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前行 李开复——背负父命前行的人(二)



系列专题:李开复离职

   李开复说自己来中国工作也许是父亲冥冥中的安排。“父亲忧国忧民之心终生不渝。病中曾作一梦,在水边一石上拾获一方纸,上面跃然四字「中华之恋」,魂牵梦系的故土情长啊!”“我最后一次见到父亲时,告诉父亲不用担心,我会帮他出版他未完成的书,父亲只是用深深的眼光看着我,没有反应。后来我理解到,父亲对我的希望并不是出版那本书,而是我作为他的儿子,能帮他做完没有做完的事。”在他临终前,姐姐问父亲如有一梦想想做的是什么?他说:“写一本书― 中国人未来的希望。”从此,李开复又一份使命感,寻找中国人未来的希望。背负父命的他,相信会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创办微软亚洲研究院是这辈子最让我自豪的事

    “创办微软亚洲研究院是我这辈子做的最自豪的事。它证明了中国人的优秀聪明、有创造力,影响了微软对中国、对中国人、对中国人技术能力的看法,盖茨开会时经常说:我们最优秀的研究院就在中国。而且研究院培养了很多我们雇佣的博士,其中很多人才毕业几年就已经进入他们领域全世界最优秀的几十个人之中。”

     李开复曾经认为,做技术就要做最高深先进的技术。1996年在SGI公司,李开复和同事们做了一个很酷很棒的技术,获了很多大奖,但他们没有考虑到市场需求,因为没有市场,这个技术等于白做,李开复不得不把部门卖掉,解散了员工。这件事对李开复影响很大,甚至是自己认为成长经历中最难忘的一件事,也是学习的最大的一个教训。

     李开复带着这个教训来到微软之后,发现这里的技术是面向市场、对社会产生变革和作用的技术。李开复记得盖茨说的话:“我们的工作只有两个目的:一是为客户解决今天碰到的问题,二是解决用户明天将碰到但他还不理解的问题。”

   “目的一是生产软件产品;目的二是研究。这个研究不是空洞的,而是能看到五年、十年后用户可能碰到的问题,要有很好的市场和技术眼光,在用户还不知道这个问题存在时,我们已经开始在做科研了,当碰到这个问题后,我们能迅速转化成产品。我开始认识到,真正的重要的不是创新,而是有用的创新。”

     1998年,李开复受命来中国创建微软亚洲研究院,很多人不理解。他的很多朋友都劝他:“中国这么落后,中国最优秀的人已经在美国了,你雇不到什么优秀的人。优秀的人都是从中国往美国跑,哪有从美国往中国跑的道理。”

     也有人认为很多跨国企业都希望讨好中国,因为中国的市场很大,很多跨国公司就像放个花瓶一样在中国设一个研究机构,做一些公益的事情,表示摆设一下。他们认为李开复最多也是给微软在中国做个花瓶而已。

    “这件事我没有分析,我认为这是我应该做的。”李开复对自己当初的选择自豪之情言于溢表。“创办微软亚洲研究院更是影响了中国对微软公司、对科技和技术的看法,说明一个跨国公司在中国是可以达到公司和政府的双赢。”

     李开复不掩饰自己对比尔.盖茨的欣赏。“欣赏一个人,并不是要求自己就要成为那样的人,而是要学会从别人身上发现优点。”。从盖茨身上,李开复最欣赏的是他的谦虚,自觉,激情,和他慈悲为怀的一颗心。

    “盖茨是一个能把各种才华集于一身的人,他拥有技术、战略、商业等各方面能力。而且非常自觉和谦虚。盖茨开会时经常自我批评,征询别人自己怎么能做的更好。一次开会,他的助手因为一件事认为他错了,他开始不认同,双方争执了很久,后来盖茨承认自己错了。”

     李开复甚至谈到盖茨一件有趣的往事,盖茨快到40岁才结婚,结婚前每天都很晚回家,那时他和现在微软的CEO巴尔默打赌每天谁晚回家,以谁的车子晚开回家为赢。结果经常是两人憋着气半夜2点、3点才回家。可是有一次,两个人都很奇怪,因为总有一辆车子停在停车库里,他们连续几晚都输给第三辆车,后来一打听,才知道是公司的一个职员借了一辆车忘记还了。

