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主宏济堂 “钱荒”中谁才是最大苦主](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9344222511471.jpeg)
年底,金融领域的“钱荒”如期上演,今年6月末金融市场曾上演的“金融怪象”卷土重来。 在银行间市场隔夜回购利率飙升之下,人们又见到了银行为了解决燃眉之急,不惜高成本借钱的着急表情。不过好在从12月18日开始,央行连续3天启动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累计3000亿元,笔者认为,在人们关注银行如何解困,关注问题究竟由何而来的同时,更需注意这一背景下中小企业的表情。 近年来,国家鼓励小额信贷公司发展,今年以来更是加快推进有资质的企业进入金融业,这些举措在为中小企业带来福音的同时,加剧了银行获取存款的难度。据了解,到2013年9月,全国小额贷款公司的总数达到7398家。在高回报率的驱动下,很多民间资本绕道银行直接进入中小微企业信贷市场。与此同时,金融脱媒已成趋势,同业交流数据显示,截至12月22日的前三周,即便是四大行的新增存款也仍为-950亿元。 由以上数据看,揽储压力的加大似乎成为银行“钱荒”的一个影响因素。但稍加分析就会发现,小额信贷公司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只是增加了银行的揽储成本,银行其实并不缺钱,缺的只是能够在短期内临时调动的头寸而已,流动性紧张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而且由于政府对存款利率的管制,在风险压力下,存款持有人在选择投资方向时仍偏向于投向大银行。 另外,即使投资、参股小额贷款公司的热潮高涨,解决了一些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问题,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中小企业获得贷款资金的成本也在加大,风险依然高正,据悉,设立小贷公司就意味着发放贷款最高可收取基准利率四倍的利息。所以,立足实业的中小企业融资门槛依然不低,表情依然沉重。特别是在“钱荒”背景下,继续从银行贷款难度很大,原来的贷款还了之后,续贷的难度也不小。所以,中小企业才是这一背景下的最大苦主。 而只有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门槛,才能使中小企业从“钱荒”的煎熬中渐渐走出来。这一方面需要积极培育和健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另一方面,应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适度放松利率管制,刺激银行业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并落实到产品线和金融工具创新上。尤其是要让银行在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的同时,切实优化客户结构,切实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为科学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