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解读中国经济迷局:中国这些事儿》
成立于1911年的香港大学是香港本土历史最悠久的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成立于1956年。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于1963年。除此以外,香港其他高校均成立于20世纪末期。但“年轻”并不能阻止香港高校迅猛发展的势头,它们以超乎常人想象的速度,招揽了世界一流师资力量、吸引了来自全球的优秀学生。在港大2004~2005年度的官方资料中,在1万多名在校生里,有超过1000名的非本地学生来自世界上35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香港高校在科研成果、学生就业等各项硬指标上都占领了各类名校排行榜的一席之地,并逐渐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的学术活动中心之一,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学术互动紧密。国际权威教育人士曾多次用“奇迹”来评价香港高校的迅速崛起,而众多文化学者也表示,香港高校的高速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引领了香港文化的复兴。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港校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异军突起? 嘉宾熊丙奇:成就一个大学肯定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我觉得归结起来有几个方面,第一,香港这个地区重视教育。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是比较大的,香港要聘请一流的师资,肯定是要用国际视野来选择优秀人才,而如果没有一个很高的薪资待遇,很难聘请到非常优秀的师资。据我了解香港有些学校的薪资并不比美国的学校低,这个确实要有经费支撑,否则学校的发展肯定会受到一定的阻碍。第二,就是有一个很好的制度,可以保证这个学校的良性发展。很多教育措施、教育理念,在不良的制度下可能会扭曲。还有就是导师制,内地的研究生导师制一直都做不到,一个导师带100多个学生,而在香港地区本科阶段就已经做得非常好。真正的大学里面对学生最有帮助的,就是与老师的交流,香港高校里这样的交流基本是一周有一次;如果老师和学生之间没有交流,那基本上这个大学就已经变成了一个工厂、一个学店了。 香港的高校从2003年开始在内地放开招生,现在六年的时间过去了,内地学生赴港就读,也经过了一个从盲目地崇拜到理性回归的过程。不管如何,港校所带来的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教育理念的良性竞争,都是我们这个前进的社会所必须的。 “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的这句话道出了人才在国家竞争中的重要作用。未来的国际竞争为人才的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新的标准下,中国能否积极主动地进行教育领域的改革,培养出更加适合未来社会竞争的人才,成为决定其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 背负着国家希望的中国教育能否在新时期完美转型,还有待时间的论证,唯一确定的似乎只是中国参与世界竞争的勇气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