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伟焜:IBM一直都是深蓝色(一)



  十年究竟有多长?周伟焜来到北京的最初,或许没有问过自己这个问题。当他今天回想的时候,窗外的晴空还是那片晴空,而在他的身边,“蓝血人”已从几十人到了几千人,他用他的智慧与艺术演绎了一段跨国公司开拓和融入中国本土市场的传奇。

  理性,有远见,有社会责任感,“绅士”周伟焜和他带领的“绅士”IBM几乎具备让你尊敬的所有理由。

  那一天

  那一天,是周伟焜接受记者采访的前一天。

  那一天,对于周伟焜和IBM来说,非常特别。

  那一天,是周伟焜为IBM工作的第37个年头。

  那一天,是周伟焜就任IBM大中华区掌门人的10周年。

  那一天之前的10年间,IBM完成了大象的优美转身。

  真希望时间可以倒流,那么我们将可以幸运地看到在1968年的那个秋天,刚刚大学毕业的周伟焜意气风发地走进IBM,看到这么多年来周伟焜为IBM欢喜与忧虑的点点滴滴,看到一个为一家公司倾情奉献出毕生精力的职业经理人的精彩人生。

  这一切,不过是弹指一挥间。

  在跨国公司中国分公司不停走马换将,本土高阶职业经理人遭遇“透明的天花板”,频频梦断外企职场的时候,周伟焜却在大中华区掌舵人的位置上一坐就是10年。先后经历了IBM的郭士纳时代和现在的彭明盛时代,他引领着IBM中国在过去的10年,完成了由硬件到软件的伟大转型。

  从22岁走进这间公司,37年的风雨过后,如今的周伟焜早已是极度“深蓝”。长期的职业生涯造就了他张弛有度的风格,也使他成为一个思路异常清晰、意志坚强的人。

  他脸上始终带着笑,看上去更像一位严谨的学者,和蔼的长者。很多人都说,被誉为“跨国公司中国的常青树”的他,更多的时候像一位“绅士”。几乎没有一个企业领导人能像他一样和企业的气质如此地贴近:理性,有远见,有社会责任感。

  这一年

 过去的10年中,压力从未离开过周伟焜,刚刚过去的这一年,来得尤为猛烈。

  从1992年IBM正式设立国际商业机器中国有限公司至今,IBM中国13岁的生命中有10年是在周伟焜的指挥下走过的。

  这10年,正是IBM全面转型的关键10年。变化必然要付出代价,在IBM全球业务有起有伏的时候,周伟焜率领着的IBM在中国却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根据相关信息显示,其在中国的销售收入累计已经超过100亿美元。这对任何一个公司而言,都是一个足以傲视群雄的资本,也为IBM中国当然地带来了无数的荣誉。

  这是IBM中国的骄傲,也是周伟焜的骄傲。

  然而,最近几年,周伟焜开始遭遇指挥企业之外的问题。在过去的一段日子中,IBM先后出售了自己的打印机、大容量硬盘部门等赖以成名的硬件部门。经历了高速发展的IBM渐渐远离一般民众的视线。引来了IT评论家们的一片批评和质疑——现在的IBM还是不是以前我们所熟知的IBM了?

  质疑的高峰在2004年年末突如其来地光临。

  2004年12月,喧嚣了一年、渐渐归于平静的IT界突然“大地震”:中国最大的本土PC生产商联想要“蛇吞象”,吃掉全球第三大PC制造商IBMPC。

  事件一出,舆论哗然。支持者和反对者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据了解,IBMPC出让给联想之前,正面临着亏损,根据美国证管会的报告估计,去年1至6月间,IBMPC亏损金额达1.39亿美元。“IBM把一个烂摊子高价卖给了联想。”这是当时最普遍的一种看法。

  身处漩涡中心、作为主角之一的IBM几乎一直保持着缄默,直至8月中旬,合并后的新联想第一季度(4月-6月)财报的推出。

  这份季报显示,5月份才正式转给联想的IBMPC表现不俗。合并后的联想笔记本电脑比往年上涨7%,总销售额达到96亿元。联想在并购IBMPC部门不到2个月时间后,便宣布获利比前一年同期增长,几乎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出现了极其少见的整合即盈利的局面。

