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全世界的财富引擎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华商。上百年来,华商以勤勉俭朴守信而闻名,更以与时俱进的敏锐、持续不懈的创造和骄人的业绩向全球工商界展示着独特的魅力。从传统的餐饮服务、商贸制造业,到迅速崛起的高科技、新经济产业,处处活跃着华商华人的身影。从欧亚大陆、到远涉重洋的美英巴西,他们的足迹遍布世界—毋庸质疑的,今天,华商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财富引擎。

  1、新加坡首富郭令明

  《福布斯》杂志2004年第一次公布了东南亚富豪名单,地产业和酒店业大亨、丰隆集团主席郭令明以28亿美元的个人资产成为新加坡首富,并在排行榜上名列第三。

  今年62岁的郭令明,祖籍福建同安,是新加坡丰隆集团创始人郭芳枫的长子,10年前接管集团。郭芳枫1911年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庄户人家,14岁那年抱着一卷草席到新加坡谋生,白天在五金店当学徒,晚上去夜校补习功课。后来与三个弟兄一起开办了名为"丰隆"的小店,半个世纪后,丰隆成为亚洲最大的华商财团之一。

  2、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

  郭鹤年

  东南亚首富

  年龄:82岁

  企业:郭氏集团董事长

  财富:53亿美元

  华裔背景:

  郭鹤年祖籍中国福建福州。父亲郭钦鉴1909年漂洋过海来到马来西亚白手起家。在这种家庭氛围下成长的郭鹤年继承了中国人刻苦耐劳、节俭简朴、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郭鹤年多次强调:“母亲对我今天的成就功劳甚大,也是影响我一生最大的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郭鹤年把投资重点放到了故土中国,同时热心公益,向“希望工程”捐赠5000万元。他曾表示:“我的心分成两瓣,一瓣是爱我生长的国家,一瓣是爱我父母生长的家乡。”

  3、菲律宾首富陈永栽

  LucioTan

  陈永栽

  菲律宾首富

  年龄:71岁

  企业:菲律宾联合2银行、菲律宾航空公司的董事长

 财富:19亿美元

  华裔背景:

  陈永栽1934年出生于福建晋江,3岁跟着父母到菲律宾谋生。虽出身贫寒,但自幼秉承母训,喜爱钻研中华文化,从小就养成了学习中国诗词典籍的习惯,可以整篇背诵《孙子兵法》和《论语》,并常运用这一宝库中的哲理去处理面对的商业疑难,为他如今成为一名成功的儒商打下深厚的基础。目前中国内地是陈永栽的主要投资区域,分别集中在房产、金融、啤酒三大产业。他对海外华文教育倾注无数心血,近5年来,他已资助两千多名菲律宾华裔学生来华短期培训。

  4、新加坡富豪林爱莲

  OliviaLum

  林爱莲

  年龄:45岁

  企业:新加坡凯发集团总裁

  财富:2.4亿美元

  华裔背景:

  1961年生于马来西亚的林爱莲是个华裔孤儿,一位好心的华裔老妇人收养并用爱培养出热爱生活、坚强好学的她。直到今天,林爱莲仍保持着简朴的生活,最大的开销,是在资助退休老人、儿童和教育方面的慈善事业。她领导的凯发集团也在不断推进中国内地资源型缺水城市的水资源再生项目。从最初让婆婆住上大房子单纯的愿望到如今推动“水资源再生”的宏景,齐家济世的华人企业家情结在林爱莲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5、泰国总理他信

  ThaksinShinawatra

  他信

  泰国连任总理

  年龄:56岁

  企业:创立西那瓦电脑公司,拥有泰国最大电信企业

  财富:13亿美元

  华裔背景:

  他信中文名叫丘达新,是泰国第四代华裔。曾祖父1908年从潮州迁徙而来,母亲是梅州客家人,幼年到泰国。谈到自己成功的原因,他说:“其中靠的就是客家人经商的良好品德,靠诚信发家。这是客家上祖传下的最宝贵遗产。”他还说自己崇尚儒家的忠和孝,忠于国家、人民,孝敬父母祖宗。作为华裔,他信非常重视对华关系,近几年来,他信一直致力于推动地区合作,并希望加快东盟—中国自贸区谈判进程等。

 6、英国茶商叶焕荣

  在英国生活的华人,没人不去荣业行,也没人不知道荣业行老板叶焕荣。他是第一个进入英国富豪排行榜的华人,也是英国华人中的传奇人物。

  据《环球时报》报导,叶焕荣出生在广东东莞,爷爷那一代起开始出洋打工,远至加勒比;父亲上世纪40年代荣归故里,置下田产,盖了新房。但由于连年战乱等原因,叶焕荣在香港读完高中后,不得不开始从头奋斗。

  荣业行在英国最主要的三大城市伦敦、伯明罕、曼彻斯特,拥有4间连锁超市,雇员超过300人,为英国2000多家中餐馆和零售店提供商品,年营业额7000万英镑。每个超市的商品都在2500种以上,不仅油、盐、酱、醋各种调料都有,还有中国蔬菜、速冻食品、传统小吃和厨具。伯明罕的荣业行总部更是一个集中餐、诊所、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多种服务为一体的中心。在英华人再也不用为思念中餐而发愁了。

  7、矽谷有位“华人创业之神”

  陈五福2002年被美国创投杂志《RedHerring》选为全球十大创业家,美国光纤协会还颁给他终身成就奖。陈五福的亲切和率真,很难让人把《华尔街日报》财经版上对这位创业家的赞扬和他个人的成就连在一起。矽谷当地华人形容陈五福为“华人创业之神”。

