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成功商业模式设计指南:商道逻辑》
1983年,“穷人银行”—格莱珉银行正式成立运营。这家银行不是一家慈善机构,而是一家自主运营、自负盈亏的金融企业。这家银行的出现,彻底打破了金融业的传统规则—穷人被视为“金融界不可接触者”(因为他们无法提供担保或抵押)。 格莱珉银行,每五个贷款者构成一个“小组”,每八个小组又构成一个“中心”。一个小组中的五个成员,通常都是一个村的,他们都必须参加格莱珉银行至少7天的培训,并单独参加考试,全部通过后,才能获得贷款。如果有一个人不能通过考试,整个小组都无法获得贷款。这样一种办法,被认为有助于让那些有上进心的穷人得到帮助。如果这个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按时归还贷款,他们的信用就会增加,可以获得更多的贷款;相反,如果有人不按时还款,整个小组成员的信贷额度都将降低,直至取消贷款。如果一个贷款者去世,小组成员就会从其家庭中吸收一个新成员,使成员数仍保持五人。 它的抵押物没有别的,只有社会道德约束与相互间的监督与合作。 贷款人提供存款。 这是格莱珉能够持续的关键!庞大的贷款者队伍,同样也使银行拥有了庞大的储户数量,不断增长的存款数量,使得格莱珉银行完全可以依靠自身力量运营。从1995年起,银行宣布不再接受任何捐助,其所有信贷项目的款项,都可以通过存款和自身运营提供。 鼓励每个贷款者都成为股东。 每股的价格约在1.5美元左右,每人限购一股。拥有股份的贷款者,可以参与银行的管理事务。作用是:一方面让贷款者感觉格莱珉是真正属于穷人自己的银行,增强了信任感并提高还贷率;另一个方面,还可以增强贫困者的自信心,因为长期的贫困,往往会使人的自信心受到很大的伤害。 就这样,格莱珉银行从27美元借款,到现在发展为一个拥有2000余个分支机构的庞大乡村银行网络。为639万贷款者提供了服务,其中58%的借款人和其家庭成功脱离了贫困线。此外,还每年为2.8万贫困学生提供奖学金,已经有1.2万学生在其发放的教育贷款的帮助下完成了高等教育。从创立至今,除了创始年1983年和水灾特别严重的1991年、1992这三年外,格莱珉银行一直保持盈利,2005年的盈利更高达1521万美元。它不是一个施舍单位,而是一个盈利单位。看起来不可能成功,可就是靠着爱心,它成功了。而且,贷款还贷率高达98.89%,这是一个让所有银行同业都羡慕的数字。尤努斯本人也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lol自定义4种模式 第16节:第二章 商业模式定义及内涵(4)](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3474751290946.jpeg)
所以说利他就是施爱。爱,能让一切变得简单!大爱,大成功!小爱,小成功!无爱,难成功!那些没有成功的人本质上就是太爱自己,不爱别人。这些年来我们中国的企业就是走得太快了,躁动之心、功利之心驱动着人们一个个都变成了魔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