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马明哲事件
“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使整个格局发生很大变化,全世界万万兆亿的资金被一只无形的手控制,这些钱流到哪个国家就给哪个国家带来幸福、快乐,这些钱流出哪个国家,就给哪个国家带来灾难、痛苦。”7月初,马明哲在接受《中国企业家》等几家媒体采访时,引用8年前读过的畅销书《松绑的市场》中的这段话,来谈及他在平安IPO路演路上的一大感受。
你得承认,他很有感染力。在媒体面前,马明哲热情、温文尔雅而又认真,如果记者的问题又多又长又复杂,他会拿出笔记下来,然后一个不落一一回复,不论多么细小的问题;如果实在难于回答,他会说明原因为什么;如果碰到不太了解保险行业的记者的提问,他愿意用最浅显的语言向你普及保险知识。这一切和此前由于他基本上不接受记者采访而被附着上的冷漠色彩形成强烈反差。
他这次出场,仅是因为平安完成了本年度亚洲区域最大一笔IPO,可以说是破了他的历史纪录,他首次面对媒体侃侃而谈,长达两个小时。由此可看出,他的确是那种为了平安能放下自我的人。上一次他面对媒体接受采访是为了推销平安的PA18网站,那时是在IT泡沫泛滥时,他必须要为PA18揽取曝光率。而心底下,他始终是抗拒曝光的商人。在本次采访的尾声,他仍然固执己见,说他今后还是会低调应对媒体,而理由居然是平庸之极的理由—“人怕出名猪怕壮”、“树大招风”。
这显然不应是他的真实想法。和中国金融企业那些官味十足的“企业家”相比,48岁的马明哲应该是最具激情和创造力、表现力的人物。
但是,即使在马明哲的声声言笑下,你仍可感觉到他不怒而威及某种神秘感,他在和他喜欢的古典音乐之间,有某种共通。
马明哲初涉金融界,正值风生水起的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金融业“大一统”格局即将被打破的前夜—非银行金融机构出现,专业银行开始分化。同样,门槛并不高的保险业需要出现新生力量,以打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统天下的垄断地位。
1986年,30岁的马明哲一句“100年后我们重操旧业好不好?”令创办蛇口工业区的招商局常务副董事长袁庚心下一动。袁庚当即响应,重拾100年前招商局的保险业梦想(1875年即有保险招商局),亲笔写信给当时国务院财经小组副组长张劲夫、人民银行行长陈慕华、副行长刘鸿儒等领导,详述成立平安保险的必要性。同年7月16日报告打到人民银行,1988年3月21日由中国工商银行和招商局分别出资51%和49%的平安保险公司作为中国第一家地方性的保险公司获准成立。
并无多少实战经验的马明哲作为招商局的股东代表出任新公司董事总经理,此后的16年,他带领平安走向国际化,走向股份制改革,走向员工持股,走向金融控股集团,走向国际资本市场。马明哲善用他山之石的本领有口皆碑,他那句“有桥就走桥,没必要摸着石头过河”的“过桥论”,成为业界经典。
他已深入平安灵魂,你可以在随时、任何一个细节感到他对平安的掌控力。采访中,坐在他身边的孙建一想掏出根烟来抽,但是孙刚一掏出烟盒,马只抬手做了一个轻微而坚定的向下压的手势,孙便将烟盒送回口袋了。孙建一是率直的人,而马明哲深知克制,他有儒家的内省精神。他说他小时候常被母亲打,但是他从来不哭,即使受了委屈也不掉泪,因为他知道自己总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孙建一说,马明哲整天琢磨的就是怎么做企业,平安发展的步子往往赶不上他的思路,甚至于用脑过度,“积劳成疾”,“今天我看他走路还正常一点,昨天就不行。(孙建一语)”
在平安内部还有一段小插曲。深圳平安八卦岭总部大厦的六层培训中心大厅被平安人称为“真理大厅”,此处早在1996年大厦正式装修的时候就立有两尊雕塑,孔子和牛顿,前者代表中国古代文化和传统精神,他在公司内部大力推行儒家文化,后者代表西方先进文明。这是马明哲亲自选定的。1998年美国一个记者参观平安“真理大厅”时,好奇地问:“为什么选择牛顿而不是爱因斯坦?在西方世界,爱因斯坦更代表现代文明。”马明哲当时一愣。几天后,平安员工就看到有工人在往“真理大厅”搬运东西—马明哲真的将牛顿换成了爱因斯坦!部下由此评论马明哲说,只要是好的,就可以影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