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沛是厦门一民办学校的校长。这个学武出身的校长的成长和创业经历感动了我,而他的就业以及创业的一些理念更是让我受益匪浅。结束采访时,我说,你给年少的我上了一课,让我明白了――一个学武者成为一校之长的成>长经历
成长从独立开始 小时候,沛喜欢上武术课的理由很简单:父亲体重不足60公斤,力量却很大,可以推动600多公斤的单轮车。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小时候看到的一些武打影视剧影响了他,让他从内心深处就深深喜欢上了武术。 那时候,其实沛也没有得到专门系统的武术方面的指导培训,只是缘于“自身好动”,可就是这么一好动,到了12岁的时候,沛就可以举起50多公斤的土制杠铃。 初中毕业时,沛考上了尤溪师范体育班武术专业。由于父母不敢乘车,沛是独自一个人到学校报到的。他的这一“举动”引起了班主任以及学校一些领导的注意,因为离开家乡,独自到学校报到的学生沛是惟一的一个。尽管在班里不是最优秀的,但沛就当上了班长,而且一当就是三年。沛说,这跟他的独自到校报到,得到班主任以及学校领导的欣赏不无关系。在尤溪师范,沛6个寒暑假都没回家,而是留在学校里专心学习武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沛成了全校的武术尖子。创业从白手起家 然而事与愿违,1992年从尤溪师范毕业时,学习武术的沛却被分配到一所小学担任语文老师。沛就想,自己学武却教文,专业不对口,不但夙愿难圆,而且多年来卧薪尝胆学来的武术可能被荒废了。于是,沛不改初衷,利用业余时间从自己的弟弟教起,进而在家乡周围4个村组织业余武术训练班,引导50多名武术爱好者练武,迈出了他武术教育或者说创业的第一步。 创业初期是艰难的。没有资金,沛只能把庭院或谷场作为露天练功场,传授武术。那阶段,他白天到小学上班,晚上在几个村来回奔波,沛经常因工作量大、睡眠不足而虚火上升、牙龈出血、口舌生疮。如遇大雨,一手扶自行车,一手拿伞,嘴里含着手电筒,风雨中在4个村来回奔波。这样的情景,十几年后的今天,沛仍然历历在目。随着业余武术班的声名远播,四乡八里,慕名而来要求练武的人越来越多。于是,沛萌发了“开设武馆,培养武术人才”的念头。由于没有资金,他举债贷款;没有练功场所,他搭盖起简易房当练功房;买来旧毛毯作地毯,租用10间民房当学员宿舍;没有训练器材,自己制作杠铃,缝制沙袋、沙绑腿。功夫不负有心人,1993年,沛开设了厦门第一家经省武术院正式审批的武术馆。
成长是不会被掠夺的财富
从自发组织创办业余的武术培训班,到开设武术馆,再到创办武术学校,直至如今的文武学校,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沛在这一创业过程中,品尝了太多的酸甜苦辣,所以沛对创业有着很深刻的感受。创业时一定要有积极的心态,要专心,要有再学习的动力。沛表示,这一切都是为了自身更好的成长。他认为,一个人的成长和成熟更多地来自时间与实践,因为时间与实践最能练就一个人的综合成熟度。他说,“自身成长是永不会被掠夺的财富”。沛说,其实每个人的智商都差不多,是综合成熟度影响着情商的发展,而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情商发挥着80%的作用。“一个人才的重要特征就是形成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思维体系,练就一眼识别物质本质的能力”。当有求职者到他学校应聘时,沛都要给每个人20分钟的面试时间。他认为,自己在这20分钟里差不多是跟他们做就业前的有效沟通。在这20分钟的“就业培训”里,他除了会给求职者讲述一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会重点给他们强调一个人自身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就业前的心态辅导:如何把学校所学知识转变为企业所需求的知识,渴望融入团队和所服务的企业文化,自觉接受思想变革。 沛说,读人如读书,结交一个积极的朋友圈子,对自己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交换一个苹果,各得一个苹果,交换一个思维各得两个思维。” 创业成败:不要急于下定论 怎么看待大学生创业?陈充沛认为,大学生独立创业成功与否有很多标准,短期的经济效益只是其中之一。大学生创业要有平常心,自身成长才是最大的收获。他认为,企业应处在一个不断升级的过程,一个企业要大约经历10年才能成熟。在短期内,一个企业不可能有充分的文化积淀,而没有文化底蕴的企业就没有生命力,所以不要急于给大学生创业的成功与否下定论。 “思路决定出路,性格决定命运。一根链条,最脆弱的一环决定其强度;一只水桶,最短的一片决定其容量;一个人,性格最差的一面阻碍其发展;一百个优点常常毁于一个致命的缺点。”这是陈充沛送给他们学校所有行政人员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