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花:一个管理教授的实验(三)



  尽管作为教授的她讲管理理论可以非常复杂、完善、系统化,但她自己的做事方式却是非常简单。她说:“我现在是教授和总裁两个角色不断调换:晚上回去写书,教授的逻辑,写出那么厚的书,那么复杂的理论;但只要坐进办公室,我就要求所有的东西都要简单。他们(员工)都觉得我很简单,我们整个系统都很简单。”

    陈说,对于管理她坚持三个观点:第一,管理不要谈对错,谈解决问题。“管理谈对错就扯来扯去。可能我今天骂你你不高兴,但是把问题解决了。你在很多场合会说陈老师这个态度不对,骂了我。可能到所有问题解决了你才会感谢我,但是过程中你一定觉得我不好,我的方法不对。但是,管理不能谈对错,谈对错就没希望了,等我找到对的方法,可能时机就拖过去了。”

 陈春花:一个管理教授的实验(三)

    第二,管理要对绩效负责,关心能力,而不是态度。也许你的态度不好,但只要能力够,我就会要你;你态度再好,能力不够,我也不要你。“可惜中国人全都是关心态度。举个例子,中国人很多人喜欢加班,加班最主要的原因是能力不够,要么是整个系统的能力不够,要么是这个人的能力不够,所以他要加班、加班、加班……但是加班在管理上伤害是很大的,一是对这个人的体力的伤害,一是整个管理成本,法律规定要给较高的加班工资,加班要给各种补偿,还有你的设备折旧加快。有些老板跟我谈,我的这个企业好,星期六、星期天大家都不回家,晚上八九点钟,还有人在工作,我就难过,这种管理是错误的。”

    第三,在管理问题上要力求简单化。“我上课的时候跟大家讲,你不要老听教授的,教授的逻辑就是把一句话变成八句去讲。我讲课就是这样,讲一个管理的概念,本来一句话可以讲完,但我可以讲一天,你要给我时间我可以讲三天。这是我的作用,把一个问题复杂化、系统化,这是教授的逻辑。做总经理,不管多复杂的问题,只要找到解决办法就行了。但是做教授的时候,你要把一个问题所有的环节都想到,讲给大家听,还要讲得通。但是总经理的逻辑是八句话变一句话,把问题简单化。这个逻辑刚好相反。毛主席说知识越多越反动是有道理的,这个反动是说没办法操作。”

中国式管理

    陈认为在管理实践层面,企业不应该有中国式的管理还是西方式的管理,对企业而言管理模式必须是全球化的,必须从各种好的管理中找出自己的企业模式,既不是中国的,也不是美国的、日本的。但在理论层面上,研究者却必须区分中国的和其他国家的,找到在中国背景下怎么样思考管理问题,必须找出中国式的企业管理理论。

    她说,“必须有本土的研究,才能借鉴别人的东西。”她举例说,1986年-1993年间,日本企业非常成功,美国人的反应就是去研究日本企业。陈谈到,三本当时美国人写的研究日本的书《菊与刀》、《日本为什么会成功》、《Z理论》对她影响非常大。但我们现在对于美国企业为什么成功并没有像当初美国人研究日本企业那样琢磨,而是直接拿过来就用。陈说,我们必须“用中国人的眼睛来看世界,从理论研究讲,我们研究者有责任找到中国模式”。

    陈有过多年出任公司顾问经历,包括家电业的科龙、康佳、美的、TCL,她对纺织企业也非常了解,她感慨说,中国企业是靠人拼出来,大家付了很大代价才有这样的结果。因此,她做研究倾向于从正向去研究。“挑问题、挑毛病很容易,因为遍地都是,但没有帮助。从正向看企业,不管我说得对不对,我至少可以把我认为应该做的东西告诉大家,你可以根据你的情况来判断。”她说。

    陈每次给MBA讲完最后一节课,她都说这样两句话:第一,你来听老师讲课,只能听到一半,还有一半靠实践。老师讲的东西全部是有条件限定的。第二,学来的知识和概念,不要拿去挑企业的毛病,而是去给企业解决问题。

    她的理论中有好几个问题都是在书中写得非常复杂、难懂的,而面对面则讲得很简单、很透彻,我对此提出了疑问,她说:“讲到这个程度,也是因为我真的管了一个企业,然后理解了,写书的时候,我还没有完全管这个企业,所以就写到这个程度。必须做到这个水平,然后才能理解。”

  问及她实际管理一家企业的最大感受,她说:“最大的不同是责任感,你来管的时候,责任是非常清晰,你不能回避;但做研究,是用使命感。管企业,责任感就真的很重要,做不到就是做不到,要承担下来。以前我们当老师、做顾问,我们把战略给公司了,做到了是我的战略对,做不到是你的操作错。许多研究人员主要是讲使命感,他们觉得有使命去传播知识,用使命去启蒙大家,用使命去分析问题,谈看法。但是光有使命不行,我觉得必须加上责任感。这一段生活对我将来的研究最大的帮助是,我会更注重责任。”但她同样受管理研究者固有的使命感驱动,她认为自己的价值不在于一家企业的兴衰成败,而在于影响更多的企业,她自己说还会全职回到管理研究领域去。

    陈春花教授可能永远不必担心这样的质疑,她到现在还不到两年的总裁生涯很顺利,甚至有点惊人:她从2003年初开始担任山东六和集团总裁,这家以饲料生产为主要业务的畜牧业集团是创建于1992年的民营企业。2002年,它的年销售额为28亿元,饲料销量116万吨;2003年,年销售额42亿元,销量145万吨;据估计,2004年的年销售额将超过60亿元,销量超过200万吨。而这一时期整个行业却因为各种原因处在下滑状态:2003年爆发了SARS和2004年有禽流感问题;由于交通管制的原因,运输成本增加;原料(农产品)成本大幅涨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21732.html

更多阅读

陈春花:如果我是董明珠就与小米合作

      中国企业的第一代财富缔造者大都年事已高。刘永好60岁了,柳传志70岁,任正非70岁……让职业经理人接班,还是让儿女接班是企业家正在权衡的难题。  在企业过渡时期出现的一个“另类角色”是陈春花,既非职业经理人也非“二代接

商务谈判的技巧 商务谈判中易犯的错误(三)

 对于大多数企业经理人来说,没有接受过商务谈判的培训。在商务谈判中,很多时候是根据感觉或者经验来操作,其实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无意识地犯下一些错误,从而让谈判对手得到机会,对我方进行反驳或反击,使得己方处于不利的局面。在本篇商

工业企业营销战略:创新赢利模式的扩张力(下)

  在《工业企业战略:创新赢利模式的扩张力(上)》一文中,叶敦明阐述了品牌模型和速度模型等两个常见的创新赢利模式。创新,意味着打乱了常规的思路和做法,赢利模式内在的四个要素的组合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创新赢利模式能否给一个

中小企业:品牌,不是你想的那样(三)

- 品牌寻根三步曲:一个品牌从无到有的过程 -第三步:根壮叶盛关键词:品牌散播正杨观点:品牌不是传播,而是散播!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传播?传播从基础概念上理解,就是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有意义的信息。比如说把信息由A传给B,这就是一个有效

方军:一个管理学教授的总裁生涯

对于管理学者,这样一个质疑特别难应对:你讲管理原则头头是道,或你自己总结的理论听起来很有道理,但这些管理理论应用到实际会是什么样的效果?你去做一个公司的总裁会怎么样?   陈春花教授可能永远不必担心这样的质疑,她到现在还不到两年

声明:《陈春花:一个管理教授的实验(三)》为网友梦梦梦梦梦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