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解读中国经济迷局:中国这些事儿》
嘉宾韩晓平:我先讲一个故事:丘吉尔最早当英国海军大臣的时候,把英国所有军舰都改成烧油,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他就胜了,因为德国的军舰是烧煤,煤要先点火,两三天锅炉才能达到温度再出航,所以非常不适合。英国烧油以后启动速度非常快,军舰上可以装更多炮弹,装更多的水,可以续航更远,所以在一开始就决定了胜利。
![第27节:面对危机的中国(2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3500066828062.jpeg)
但是英国所有的油从伊朗或者从苏伊士运河运过来非常远,而且整个运输线都暴露在被攻击的范围之内,所以英国的石油安全、能源安全问题很严重,丘吉尔后来提出一个多元化概念——要保证安全,必须多元化。 对于中国来说只有渠道多元化我们才能保证安全,而且只有多元化了,你才有更强的议价能力。 对于中国的新石油战略来说,不光走出去要多元化,我们的运输渠道也要更加多元化。 嘉宾韩晓平:马六甲海峡一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它是油喉、黄金航道,很容易被恐怖分子袭击。前段时间海盗不断袭击,也有人说背后是美国操纵的,是为了检查北朝鲜的船到底有没有违禁武器,有没有核装置。 嘉宾李晓宁:战争这个东西再过200年可能都消失不了,但是战争形态会发生变化。以前2000年的战争都是以战略性战争为主,现在通过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包括科索沃新军事变革,产生一个新名词叫做控制性战争,就是不一定去占你的领土,但是在你的要害之处实施精确打击控制,就可以让这个国家瘫痪。控制性战争就要找节点。直布罗陀海峡、马六甲海峡对于军人来说都是良好的控制点。如果一条通道只属于一个军事控制点,那就是很难受的一件事情。 新加坡海峡的菲利普斯航道,是马六甲海峡的最狭窄航道,仅2?8公里宽,很容易发生撞船、搁浅、泄漏等事故,时不时还有海盗出没。一旦马六甲海峡因意外而被封闭,全世界约50%的船舶只能绕道,带来巨大的运输成本。我们的石油运输就会受到影响,并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 金融危机不仅为中国石油企业提供了走出去的机会,也给了中国“贷款换石油”的契机。2009年2月17日,经过近5个月在谈判桌上的鏖战,中俄双方终于正式签署“贷款换石油”的合同。根据协议,中国将向俄罗斯提供总计250亿美元的长期贷款,采取固定利率,约为6%;俄罗斯则以石油为抵押,以供油偿还贷款,从2011年至2030年按照每年1500万吨的规模向中国通过管道供应总计3亿吨石油,石油价格以俄石油运到纳霍特卡港口的价格为基准,随行就市。 嘉宾李晓宁:自从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经济大大衰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靠骨架撑着,而石油是它重要的骨架。为什么普京上台以后迅速把霍多尔科夫斯基这些石油寡头控制起来?就是由国家来控制最重要的资源,保证国家不垮台。 嘉宾韩晓平:金融危机的时候国际油价暴跌,跌到30多美元。俄罗斯现在唯一就是靠这点油挣点钱,因此整个国家经济支付出现很大问题,再加上这段时间一不留神外资大量抽逃,还有格鲁吉亚战争以后西方国家就是想整它,所以整个经济出现很大问题。这个时候如果中国给它一些资金,它可以继续用于石油勘探开发投入。因为对于全球来说,油价暴跌或者油价暴涨时,影响最大的是在石油勘探开发方面的投入可能会减少。如果这时候减少,我们现在可能看不到影响,但是影响的是未来。等到经济再复苏的时候,因为前两年石油勘探开发投入不足而导致后继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