   李开复对盖茨捐赠慈善事业更是大加赞赏,他谈到盖茨有一次在印度捐赠医学软件,刚好看见微软的技术在当地做一个远程医疗,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盖茨非常感动。而且盖茨不随便捐钱,比如捐赠AIDS、SARS 等医学研究前,他自己会亲自研究ADIS、SARS ,要做什么样的实验、哪些国家愿意做这样的实验,盖茨会去那些国家和卫生部门的官员接触,探讨如何合作来解决这些顽强的疾病。

李开复说自己最欣赏的人除了父亲和比尔.盖茨外,还有Vannevar Bush(美国罗斯福总统的科学顾问)和亚伯拉罕.林肯。

    “可以说Vannevar Bush是电脑之父,他写了很多了不起的文章,预测了Internet和很多今天科学技术的方向”。李开复非常推崇Vannevar Bush的两篇文章《As we may think》和《Science, the Endless Frontier》。这位罗斯福总统的科学顾问,针对二站后美国的情况,提出要把科研和教育结合,把本来属于国防的实验室归给学校,将非机密技术如解密、青霉素技术等基础科研下放到学校,大大增加经费,让市场经济用在科研和国防上,让他们把技术推到更高,把科技更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因为有了Vannevar Bush,美国今天成为科技强国。

 父爱前行 李开复——背负父命前行的人(二)

    “我读博士时偶然看到他的文章,后来还由也在我的文章《美国大学启示录》中谈到官员中也需要大师级的智慧。作为一个技术管理者,我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好好考虑一下计算和技术的未来,和科技、教育、政策间的互动。”听完李开复这段话,你会觉得他不单单只是一个忙于具体事务的公司执行者,更是一个愿意做更深层次思考的人。

     而对林肯的欣赏,除了他崇高的理念,则是因为林肯“永不服输”的意志。林肯当年竞选众议员失败,后来竞选参议员也失败;第二次当选又失败,他的党都不愿意提名他;竞选了一次又一次都失败了,总共失败了十多次,但他认为自己的理念必须要从一个较高的职位里才能实现,所以经历了无数次的打击。“如果我受到这么多打击,不知自己是否有这种毅力坚持下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21399.html

更多阅读

对话 李开复 从李开复与网易记者的对话谈起

系列专题:李开复离职近日,著名人士方舟子看上了著名人士李开复,于是一夜之间,人生导师有蜕变成伪偶像之嫌,沸沸扬扬的质疑声让李开复急于找机会澄清是非,终于,著名的门户网站网易给了李开复这样一个正本清源的机会,可惜,纵观李开复的答记者

李开复:我听从心的选择

系列专题:李开复离职本报记者 辛苑薇北京报道 “你好,辛苑薇吗?我是开复。” 9月4日14∶00,本报记者的手机响起,电流,来自发生在这天的一场“新闻风暴”的中心——李开复。 这天中午,谷歌中国公司正式宣布,谷歌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李

李开复:创业者最重要的特质是要有“渴望”

系列专题:李开复离职  亲爱的理财周报读者:   祝大家新春快乐!   我正在做的创新工场,可能大家都知道。我的梦想是,把创新工场打造成创业者的黄埔军校。借这个机会,我要和大家谈谈创业的问题。   今天,没有人怀疑中国在全球制造业

中国职业经理人介绍 李开复是中国最忙的职业经理人

系列专题:李开复离职  对于李开复来说,刚刚过去的这个牛年春节,尽管是在美国度过,却是最有“年味儿”的一个春节了。家人团聚,走亲访友,除了回谷歌总部开会,剩下的时间基本都属于自己,就连在“我学网”上看帖回帖,这个每天必须照看的重要

声明:《父爱前行 李开复——背负父命前行的人(二)》为网友霏琅咫天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