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专题:《人生迷途导航书:与自己的生命对话》
帕克思回答:“那就关吧……”其实她是非常礼貌地表达以下感受:“跟我四十年来的自囚相比,那用石头、钢铁打造的监狱对我算得了什么!我刚刚才从我自己的监狱走出来,我已经不打算再跟种族歧视体制继续勾结了!” 为了追求真我而遭受的惩处,绝对不会糟过放弃追求自我,而给自己加诸的惩罚。反之亦然。什么样的奖赏能大过活出自己的最佳光芒? 你我也许不像罗莎?帕克思有一场仗要打,那是一场对抗种族主义制度的战役。然而在她的故事中,这场战役的种种并非重点,她抗争时所依凭的自我才是。而我们每个人都跟她一样,得面对追求真我、找回真我的挑战跟期许。 然而,若是希望帕克思的故事能帮我们认清自己的志向,首先得先把她当成是个一般人。这点很难做到,因为我们已经把她塑造成女超人了;而这么做才好保护自我。如果我们把罗莎?帕克思供在博物馆里面,当成是遥不可及的真理偶像,我们也依旧不会有任何改变;我们可以把她放在座台上,赞颂她直到永远,却从未发现她的生命为我们带来挑战。 既然我的生活没有被陈列在博物馆的风险,让我简短地回到我知之最深的故事——我的故事。不像罗莎?帕克思,我从来没有采取过什么单一的、戏剧化的行动,将之化成一股能量,改变我所关心的机构。相反地,我一再逃避,螃蟹横行地行动,尽量不与这些单位正面相冲突。我并不想承认这种情形的存在,就算是对自己,我也不愿意。 然而在我追求志向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很好玩的事。时至今日,在离开当初满怀恨意及惧意的教育界二十年后,我的工作却跟教育机构的革新密切相关。我相信,要不是真我拖着又踢又叫的我,要我尊重它的天性跟需要,强押我在生命的生态系统中找到属于我的位置,并且在像是永恒的恋人争吵中,找出我跟体制机构的恰当对应关系,这一切是不可能发生的。要是我不听真我之言,因恐惧而麻痹,继续“蹲守原窑”,我今天一定是迷失在痛苦之中,不可能服务我所关心的世界。 罗莎?帕克思的立场既鲜明又富勇气,我的过程则是迂回曲折、跌跌撞撞。有些旅程是直截了当的,有些旅程则是拐弯抹角的;有些旅程很壮烈,有些则令人畏惧,毫无章法可言。然而只要老老实实地走过,每一段旅程都是一个机会,带领我们走向个人深度喜悦与世界深度需求相结合之处。 萨顿提醒我们,真我的探寻之旅“旷日废时、物换星移”。这个世界需要有耐心与热忱去进行这趟旅途的人,不单是为了他们自己,也是一种社会的行动。这个世界仍在等待我们去探索——发现来自你、我、大家,乃至植根于天地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