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节:面对危机的中国(12)



系列专题:《解读中国经济迷局:中国这些事儿》

  降低行政成本已刻不容缓。和民意对称起来,我们每一分钱都来自人民,每一分钱都应该让人们知道是怎么用的。一方面需要降低政府的行政成本,另一方面还要提高政府的效率。

 第18节:面对危机的中国(12)
  嘉宾宁向东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事实上中国还是一个政府主导型的国家,政府在经济中扮演着比较重要的角色,这不仅从政府投资拉动经济的比例上可以看出来,同时我们看到很多事情如果政府不出面,单靠经济、靠自然的法则、规律没法解决。在这种情况下,2009年是9500亿元的财政赤字,大规模的政府支出,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我觉得除了降低成本,如何提高政府使用人民财富的效率和准确性也很关键。

  嘉宾迟福林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我给出一个书面建议,把明显降低行政成本作为我们反危机的重要举措之一。第一,要把明显降低行政成本放到应对危机成本下,我们公共支出大量明显增加,政府工作报告决定2009年有9500亿元的财政赤字。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而政府成本又居高不下,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更重要的是,这样一个矛盾会使得老百姓想到,公共财政大量支出的时候政府的效率会怎么样?会不会因为公共财政的支出捞取个人好处,加大行政运行的成本,所以把降低行政成本放在防危机的背景下第一有利于增加公共财政支出,第二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增强老百姓对于政府的公信力。

  2009年是一个转型年,政府在民生方面的投资很大。人们更多地担忧政府节约只是一个噱头或者虎头蛇尾。今年打出“经济不好,政府节约”的幌子,明年经济复苏时又开始铺张。

  嘉宾迟福林:在我们某些行政行为缺乏广泛、严格的社会监督情况下,到底我们的投资效率会如何?投资的效果会如何,这是大家共同担心的事情。所以,我们现在需要做两方面的事情:第一,短期投资不要为中长期发展造成更大的困难;第二,执行过程中的公开性和严格监督。

  类似地方政府公款旅游的事情,这种现象不是个别的,也是这些年积累下来的问题。这就取决于下一步整个行政体制改革,能不能达到原来大部分行政范围内的决策、监督制约,能不能使短期制约成本的问题制度化,能不能在反腐败问题上一要有力度、二要形成相应的制度和法律。

  行政成本“瘦身”的呼声越来越高,在很多地方却“雷声大,雨点小”,屡屡遭遇“瘦身”短板。处于经济转轨期的中国,“强政府、弱社会”的权力分配格局,在给予了政府政治权力的同时,也无形中放大了政府动用财政资源的权力。因而,要提高政府资金分配的透明度,打破行政成本过高的玻璃门,就离不开来自权力部门和社会舆论的监督。

  嘉宾迟福林:我们现在以权力制约权力十分重要,总理讲到投资到哪儿审计到哪儿,在我们现在制度、法律建设不完善的情况下,以权力制约权力是有局限性的,一定要和广泛的社会监督相结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23697.html

更多阅读

第28节:面对危机的中国(22)

系列专题:《解读中国经济迷局:中国这些事儿》  俄罗斯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没有钱,整个国际支付都出现问题的时候,中国给了它一笔钱。这笔钱拿石油作为抵押,如果没有钱还就用石油来偿还。价格本身还是按国际油价确定,所以表面上看是石油

第27节:面对危机的中国(21)

系列专题:《解读中国经济迷局:中国这些事儿》  嘉宾韩晓平:我先讲一个故事:丘吉尔最早当英国海军大臣的时候,把英国所有军舰都改成烧油,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他就胜了,因为德国的军舰是烧煤,煤要先点火,两三天锅炉才能达到温度再出航,所以

第26节:面对危机的中国(20)

系列专题:《解读中国经济迷局:中国这些事儿》  我们喝水之前一定要往后看,这种塑料瓶子后面有一个三角,里面有“一二三四”。实际上我们现在喝水用的这种塑料都来自于石油,都对身体有很大的影响,一超过70度就会释放有害物质。  我们

第25节:面对危机的中国(19)

系列专题:《解读中国经济迷局:中国这些事儿》  第二个层面,新加坡这些公司主要不是资源类的公司,它是一个中转公司。比如新加坡有很多油库炼厂,又处在印度洋、太平洋和我们南海交界的马六甲海峡,很多的码头资源都可以使用,是一个很好的

第24节:面对危机的中国(18)

系列专题:《解读中国经济迷局:中国这些事儿》  其次就是非洲。我们老一辈领导人在那儿经营50多年,非洲是未来很大的希望,因为那里有大量的石油资源,特别是几内亚湾,这个区域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一个石油基地。这里的尼日利亚、安哥拉以及

声明:《第18节:面对危机的中国(12)》为网友炫丽德青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