  1985年他在美国东部波士顿起家,陈五福以一名无名小卒的身份,连续开创三家公司都炙手可热,很快就被买走。由他所开创的第二家公司Cascae被买走上市,市值一度高达100亿美元。1995年陈五福的第四家公司还未开创,美国网路设备巨人思科就急着问陈五福谈买第四家的创业构想,并立即要跟陈五福合开新公司。不到六七个月,就把新公司买走,并把陈五福请去当思科的技术副总经理,把他“绑”在思科一年,以确保他能继续让新公司的产品生产出来。陈五福因此成为思科第一位华人副总经理。

  8、西班牙中餐馆发展提速

  他被称为西班牙的“中餐馆之父”是众所周知的。在古老而美丽的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数万华侨无人不知他的名字,几乎每一家中餐馆都曾经直接或间接地受惠于他的无私帮助。他就是欧洲青田同乡会会长、西班牙青田同乡会会长、西班牙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陈迪光。

 在陈迪光的带动下,西班牙的中餐业发展十分迅速。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期,被当地华侨称为中餐业的黄金时代,尽管此时华人大量涌入,中餐馆如雨后春笋,但西班牙人吃中餐仍经常需要排队等候。西班牙华人的事业以中餐业为基础得到了蓬勃发展。这种蓬勃发展虽然有西班牙经济复苏的因素,但与“中餐馆之父”陈迪光的无私帮助与奉献是分不开的。他的餐馆成了“西班牙中餐的龙头”,有人还称其为“西班牙中餐的黄埔军校”。

  9、瑞典华人旅行社有商机

 华商:全世界的财富引擎
  据统计,2002年访问瑞典的中国人已达5.5万。以福利模式闻名世界的北欧,终于向中国人揭开了它的面纱。瑞典一些有眼光的华人,便先以导游的身份进入这一行业,再渐渐地独立成立公司。目前比较大的有翡翠、莲花等旅行社。从事这一行业的华人对瑞典和中国社会都比较了解,并有很好的人脉关系,了解国内的需求,同时能联系一些瑞典最对口的部门来接待,让代表团能够不虚此行。

  10、荷兰华商造“海上皇宫”

  毕先生的海上皇宫是一座船形中式建筑,位于中央火车站东侧,常年停靠在运河边。这个酒楼对外营业部分有两层,能容纳600人同时用餐。

  毕传友是荷兰最著名的华商,作为侨领,他在欧洲也很有名。毕传友祖籍山东,生在深圳,20多年前来自香港。1984年底,他与一位黄先生合股开了这家酒楼,他坚持向客人提供“正宗粤菜”,由于地理位置好、建筑有特色,市府支持使得“海上皇宫”多年来生意兴隆。

  11、菲律宾华商建零售王国

  尽管菲律宾宏观经济不景气,华商施至万先生则是逆境突起的零售业巨人之一。施先生在马尼拉的办公室里,摆设着一只雄鹰标本。他说过,“我相信应该有异常坚强的个性和锐利的眼光”。雄鹰的寓意再明显不过了。他本人也因此成为菲律宾零售业之王。

  尽管已经年逾古稀,他仍然驾驭着这个零售连锁企业的庞大王国。“梅伽贸”购物中心连销企业、鞋庄超级市场连销企业以及鞋庄控股有限公司是他的三驾马车。在他众多的购物中心和超市内,每个周末都有大约200万人次前往购买物品。位于大马尼拉市曼达卢永镇的全空调型“梅伽贸”超大型购物中心更成为远近居民周日举家出行和购物的惯常目的地之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23209.html

更多阅读

李晓华:我的财富密码

人的一生可以拥有的物质,他似乎都已经拥有,年逾半百的他依然喜欢忘我的飙车,喜欢和朋友大碗地喝酒,青春的激情依旧在他的血液中涌动,他那自信的眼神中透出的是一种力量,谈笑间流露出的却是自然的亲和力,这就是独具魅力的李晓华风格。他认

无锡尚德施正荣:一介书生的财富传奇

编 者 按:他创办了太阳能电力领军企业——无锡尚德缔造了民营企业的成长神话。他是拥有十多项太阳能电池技术发明专利的科学家。他是第一位入主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中国民营企业家。  他是身着朴素、举止儒雅的中国新首富。他从一

黄鸣:全世界的同行都称他为“太阳王”(四)

皇明是这么为消费者算账的:冬天或阴天日照少,小规格太阳能热水器就没有足够的热水,无法使用,而大规格产品就毫无问题,无论冬夏,天天有足量热水用,反而降低了它的使用成本,为消费者省了钱。 这次冒险再次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市场销售一片火爆

第44节:新能源:新的财富之源与新的世界体系(22)

系列专题:《重新定义我们的生活:低碳之路》  周小川眼中的这个超主权储备货币,目前的最佳候选者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969年创设的特别提款权(SDR),“SDR的存在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供了一线希望。”SDR亦称“纸黄金”,因为它是IMF

第43节:新能源:新的财富之源与新的世界体系(21)

系列专题:《重新定义我们的生活:低碳之路》  20世纪90年代以后,强势美元格局下出现了“新特里芬悖论”。最早提出“新特里芬悖论”的国际清算银行亚太代表处首席代表罗伯特?麦考利认为,美国通过相对安全的负债来吸引东亚资本,弥补美国

声明:《华商:全世界的财富引擎》为网友旧梦如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