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海外并购 中国企业新势力 海外“少帅”(二)



  龙兴元的故事中最值得提炼的一点是,从掌管海外销售成长起来的他在坐正之后,对国际业务更加亲历亲为,毫不放松。面对《中国企业家》为什么不委派下属副总裁分管国际业务的问题,龙回答:“国际业务即使现在只占总体10%,但这是一个战略增长点,期望能达到70%,我当然不能放手。”龙兴元今年43岁,按照国资委通例,离卸任退休还有近20年。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 中国企业新势力 海外“少帅”(二)

  实际上,像张、龙二人这样的央企头面人物,已经是一个人数不少的群体。于2003年末升任中海油董事长兼CEO的傅成玉就具有丰富的海外经验。留学于美国南加州大学,自1983起,陆续在中海油与阿莫科、雪佛龙、德士古、菲利普斯、壳牌等外国石油公司的合资项目中任联合管理委员会主席,1995年任美国菲利普斯公司国际石油(亚洲)公司副总裁。

  张、龙、傅的三段人生,给我们划出了一个强烈的惊叹号。中央大国企中,海外业务拓展者走上集团总部领导岗位的“扶正”趋势竟然早在2000年初就浮出水面。这正契合了我们在采访中总结出的一段推论:从80年代改革开放开始,央企派出了大量人才到国际市场游历,同时,这20多年来国企和外资的几百家合资企业,为中国培养了一个巨大的国际化人才库。与此相应,国企的海外少帅群已经成为一个稳定而强盛的团体。

  在这里,我们不妨罗列几位“国企海外领军人”代表。邱子磊,典型海归,2001年出任中海油高级副总裁兼CFO,主管海外业务和国际并购,相传与同样精通海外运营的新任CEO傅成玉不和,于2005年离职。杨华,邱子磊继任者,海归,之前多参与中海油海外并购,任中海油国际有限公司总裁多年。周吉平,中石油副总经理,自上世纪90年代初就是中石油“走出去”战略的具体操作者,1996起担任中石油国际合作局副局长。罗东江,中化集团副总裁,中化国际(控股)股份公司董事长,曾主政数个中化海外机构多年。陈久霖,前任中航油副总经理、中航油(新加坡)执行总裁,主持多项海外并购,年前因期权交易失败下台……

   时势造英雄

  2000年,27岁的刘庆华担任海信集团国内销售副总已整一年。这年5月,忽然被集团派到悉尼大学学习工商管理课程。10月归国,就旋即被任命为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开始全权负责开拓海外业务。职业生涯的改变就在转瞬之间,刘始料未及。

  刘庆华海外之旅的背后,是以海信为代表的中国家电企业集体“走出去”的大背景,他认为,“在90年代早期,国内就有家电企业开始有意识地涉入国际市场,但绝大多数对国际化没有清晰认识。所以当时重心是进口,在于如何满足国内生产。上世纪90年代末,是已在国内竞争中站稳脚跟的企业真正开始往外走的时代,应该说在2000年这个点,绝大多数尤其是比较成熟的家电企业,开始以出口为先导,系统地进行海外拓展。”

  年轻、学习能力强,干销售起家、有营销技能的积累,属于企业的“子弟兵”,了解本企业文化并得到充分信任,这三个特点成为刘庆华被集团看中并委以重任的原因。这些因素,是《中国企业家》采访中大多数竞争性企业挑选海外少帅的共有标准。

  跟刘庆华一样,志高空调的张平在接手海外业务之初对国际市场几乎一无所知。之前在志高三年,先做品牌后做营销。张平认为,做品牌跟做营销或者开拓海外没有本质的差别,“都重在一个沟通”。可为什么偏是这样一批人,而不是对海外市场更了解的国际空降兵构成了在中国主流的竞争性企业的海外少帅主体?

  “如果你是志高董事长,你会用几百万找个对志高毫无了解的老外做海外市场,还是用工资只有老外十分之一的在企业成长起来的内部员工?”志高总裁李兴浩快人快语,他如此反问记者。在李眼中,这个值得将自己亲身把控十年的营销大权托付的人,具有几个简朴却极为珍贵的素质:诚信、执行力、和对企业文化的深刻理解。

  这些观点,吴强深以为然。“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具备开放思想、同时具备良好素质的本土人才是首选。“海龟”对中国企业母体很难有深入认识。”实际上,用友自2004年初就打出旗帜的国际化进程最初系由海派职业经理人、空降兵何经华担纲,但何因“个人原因”在2004年年末骤然离职。董事长王文京找来的替任者,即是本土化的吴强。

  其实海信、志高、甚至用友的尝试性选择并不偶然。国内最大的汽车玻璃制造商福耀在1996年进入美国市场,当时董事长曹德旺大胆任命美国人,但很快发现“财务失控”。由于美国银行资金调转与国内不同,福耀美国总经理居然可以不得到授权而私自调走资金。大吃一惊的曹德旺立即调派儿子曹晖前往主政,直到今日,曹晕仍兼任福耀总部和海外子公司总经理数职。

  英雄不问出处,是竞争性企业挑选海外少帅一大特征。比如,帮助李书福实现国产汽车出口冠军“狂想”的赵杰,做国际贸易之前是政府官员。春兰冯斌,在执掌进出口公司之前干了六年的新闻传播和公关宣传。而这一特征在江浙一代专事小商品生产的“隐形冠军”企业里达到极致。邱杨友1982年生人,进入浙江杰克缝纫机公司时只中专学历。从2002年夏季进入杰克到2004年5月成为国际贸易部经理总领海外业务,邱只用了2年时间。而董事长阮积祥“慧眼识英雄”所花的时间更短,他似乎在邱刚进入杰克后不久就“看准”了那个“貌不惊人却异常刻苦”的年轻人。所谓不唯资历,只唯实。

  站在刘庆华所说的中国企业正式开展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海外业务得到的是总部的特殊支持。在海信,公司总体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出口优先。无论多少,海外订单必须先于国内满足,成为集团内部的铁律。在春兰,董事长陶建幸给予海外业务政策倾斜。对来自海外不同市场的个性化需求,国内研发部门会不论简繁,一一定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22159.html

更多阅读

怎么防止胎盘老化 中国企业要防止品牌老化(二)

     如何防止品牌老化    从以上分析可知,品牌老化的原因会有很多。总之,品牌老化不可怕,可怕的是思维老化。作为企业,关键的是要知道品牌老化的原因,并顺藤摸瓜,找到防止品牌老化的方法。    当然,中国企业大多本身资源有限,

世界著名企业文化 中国企业文化的动物世界(二)

在狼文化的企业里,领导者无不是强势代表。娃哈哈的重大决策全由宗庆后一人决定和主导执行,公司内部没有副总经理。他的理由是,机会来了就要快速反应、及时决策,没有强势领导就做不成事情。不过,这样的管理风格也导致了外界“爱”、“恨

程小咚:中国企业最好不要去细分(二)

很多门户只是传统媒体在互联网中的拷贝 中国商人:你认为其他门户它们的危机在什么地方? 程小咚:我觉得它们没有新的技术,它们还是按照门户的方式在做。当然它们现在都在做创新,都

企业海外推广 中国企业新势力 海外“少帅”(四)

  在此背景下,海外拓展者与公司掌门及其背后总部势力的微妙处境无疑驶入了公司政治的“深水区”。而尤其在央企,已经成为海外业务领军人不得不迈过的一道坎。  在李肃眼里,海外少帅跟公司总部“建立关系”事关“活还是死?”。“尤

声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 中国企业新势力 海外“少帅”(二)》为网友朕原谅你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