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成功的秘密:墨菲心想事成法则》
◆ 晚秋时节,夕阳绚烂无比。正在砍生壁炉要用到的木柴,微微出了点汗。爱妻正在用自家种的玉米和邻居送来的蔬菜大显身手,准备做出一顿丰盛的晚餐。 正因为睡前有了如此具体的想法,所以才能奇迹般地实现他的愿望。 25 祈祷有方 在此,我想就墨菲法则当中的盲点作详细阐述。 读过墨菲的著作的人都经常问我这样一个问题:“墨菲的书里会频繁出现‘上帝、祈祷’等词汇,那么是不是没有信仰的话就没有效果呢?” “我是无神论者,看了墨菲的书,总有一种莫名的抵触感。” 的确如此,翻开墨菲的著作,会看到不少“祈祷、上帝”等字眼,再加上这些词汇与潜意识混同的记述方法,对于并非是渗透着基督教教义文化的日本人而言,会对某些方面难以理解。著作中的某些内容甚至满篇都与上帝等词汇有关,连我都不由得困惑起来。

不过,由于墨菲长期从事牧师一职,再加上他的著作都是以养成祈祷习惯的欧美人为适读人群,因此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可以理解的。 当然,并不是说墨菲的书就不适用于我们这些没有祈祷习惯的人。倘若按如下解释理解的话,你就不会再有疑义了。 ◆ 潜意识——个体潜意识(习惯之心) ◆ 上帝——集体潜意识(荣格所说的集体无意识) ◆ 祈祷——想法(成像法) ◆ 神的指引——集体潜意识的作用 不过,对上帝和祈祷这类词语没有抵触情绪的人也可以把它当做想法的一环,从日常生活中获取祈祷。当然,这并不是逼迫,仅仅是建议,没必要纠结于态度和场所,哪怕是依靠外力也没关系。 然而,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注意,祈祷这一行为不能只模仿形式,只有从心底祈祷才能收到回报。就像你虽然在祈祷“希望工作能顺利进行”,但你的内心深处持有的却是“唉,现实还是很残酷的啊”这种怀疑的态度,潜意识就会优先接收你内心深处的真正想法,照这种情况发展,事态是不会有好转的一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