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取亿万的心—— 余彭年(一)



   今天继续寻找亿万慈善富翁,有位叫余彭年的老人(图),今年已经83岁高龄,他在中国内地慈善排行榜上排名第二,也是最年长的一位,香港《文汇报》甚至把他誉为中国的“诺贝尔”。 但余彭年这个诺贝尔并不好当,做的是善事,行的是善举,但他也面临很多困惑。

   他坐拥30亿资产,却自称视金钱如无物,他曾经捐赠数亿资金让几千人重见光明,但得到的却不仅仅是赞誉。

 赚取亿万的心—— 余彭年(一)

  余彭年说过这样一句话:“好事难做,善门难开,花钱不讨好。”

  他子孙满堂,却要将几十亿财产全数捐给社会。

  余彭年的孙子:“这些钱为什么不给我们,给别人”

  去年和今年,余彭年两度登上英国人胡润推出的中国慈善家排行榜,而且都名列前茅。前不久,他又登上了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的慈善排行榜。这样的一位亿万慈善家,却为什么要感慨,好事难做,善门难开呢?

  2003年11月24日,余彭年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一个隆重的签约仪式,这一天,他向外界承诺,要为西藏、内蒙、甘肃、湖南等九个省、自治区的贫困白内障患者提供免费治疗。这一举动立刻成为了当时所有媒体关注的焦点。

  余彭年说:“我要用五亿元分五年时间,免费治疗15万到20万白内障患者。”

  2004年底开始,在湖南湘潭市的一条普通街道,当地的居民几乎每天都能听到这样的广播:“湖南的父老乡亲,恢复光明不要钱,赶快去找彭立珊。”在湖南老家,大家都知道,彭立珊就是余彭年早年的名字。广播声日复一日响在湘潭市的大街小巷,而这段有些单调的广播声却改变了一个17岁的孩子和他家庭的命运。

  刘洋,今年17岁,是湖南湘潭一家盲人按摩院的按摩师,从一生下来,刘洋看到的就是一片朦胧的世界。因为先天性白内障导致视力几乎为零,就连走路这样简单的事情刘洋都要别人帮助,或者靠自己拄着盲杖慢慢摸索。小学四年级那年,因为病情加剧,刘洋不得不放下自己心爱的课本辍学回家,因为他再也看不清书本上的字了。

  跟刘洋一样,两岁的弟弟刘鹏思也是一个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到现在,小鹏思都不知道自己的妈妈长什么样。为此,他的妈妈无数次地哭湿了枕头。想着两个孩子一出生就成了残障儿童,刘洋的妈妈非常内疚,在她看来这都是自己的错。她自小患上白内障和青光眼,现在右眼已经完全看不见东西了,而更让刘洋妈妈感到无奈的是,一个白内障手术的费用高达4000多元,对于一个靠种地勉强维持生计的家庭来说,这几乎是一笔天文数字。2004年12月,就在刘洋听到广播的几天后,他被接到了长沙湘雅二院进行了白内障手术。

  而在得知刘洋的家人也是白内障患者后,余彭年专门让他的助手吴美光找到刘洋的家人,希望手术能让他们一家都从模糊的世界中走出来。

  余彭年:“农村里边的白内障患者多数是贫困的,他要好几千元动一个手术是很难很难的,如果拖下去会一天比一天严重。”

  截止到目前彭年光明行动医疗队行程80万公里让湖南、西藏、甘肃、内蒙四省5000多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我们在最近几个慈善排行榜的资料上发现上榜的慈善富翁,大多都把善款投向教育、救灾、社会救济这些领域。而余彭年则把很大一部分资金,用于彭年光明行动医疗队。为什么老先生这么专注于免费治疗白内障患者呢?当我们找到他的时候,他也道出了其中的原因。

  余彭年:“我本身也得过白内障,我亲身体会过白内障患者的痛苦。”

  余彭年告诉记者,三年前他也患上了白内障,当时看着报纸上的字一点一点地变模糊,到了后来,连人走到跟前都看不清,这种无助的感觉让他至今难忘。

  余彭年:“失去光明是非常难过的,眼睛比任何一个器官都重要,没有眼睛的痛苦一言难进。”

  尽管当时的彭余年已经是坐拥30亿资产,但是他觉得,失去光明的痛苦是任何东西都弥补不了的。

 余彭年:“我觉得就是失去一切了。”

  在交谈中,余彭年不时还会用手揉揉眼睛,这似乎已经成为他的习惯动作,也许因为这个,让他时常会想到那些还在被白内障困扰却又无钱医治的人们。

  余彭年:“我决定帮助这些白内障病人,而且全部免费,还是全国性的、长久性的,包括他们看病来往的交通费用 、住宿费、检查费、以及买保险 。为什么保险也买,确保发生意外时使病人有更好的保障,无后顾之忧。”

  余彭年老人决心把彭年光明行动推行到全国,整个计划将花费5亿元,这意味着他要拿出全部财产的六分之一。为了筹集到这笔资金,他整整准备了两年时间。然而,就当余彭年倾囊而出,全心作善事的时候,他没有料想到,各种压力也随之而来。

