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20几岁要懂得的人情世故》
获得他人的关注和重视 有一个年轻人,为了找工作,已经筋疲力尽了。他说:"现在找工作怎么这么难?一个礼拜了,连一次面试的机会都没有。哪怕每天能有一次面试的机会,也能让我见到一点希望啊!"他现在觉得自己的前途一片渺茫。的确,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很大。有很多学业优秀、能力强、有抱负的年轻人,空怀了一腔热忱,但不为人所知,因此抱怨自己怀才不遇,深深地打击了他们求职的信心。 因此,我觉得,如何让人"遇到"你,如何让人"重视"你,应该是很多年轻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我问这个年轻人,你投简历了吗?你写的简历如何? 他说,几乎每天都投简历,但根本就没用。于是,我让他把他的简历发给我看看。 简历的开头是,姓名、籍贯、年龄、毕业学院等等,这些基本信息写得十分详细。 然后是,毕业院校,从小学到高中,然后到大学,一一都列举了出来--不厌其烦的。 接着是"工作经历"栏,因为是应届毕业生,所以正好缺乏的是这一栏的内容。他只是简单地写了实习期间的一些经历,非常简单---在某公司实习的时候做过某事情。 然后是,自我评价。当然,这一栏,谁都知道要"吹捧"一下自己。"在学校的时候,成就优秀"云云,有点像学校老师经常在档案上写的"该生本学期,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那种客套话。 据教育部统计,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了64万人。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还在继续增加,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11万人,高校毕业生面临前所未有的就业挑战。 也就是说,当你投简历的同时,有几百万的同龄人在跟你一起投简历。像这样的简历,招聘方每天收到的不计其数,有的甚至把它们当成垃圾邮件来处理。有很多年轻人在写简历的时候,只想到希望对方快点看到自己的简历,然后给自己一个面试的机会,但是却很少想到,自己的简历凭什么在几百万封简历中脱颖而出,凭什么吸引对方的眼球,自己凭什么受到他人的关注。 比如,上面的这个男孩,他在简历中十分真诚、可信地写出了自己的一些基本信息,乃至自己从小学到大学的各个学校。这些并非招聘方十分在意的信息,他恰恰提供得十分全面。而招聘方关注的信息,比如他想应聘的职位,他的工作经历等,恰恰写得十分简单,或是没有写。 对于每天接收成百上千封简历的招聘人员来说,这种简历无异于垃圾邮件,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时间来为你辨别你的情况符合他们的哪个岗位啦,你在哪个小学上个学啦,你是否获得过三好学生的称号啦,等等。
![第25节:获得他人的关注和重视(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3485566022322.jpeg)
他的简历只是程序化地列出接受教育、参加工作的时间段,对涉及的实质内容则轻描淡写,让人无法了解其干过哪些工作,承担过怎样的职责,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经验、技能等,这样的简历呈现出来的信息很有限,当然不会引起招聘人员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