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亲的影响下,幼年时的全春泽开始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兴趣,一部《三国演义》读了7遍。
渐渐地,全春泽不仅是单纯读史,而是将史书中的战略布局实践到商战中。“每个时代都会有新的英雄诞生,一个国家一个公司也是这样,汽车行业也可以这样理解。”全春泽说话语调平缓,不紧不慢。以史为鉴,是他企业谋略的根基。
“汽车行业最近几年发展有些放缓,但我们不能只看今天。经济不好的时候,要习惯看长远。”这话似乎有点“逃避现实”的嫌疑,因此,有些人说他大智若愚。
全春泽常常喜欢说:中国的好日子在后面。“2004年,中国汽车产业增速有些放缓。但往远看,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都将为汽车工业带来很大的刺激。”
但是,对于目前的全春泽来说,汽车零部件市场上的三家分据之势仍不可回避。
博世(Bosch)、伟世通(Visteon)是德尔福在全球市场最直接竞争对手,在高速发展的中国市场更是狭路相逢。这似乎应了全春泽沉迷的三国时代。
决胜“三国”从“修身”开始
2005年6月,美国第二大零配件生产企业———伟世通公司在中国并购组建了三家新的合资企业,这家中国汽车零配件行业,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
德国博世于2003年在中国的销售额(含出口)为13亿欧元,同比增长25%。博世公司亚太区总裁孔陆德,也曾公开表示,到2007年,在中国追加6亿美元的投资。
群雄逐鹿中原,也显示出了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巨大发展空间。
据毕博管理咨询公司的市场调研显示,2010年中国零部件产业规模将达到约8000亿元左右的规模。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年初发布的一份报告也指出,去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达到了4400亿元,接近整车水平,但参照国外同行业的标准,汽车行业整车与零部件规模比例大概在1∶1.7。在“0.7”的发展空间中,全球各大汽车零部件企业纷纷涌入中国。
在车市寒流的舆论下,德尔福、博世和伟世通仍然积极地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例如,德国的汽车零配件企业已经有1/6在中国生产。各大零部件企业在化迅速扩张,竞争在加剧。
面对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华“三国鼎立”格局的逐渐形成,德尔福也是野心勃勃。对此,全春泽意味深长地说:“我可以告诉你,我们的目标很远大。”
1993年,以通用汽车零部件业务部身份跨进中国市场时,中国市场只给德尔福带来2000万美元的销售额;1994以后,德尔福在中国以年均24%的增长率快速前进;2003年实现了6.5亿美元的销售收入,比2002年增长近50%。“德尔福进入中国以来,基本保持30%的增长速度。”对全春泽来说,中国仍然是个很大的机遇。
“一个市场不可能被一家企业独霸。”全春泽解释道,“整车厂也不希望某项技术仅仅掌握在一家公司手中。”
全春泽的办公室里赫然悬挂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字画。
“我很喜欢孔子的这句话,这也是德尔福中国的战略。”全春泽向记者解释,“现在缓一缓,积蓄力量,迎接大时代的到来。”
去年7月,外高桥保税区,德尔福中国科技研发中心破土动工。2004年,德尔福在科技研发方面投入了20亿美元,在业内是科技投入最高的企业。德尔福集团在中国本土的首家技术中心的建立,意味着美国德尔福本土化研发战略正式启动。
今年7月,全春泽已经坐进科技研发中心三楼的办公室里了。这两年要苦练内功。“我们的技术中心有很多年轻的工程师,要把他们培养出来,等待行业的快速上升期。”全春泽的目光显得很深邃。
虽然说到长远目标时,全春泽会再次指指墙上的“平天下”。但全春泽将德尔福中国目前定位在“修身”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