推销者。而听到这首歌的朋友们,或许好奇、就会向自己的圈子推送,或许争强、就会自己去翻唱歌曲,形成一个新的推送链条。只要产品没有问题,自然用户会越来越多,增长越来越快,圈子之间的链条越来越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