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是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白沙致力追求的正是企业与社会,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树立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打造长寿品牌,长寿的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年来,白沙是依托这些原则处理企业与社会,总厂与分厂,速度与质量,员工与企业的各种关系。就每个年度而言,白沙在同行业算不上高歌猛进,但没有大起大落,总是一成多二成的速度稳健前行。笔者翻阅卢平今年在职代会上的报告发现,卢平分析集团经济指标时,勾去了原稿中准备的分厂及联营厂的名字,她说和,不止于高度,更体现在细微。她说,家和万事兴,刻意强化彼此,可能就会制造不和的音符。
正是这种“竞和”文化,带来了“外合内合”的壮观。白沙用自己的资源优势赢得了世界最大烟草集团美国菲莫公司的青睐。而又用自己品牌优势联盟河北、宁夏等地的烟草企业及市场。去年,依托“竞合”文化带来的“合纵连横”,白沙的品牌成长增加了一成。
终端产品“和”牌的诞生,也许是未来白沙人最为得意的经典。实际上,它2002年一诞生,即成为了市场上的品牌新贵。它醇和的风度及背后芬芳的文化气息,令它攻城拔寨,无往不利。仅一年时间,已成国产卷烟品牌单箱成长最快的“尤物”。伴随“和”成了当今中国的主流声音,白沙人有理由对和牌的未来有着更美好的期待。
当和成天下,谁能说和牌更多的不是一种文化产品呢?又有谁分得清,消费者消费的是产品还是文化呢?
“心存感恩,回馈社会”,诚信善举擦亮文化生产力。
有人说,白沙的企业文化建设总有些悲天悯人的色彩。
走进白沙集团,显眼的莫过于两个捐款箱,这五年,集团的社会捐助数以亿计。去年年底的东南亚海啸,白沙是湖南捐资最多的企业。
着眼贫困大学生,白沙设有诚信助学基金,着眼公益与环境,白沙又设有飞翔基金,他们的乐“善”好“施”几乎机制化。济贫救困早已不是零碎与被动。这在慈善已是当今中国企业文化缺失的背景下,白沙企业文化建设中悲天悯人的色彩,便是一道动人风景。
白沙集团甚至有自己的感恩节,每逢白沙品牌创立的日子,集团上下,每个员工都要表达自己对政府,对社会,对合作伙伴,对消费者的一片感恩之情。
“心存感恩,回馈社会”,这是卢平说的。
卢平总是念念不忘企业公民的责任。但作为白沙品牌文化的奠基人,她又力图使这些善举更多承载白沙文化的元素。白沙集团毕竟不是慈善机构,她追求企业利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契合。是的,如果捐赠活动不和企业发展相结合,必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领导人的良心。这样反而使慈善捐助建立在脆弱的沙土之上。
也正因为这样,人们看到,白沙一些规模化、机制化的善举总有了飞翔的影子。
2003年8月,白沙集团首创诚信助学行动,为高校寒门弟子提供贴息货款和信用担保。湖南省内500名贫寒学子成为首批受助对象。一个企业要在社会助学的系统工程中架桥,殊为不易,在操作上远比直接捐助复杂若干倍。白沙舍易求难,正是企望授人以金的同时授人以信,谋求最大限度的社会公正与和谐。
这无疑是飞翔文化另一种意义上的拓展--助心飞。
2004年11月,白沙集团斥资成立“飞翔基金会”。
为基金会代言的,也是基金会第一任名誉理事长,2004年雅典奥运会110米栏冠军得主刘翔。基金会诉求明确,着眼于公众道德与社会良知,以提高国人素质为已任。但高扬的飞翔旗帜,依然招展着企业文化的灵魂。
实际上,这种感恩文化也正是白沙文化建设的一部分。而每一次诚信善举,都不断擦亮着白沙文化,并使这种品牌文化,即已成为生产力的文化更加鲜亮的呈现在人们面前。
人们感谢白沙。诚信助学一启动,白沙集团就能时常收到令人眼热的文字。湖北襄樊的一名家长这样写道:在我最苦最难的时候,在去年的半年间痛失两代人的母亲的时候,在我为儿子上大学爱莫能助的情况下,是你们捧出一颗善良之心,伸出一双援助之手,用你们的诚信之光为我的孩子点燃了心灵之灯。
社会各界给的荣誉也接踵而至。2004年度,白沙集团长沙卷烟厂被评为“中国最具生命力的企业”;2005年度,作为争议行业的法人代表,卢平当选“中国十大女杰”。这两项荣誉,白沙集团和卢平本人都是不经意中获得的。这似乎可以称得上是一种现象,一种矛盾而和谐的“白沙现象”。支撑这种现象的,无疑是白沙文化建设的高度,一种由企业家思想决定的文化生产力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