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本报对上海安帮天目西蝴蝶缝纫零件服务部的陈志宪经理做过一篇专访,详尽记述了陈师傅和他的设备经营部艰难的创业史。现在的陈师傅和他的服务部在业界已是小有名气。时隔半年,记者再次来到闸北大统路792>号,探访已“成名”的陈师傅和他的“小本生意”。
顾客当“监工”看到老朋友,陈师傅热情地迎了上来。记者还没落座,就被拉到一旁的零件储存柜前,“我又添置了好多零件,半年前我还不敢说‘家用缝纫机零件要是我这都没有,整个上海也别想找到’,现在说这话,我底气足了。”记者发现在原有的储物柜旁又多出了一排新的柜子,大致算算,店里的零件少说也有上千种之多。陈师傅说,这都要感谢顾客,自从媒体报道后,四面八方的客人都来了,也带了各种各样的缝纫机难题,新进的零件好多都是源于这种情况,是顾客在时刻提醒着他们补购零件。 客源又多分支 自从服务部被“曝光”后,请师傅们上门的顾客也不再局限于一些散客,越来越多的社区为了照顾小区里大量腿脚不便的老人,也对他们发出了邀请。每次去小区都要一次性维修或保养几十台老式缝纫机。渐渐地,店里的几位师傅也和老人们成了朋友。 陈师傅还告诉记者,有一批新的客源正在成熟。这些顾客只需要中小批量地购买零件,因为单子小,利润低,大厂一般不接。他们从媒体上知道这个服务部后,就想到这里来试试。这些大厂看不上眼的小生意对陈师傅的小小门市来说可算是大生意了,所以要多少就给多少。消息传开,这类的客人也就多起来了。 儿子成了义务接线员 记者在采访时注意到,门市的客人源源不断,记账的小本也已经是密密麻麻。陈师傅说,今天生意只能算马马虎虎,要在周末,就忙不过来了,得请以前缝机厂的同事过来帮忙。儿子在双休日也得过来当接线员,要有咨询的就及时解答,要求上门的就记下地址和电话,以便再联络。儿子也成了安帮天目西蝴蝶缝纫零件服务部的义务接线员,生意红火的程度可想而知。
利润虽小,乐在其中
谈话进行中,陈师傅突然话锋一转,说:“这样的小本生意不是谁都能做,要做得好更是难上加难。”可以想象,一个面积仅为十几平方米的小店,能招来北京、天津,甚至哈尔滨的顾客,是多么不容易。之前也有朋友劝他乘着媒体宣传的势头把生意做大,几块钱的小生意就甭做了。可陈师傅不愿意,他说,“在我心里,生意不能以利润来区分大校不管别人怎么看,我很看重顾客千里迢迢来找我的这份信任感,最重要的是我喜欢同这些小巧的零件打交道,空闲的时候把玩一下也是一种乐趣。别看零件小,它们却有神奇的力量,能让缝机缺了它不行,有了它却能活动自如。我在享受中工作,在工作中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