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大更是精打算
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新郎服饰有限公司可算是“家大业大”了。王桂波在日常非生产性开支上精打细算得出人意料。他常常告诫同事们:“吃不穷,喝不穷,数算不到就受穷。”
1996年前,新郎西服是走进百货商场代卖之路的。由于品牌小,进大商场难,进去后又总是被摆放到角落,影响形象,影响销量,有些还店大欺客,返款很慢。这年夏季,经过反复盘算效益账,他决定建立自己的专卖营销网络,实施“特许连锁经营”。
那年秋季,他们在日照市搞起了第一个新郎专卖店,半年营业额就达到几百万元。此后几年,新郎全力推进加盟店的网络建设。到2004年,已迅速发展到800多家,横跨全国17个省和地区,并继续以迅猛的速度递增;在海外拥有30余个营销机构,产品远销亚太、欧美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电器行业搞售后服务不稀奇,但服装行业也搞,在国内还没有先例。王桂波在推出西服专卖店的同时,他又适时推出西服终身免费干洗的服务,不管从哪里买的新郎西服,均可在新郎全国连锁店免费干洗。为了保证洗涤质量和三天往返的取货时间,新郎建立了亚洲规模最大的干洗厂,在销售网络大的地区,还建有免费干洗中心,配有专门的货车,每天分早中晚三班在各个专卖店收送衣服。
经过统计,一套西服洗涤三年的费用达到75元,差不多是一套西服的全部利润。对此,王桂波有自己的见解:“有好服务,就会有大销量,也就会有利润。把利润分三年回报给消费者,好过给银行。消费者得到好处,他们买来的多了,我还怕没钱赚吗?”
倾情奉献生活之美
在军营里锤炼过的王桂波,有着严谨公正、雷厉风行的风范。了解王桂波的人们还有一个共同的认识:他是一个知老知少、知冷知热的人,一个富有人情味的人。
他爱护新郎的员工。员工结婚,他率领中层以上干部到场祝贺;员工过生日,他都要送上一个生日蛋糕;哪位职工病了,他只要有空,就到病房中送上一份温暖……他说,新郎是一个公司,更是一个家;既然是个家,就要有同甘共苦。他对企业中层干部要求极严,谁犯了错他都会当场狠狠批评。但又允许犯错,并尽力挽救。连跟他最早创业的“铁哥们”葛金平,也曾被免职、复职多次。
葛金平经常回忆着早年的故事。刚创业时,手头没有几个钱,来了客户,王桂波买上烧肉和几个朝鲜风味的小菜,照样跟人家喝得热热乎乎;第一个团购新郎西服的客户是诸城冶炼厂,多少年过去了,逢年过节他都要去看望老伙计。
在王桂波看来,员工是新郎最大的财富。他在公司里提倡“人人是人才”,鼓励员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树立不断超越自我的发展目标;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奉行“德才兼备,唯才是举”的能力主义;主张“引进人才不论关系,重用人才不论文凭,重视人才不论资格”,使人才慕名而来,每一个员工都尽其才。
如今,新郎公司12600名员工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共同把新郎这棵大树浇灌得根深叶茂。1999年8月,诸城市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水灾。凌晨时节,员工们自发赶到公司,拦截洪水,公司财物安然无损。
生活之美献社会
“奉献生活之美。”这是新郎广为流传的广告语。作为公司董事长的王桂波,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始终在奉献社会。几年间,王桂波在救助贫困家庭、支援灾区建设等方面捐助近2000万元。菏泽受灾,他捐助了价值60余万元的物品;抗击非典期间,又捐助非典一线医护人员钱物价值50万元;2002年设立“希努尔”奖学金,提供奖学金100万元;2001年10月,在“情系奥运、捐植绿林”活动,新郎公司在内蒙古赤峰捐植500亩绿林,成为第一个捐植大户;1999年8月,特大暴风雨突袭诸城,王桂波代表公司向家乡父老捐赠了35万元;1998年6月1日,新郎公司提出“托起明天的太阳”的口号,定点扶持山区桃林中心小学,资助12名失学儿童返学,资助困难生12名,捐书2000册,同年8月,又向桃林中心小学捐了一批教学音像设备,向湖南岳阳遭受水灾的地区捐赠了价值50万元的西服;1997年11月,王桂波专程到诸城市马庄镇革命烈士王志亮家中,为正在上学的子女送去现金1000元,并决定长期担负孩子上学和全部生活费用……
曾经的战士王桂波,用十余年的时间完成了从一个创业者到驰骋商海的企业家的全部蜕变过程。他先后获得“中国十大民营企业家新闻人物”,“山东五四青年奖章”、“山东省杰出青年(厂长)经理”、山东省优秀质量管理者、山东劳动系统“优秀青年企业家”,潍坊市十大杰出青年”,“诸城市人民勋章”等荣誉称号。企业已经做大了,企业成功了,个人的事业也已辉煌了。王桂波没有居功自傲,他向着更高的目标奋进,力争把新郎打造成为世界知名的民族服装品牌,圆一个“努力的中国人必将成为世界的一颗新星”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