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柯达公司全球CEO邓凯达首次公开承认公司在数码决策上的失误,并自上而下地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全力进军数码领域”的转型运动,更换高管、裁员、进行一系列并购举动……叶莺带领的中国市场,成为这次运动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棋。
麦肯锡公司董事JonR.Katzenbach认为,真正的变革领导者具有四个突出特点:能在现实市场中缔结坚实的关系;具有高层领导人的远大抱负与一线员工的实务操作能力;通过影响身边所有员工(包括上司、下属和同事)参与变革;拥有各种不同的实用操作方法和工具,并不断修改和完善领导风格的多样性。更多的人则认为,企业变革的领导者应该是一位有坚强意志的铁腕人物,叶莺能胜任吗?
对此,叶莺有自己的想法。“这确实是一个挑战。”她说,中国地域辽阔,详细了解丰富的市场需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不过,极少说“没办法”的她将此称之为一种令自己热血沸腾的“挑战”。她喜欢享受挑战带来的感觉,刺激、好玩、充满成就感。
叶莺的这种个性来自家庭。出身世家的她,才两个月大的时候,母亲便离她而去,只剩下父亲与之相依为命。初中时,上家政课学习刺绣,叶莺不会绣花,只好绣四个字———“自强不息”。13岁,她开始学习跳伞,被训练要坚强勇敢,敢做敢当,这让她在小辫子扎堆的女孩子当中,显得有些与众不同。
对于传统胶卷和数码产品,叶莺有自己的看法。“用传统胶卷拍照好比享受一顿浪漫的烛光晚餐,需要慢慢品尝、细细体味;使用数码相机,则像是吃丰富的快餐,所有营养都有了,讲究的是快。这是两种不同的体验。”叶莺说,数码在今天不可能取代胶卷,胶卷也无法阻挡数码前进的步伐。
在她看来,只要平衡好数码和胶卷这对“互搏的左右手”,让他们不打架,顺利完成转型任务,让中国成为超越美国市场的第一大影像帝国的目标便有可能实现。“一手画方、一手画圆”才是柯达中国发展的上上策。
不变是叶莺虽然这一切还只是美好愿望,但追求完美的叶莺对柯达的“漂亮转身”深怀信心,并且心存期待。
她的这份自信与期待,来自她对“人”的重视。这一点,多年来不曾变过。
去年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专访时,被员工称为老板的叶莺对老板这个词有过精彩的阐述:“原始汉字中,‘板’字的写法是‘门’字里加三个‘口’。可见这就是一个众口难调的团队,但老板的‘门’始终是敞开的,老板就是要把不同的理念、不同的执行办法统一起来。独唱很单调,合奏才是美妙的乐曲。”
在柯达,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当遇到问题,叶莺一定会带领她的团队开展几次“头脑风暴”。“大家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也是我心中最为翻腾的时候。”叶莺说,这种争论,不断刺激每个人去寻求问题的症结,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激发团队的斗志。
对于外界的质疑,当年的谈判对手、如今的下属张贻寿说,叶莺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她能够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热情与主动性,柯达的前途就不会太令人担忧。他深信,叶莺能担此重任。
“有人问我,如果下属做得不好,你会不会骂他?但这个时候,我先会反省一下,我是不是把问题说清楚了。”叶莺知道,自己能说会道,但改不了的急脾气却容易成为与员工交流的障碍。“没有说清楚,是我的责任。说清楚了还要问他有没有条件来做。让员工爬高,就要给他梯子,或者告诉他去哪借梯子,还有怎样才能借到梯子。”只有保证这样的沟通,才能让员工充分了解柯达,最后把工作做好。
“柯达给了我生命中7个不同的春天。”叶莺对《每日经济新闻》说。看过花开花落、万里晴空之后,“宠辱不惊,去留无异”的心态早已让她能对大起大落淡然处之。她表示,柯达不是她“夏日的最后一朵玫瑰”,但如果有一天她要离开,前提肯定是觉得要做的事情都做完了,而且在柯达舞台上的演员们,都能够继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但她马上话锋一转:“如果我们转型失败了,这条船沉了,我自己是一个很好的游泳手,不但能够保住自己,也可以把周边的人救上彼岸。可是,如果这条船真地能在风雨之中掉头成功,等第二天太阳升起,晴空万里,我肯定会兴奋起来。这是又一次革命的成功。”
在柯达转型的路上,叶莺就这样努力着,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