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负责吉利集团品牌、市场和产品战略规划的副总裁孙晓东,从原公司销售公司总经理刘金良手上接过“集团销售公司总经理” 职务,全面负责吉利汽车的销售业务。 在销售领域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孙晓东,曾任上海通用汽车副总经理、上海汽车集团股份公司质量与经济运行部执行总监。2011年曾任标致雪铁龙集团亚洲运营部产品规划和市场战略总监。直到2011年9月,孙晓东正式加盟吉利控股集团,担任集团副总裁、经管会成员,负责集团品牌、市场、产品战略规划体系建设与管理工作,分管战略市场部。 在吉利正历经销售体系变革与品牌调整转型的双重困境下,孙晓东被外界寄予了“拯救吉利”的强烈愿望。尤其吉利一直在营销体系上寻求变革,因此外界也更加关注其在孙晓东带领下将会走向何方。 在9月吉利汽车总部杭州召开的那场“吉利汽车2013年中期营销会议”上,孙晓东便开始着手重整吉利的营销体系。他在会上表示,从2013年下半年直到2015年吉利都不会有新产品投放市场,时下将着力在产品体系与销售渠道上进行全面的梳理与整合。 在孙晓东的设想下,吉利未来会以经销商销量、市场占有率、销售和售后服务满意度为导向,建立一套经销商综合评价体系,给予综合排名前50%的经销商星级评定年底重奖,优胜劣汰。 自2012年5月起,吉利通过合并全球鹰品牌事业部、英伦品牌事业部和帝豪品牌事业部,在全国形成了南、中、北三个区域营销事业部。2013年1月1日,吉利再次营销变阵,把3个区域营销事业部变成了5个区域营销事业部。紧随着,便是其一系列大刀阔斧的人事改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上海车展前后,其研发核心人物赵福全的离开,冯擎峰接手吉利研究院。 连串的变革背后可以看出吉利强烈的求生愿望,事关在自主品牌份额日益被挤兑的情势下,吉利所面临的生存环境之严峻亦日渐加剧。 据悉,孙晓东已着手制订了吉利未来五年品牌发展规划。根据该计划,回归“一个吉利”,即以吉利品牌作为公司母品牌,而其他的三大品牌(帝豪、全球鹰和英伦)则作为产品序列。也就是说未来要加大力度推进“GEELY”品牌的提升,把原来分散在三个品牌营销的投入集中在一起。 孙晓东此举的目的在于更准确地把握消费者,重塑吉利品牌。在他看来,以吉利汽车为代表的自主品牌一定“大有可为”。 理想自然美好,现实却愈发残酷。2013年前11个月,吉利一共售出了48.87万辆汽车,较2012年同期增长15%,但这个成绩也是仅完成了全年销量目标56万辆之87%。 在未来15个月无任何新品投放的吉利,将面临来自长安、奇瑞等自主品牌的凶猛攻势,而合资品牌对中国市场的进一步蚕食亦会加剧冲击。届时,孙晓东领军吉利“销售大旗”的这场战役,胜算几何?
![孙晓东:让吉利“大有可为”](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9343837901915.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