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20几岁要懂得的人情世故》
然而,发生在人际交往中的交换与发生在市场上的交换所遵循的原则是一样的。也就是人们都希望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希望在交换的过程中得大于或者至少等于失。不然,人们就无法保持心理平衡。 经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两个关系很好的朋友,一个朋友找另一个朋友借了一笔钱之后就消失了,久久不还,结果这两个朋友的关系渐渐疏远了,甚至彼此成为敌人。有时候所谓的"好朋友"是经不起考验的。 人们的一切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都是人们根据一定的价值观进行选择的结果。那些对于自己来说是值得的人际关系,人们就倾向于建立和保持。而那些对自己来说,不值得的,或是失大于得的人际关系,人们就倾向于逃避、疏远或者终止。 刘克是个活泼的小伙子,也很喜欢交友。大学毕业后找了一份机关单位的工作,尚处于试用期。在工作中,他很佩服那些有能力的同事,而且也希望自己能融入对方的圈子,但当刘克靠近他们的时候,有些人对他似乎并不太热情,有的甚至对他爱答不理。 起初,他感到困惑。同事之间不是应该相互帮助吗?有一次,偶然间他听到有同事在背后议论他。"刘克对我那么好,估计是想从我这里学到一些东西,关键是他什么都不会啊。对我没任何帮助!帮他还不如帮老刘处长的外甥呢!""就是!"另一个同事随声附和道。

同事所说的"老刘处长的外甥"是刘克的同学,毕业后一起进入这家单位。单位只需要一个名额,而这两个年轻人都还处于试用期,试用期过后决定留下哪一个。 刘克听到这些对话后,非常生气。他气愤那些同事们都是些势利的小人。他也明白了,同事并不欠你的,没有理由"应该帮助你",有些人之所以对自己不感兴趣,是因为自己还不具备让人感兴趣的能力与条件。 于是,刘克在工作中非常努力,还利用假期参加职业进修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他不断创造业绩,很快他受到了领导的器重。以前对他不感兴趣的同事们,也渐渐地开始对他表示好感,甚至还有一些老同事要给他做媒呢! 理所当然,试用期结束,他被留了下来,而那个老刘处长的外甥被淘汰了。 时刻增加自己可被利用的价值。听起来很别扭,但是这个道理不仅真实,而且还很实用。 上面,我们问了你为什么喜欢跟身边的朋友在一起,那么,现在请再想一想,你的朋友为什么喜欢跟你在一起?也就是说你给你的朋友提供了什么需求?你用什么来交换朋友给你带来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