 对于这个问题,联想控股主席柳传志解释得非常清楚——尽管是亏损,但是IBMPC业务的毛利实际是相当高的,达到24%。亏损的原因非常简单,就是IBMPC部门的费用成本太高,而有些费用是IBMPC部分因为处在IBM整个体系中所无法避免的。联想将改变这一局面。

  事实胜于雄辩,新联想的业绩证明了原IBMPC不是烂摊子。

  “新联想的成绩很让我感到欣慰。”这是周伟焜看到季报后会心的话。

  “这同时也证明了IBM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是一家很有信用的公司。IBM要感谢IT评论家们的忧虑和担心,不过看来,他们显然是多虑了。”周伟焜用调侃的语气向记者表达着他愉快的心情。

  “在过去的10年里,我们一直在谋求转型,一直在为能向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产品而努力。”“IBM一直以来都是蓝色的,而且是深蓝色。”

 周伟焜:IBM一直都是深蓝色(一)
  周伟焜的目光很坚定。

  三驾马车

  熟悉IBM的人士都知道,IBM的转型是“蓄谋已久”的。

  事实上,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前CEO郭士纳的带领下,IBM就开始谋划“随需应变”的战略转型之路。

  转型的方向就是软件和服务。

  客户在买了PC之后,往往并没有足够的技能来运用这些机器,他们在运用这些机器之前,可能还需要PC企业做一些指导和培训,给他们设计、安装某些常用软件,使用过程中,也需要PC生产商来做维护。这个过程就需要一种最专业、最优质的服务。

  “这些工作其实大家都是在做,”周说。“不仅是IBM,对于其他的PC企业而言,同样也是如此。”

  而IBM之所以是IBM,就在于其能够从客户的潜在需求中,敏锐地嗅到服务业将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市场,并果断地投身于这个市场。

  “可以说,是IBM开创了IT服务业。”周伟焜的自豪溢于言表。

  正是靠着简单的产品维护服务和软件外包设计起家,IBM服务部门逐渐成为能够为客户提供全面系统的IT解决方案的全面供应商。从技术到咨询到各种支持,IBM为服务于企业作好了各种各样的准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22700.html

更多阅读

听其言观其行 周伟焜:企业核心价值观 听其言还要观其行

--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总裁周伟焜认为企业价值观不是写在墙上的口号,而是融合在员工行为中的一点一滴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IBM正在经历平稳的增长,看起来似乎一切良好,此时IBM却出人意料地提出了价值观的变革,那么,对于IBM来说

周伟焜:我的世界也是平的

在周伟焜的眼中,不仅世界是平的,自己的职业生涯也是平的,只要掌握了应对平坦化的规则,剩下的事情自然顺理成章。这无疑是一个最值得学习的榜样!对职场人来说,绝对没有疑问!

周伟焜:从IBM中国到中国IBM

 41年前,周伟焜从香港大学电机系毕业后进入IBM,便再也没有离开;而最后在中国任职工作的14年,成为他职业生涯的顶点。   IBM与中国的业务联系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70多年以前。早在1934年,IBM公司就为北京协和医院安装了它的第一台商用

周伟焜:IBM终极经理人历程

与IBM其他员工的名片不同的是,周伟焜的名片左上角更多了一个碧蓝色的标志,它似乎比IBM的LOGO本身更有视觉冲击力。“我是为数不多的IBM Quarter Century Club的成员。”周伟焜轻松的话语中露出成就感。这个碧蓝色的标志仅出现于在IBM

周伟焜:与“大象”齐舞的领导艺术

这是周伟焜传递给中国有关他个人及其代表的IBM的信息;22岁大学毕业后进入IBM,从IBM的一名“纯蓝”员工一直干到成为“深蓝”等级的资深高管,36年的浸淫已经使周伟焜的一举一动中都渗透着IBM的蓝色风格,而蓝色巨人的特质之一就是规矩和

声明:《周伟焜:IBM一直都是深蓝色(一)》为网友细数那段旧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