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解读中国经济迷局:中国这些事儿》
第二章 面对危机的中国 9500亿元,财政赤字的底限在哪里 雅各布?布克哈特在《论历史和历史人物评价》中指出,“国家因政治的、战争的以及其他更高的理想和‘进步’而招致债务。……假想未来将会给予这种关系永恒的荣誉。国家已经从商人和实业家那里学到如何利用信贷”。 当国家学会利用信贷时,就有了财政赤字。 财政部公布的我国财政收支状况的数据显示:2009年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下降了8?3%,财政支出却增长了34?8%,收支紧张的矛盾开始显现。事实上,从2008年10月份到2009年3月份的半年中,有5个月出现了全国财政收入同比下降情况,无论是下降幅度还是持续时间,都在我国财政史上罕见。处在经济危机中的中国,一方面是“逆周期”扩张性财政政策对放大支出的巨量要求,一方面是宏观经济下行造成的收入锐减,全国财政收支状况堪忧。 在2009年的“两会”上,中国政府通过了一个9500亿元的财政赤字预案。这打破了中国过去60年的赤字纪录,这么一大笔赤字是刺激经济的助推剂,还是杀伤力十足的“双刃剑”?
![第7节:面对危机的中国(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3500220143600.jpeg)
嘉宾李稻葵清华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主任,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财政赤字占GDP的3%这个水平非常低,印度长期保持5%~7%的财政赤字,美国政府过去三四十年以来,绝大部分年份处于财政赤字,一般是3%~5%,2009年将达到7%~8%,甚至更高。 另外,我们不能只谈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我们应该站在更高的层次替中央政府算一笔资产负债账。一个主权政府,既有负债,也有资产,我们要关心的是资产与负债对比。中央政府手里有大量国有企业的股权,这个股权按照当前市场价格来算,轻而易举会超过财政赤字的负债。 金融危机之后,很多政府在搞大规模赤字预算,以通过这种方式刺激经济发展,但是,稍有不慎,金融危机有可能演化为财政危机。很多人也在担忧,中国会不会“按下葫芦浮起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