  有句老话,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话套用在余彭年身上,可以叫病吾病以及人之病。虽然已经是高龄老人,但他下个月还准备亲自去西藏,继续推进他的光明行动。老人对慈善事业的执著,在社会上赢得了很多掌声,但同时他也听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

  余彭年:“别人会说为什么不拿钱去享受、环游世界,为什么要做好事,好事做不尽的啊。”

  余彭年告诉记者,自己掏钱作好事并不是一帆风顺。

  他送给记者了一本《余彭年画册》,在上面我们看到了这样一段故事:他曾经捐赠给某医院用于救死扶伤的10部进口救护车,竟然被当地官员改成了办公用车。而且类似这样的事情并不仅仅发生过一次。

  余彭年:“好事难做、善门难开,我们做好事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和不可想象的麻烦,甚至花钱、吃力不讨好。”

  本来舍财行善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在又加上社会上的种种阻力,可是余彭年对慈善事业还是痴心不改。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位83岁高龄的老人行善不止?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来了解一下余彭年的个人经历。

 余彭年,原名彭立珊,1922年出生于湖南涟源蓝田镇。在很多人眼中,余彭年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早年在上海拉过黄包车、摆过地摊,经历坎坷,1958年,他辗转来到香港,并改名余彭年。数十年后,当余彭年重新回到故乡时,已经是拥有几十亿资产的企业家。他经营着酒店、写字楼、房地产并且资产遍布香港、台湾和海外。

  从一个一文不名的穷光蛋成为亿万富翁,外界对于余彭年的发家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其中传的最盛的就是,余彭年的暴富是和李小龙有关。据外界传言,1973年李小龙在香港猝然离世时,留下了一幢1000平米的豪宅。由于当时有说法,认为李小龙的死是因为和自己居住的地方——九龙塘相冲,很不吉利。所以在他死后,他的房子无人问津。

  而外界的传言,余彭年当时花100万廉价购买了李小龙的房子,而后香港房价的逐年大涨,这个房子一下子升值到7000万,余彭年也因此一夜暴富。

  对外界的这些传言和说法,余彭年都不置可否。但在那本关于他个人的画册里,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句话,他说,“侨胞捐赠的钱来之不易,每一块钱都凝结了血汗,包含着辛酸”。采访中,老人也多次讲到他当年创业的艰辛。

  余彭年:“现在的打工者比我那时候好得多,他们有空调 ,到我的酒店打工很舒服,穿的吃的都好,我们那个时侯一个面包一杯开水就是一餐了。”

  在余彭年的办公室,他向我们讲述了自己刚到香港打工的经历。

  余彭年:“湖南人不懂广东话又没有背景、没有亲戚,找一个工作不容易,我们当时打工一百块钱一个月。”

  在香港,余彭年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清洁工,为了维持生计,他每天起早贪黑。在拥挤破旧的出租屋里,他开始了自己流寓海外的生活。

  在香港的前几年,余彭年做过清洁工、勤杂工、建筑工,当时生活有多不容易,他至今记忆犹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21393.html

更多阅读

高职办学定位转型 行业巨变中的酒业大商转型(二)定位与方向

 行业巨变中的酒业大商转型(一)中提出了行业巨变中大商面临的五大问题,本文重点探讨定位、转型方向与策略。   繁华落尽,洗尽铅华。“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回忆,今夜重又走入风雨,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行业巨变,

高马二溪黑茶价格表 你的价格太高了(二)

在文章《你的价格太高了(一)》中,探讨了该如何判别对方是否在说谎。在本篇文章中,再进一步,如果对方在撒谎,那么你应该怎么办?如果你明明知道对方在撒谎,但你无法直接挑明,谈判该如何继续下去。撒谎是不可饶恕的,这是我们的第一直觉,但是在商

网络游戏植入营销 日化植入营销——穿透市场的百厉之剑(一)

日化植入营销——穿透市场的百厉之剑(一)“植入式”营销概念已不鲜见,无论是模块说、切割论还是资源整合概述,更多的是形式上的嫁接,而未深入根土,更未贴近日化行业实际形势。当前,外资日化大军压境,雄霸高端,占据资本、技术及品牌传播优

南通报关员培训 报关十年,一个老报关员的自述(一)

我在贸易网站上看到的这篇文章,感动.也许是有他,更使我坚定了做报关的信念.---------------    报关十年(代序)    从1995年初到现在,我进入货运代理行业已经快十年了。十年间,从事空运代理及报关又占了三分之二的时间。十年的

赚取亿万的心—— 余彭年(二)

  余彭年:“不努力的话就不能生存。”   虽然,余彭年没有直接否认那段发家传奇,但从他的讲述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那段经历并不是一夜暴富的传奇,而是一段充满了血汗的个人创业史。按照常人的理解,年轻的时候吃过这么多苦头,现在该

声明:《赚取亿万的心—— 余彭年(一)》为网友大情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