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节:美国的大学语文教科书



系列专题:《中国教育对比美国的缺陷:培养精英》

  美国的大学语文教科书

  我作为在中文世界和英文世界都写作的人,真心的体会是语言是表面,思想才是本质。你怎么写说明你怎么想。写英文和写中文,遵循的是一个规则。只不过人家那里写作受重视,大家钻研这些规则。我们这里则似乎认为在中文系里教书的人都懂写作,根本没有人管这些小规矩。更重要的是,人家的语文强调表达思想,我们的语文强调抖搂学问、炫耀文化;用更不好听的话说,就是读书人在那里摆谱儿:看,我懂这么多,还是信我的吧。

  2005年底《新京报》上关于大学语文的讨论,让我想起了美国一本最畅销的书。

  这本书名字叫《风格的要素》(The Elements of Style),我手上有的第三版,是最小开本,正文仅85页。而最初的版本,仅43页。这本书,是康奈尔大学教授小威廉·斯特伦克(William Strunk Jr.)在上个世纪初讲授"大学语文"(课程代号是English 8)的私印教材。他骄傲地称之为"小书"。1919年上过他的课的学生、知名作家E.B.怀特(E.B.White),在1959年应约将这本"小书"编辑公开出版。第一版就印了200万册。可是有个评论却惊呼:"这样的书竟然仅仅印了200万,说明许多人根本没有看到。实在是太糟糕了!"后来不断重印,成了美国人写英文的圣经。现在到底印了几千万或者更多,我也无从查证。但是,我在美国读这么多年书,所碰到的英文老师或帮我改英文的同学,没有人不看这本书的。

  这么一本神奇的小书,塑造了英语的历史,对美国现代的英文写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那么,翻开看看,里面究竟写了什么呢?小威廉·斯特伦克当年那43页,是书的核心,讲的无非是三件事:清晰、精确、简练。且举几个例子。

  书中的第十四条写作规则,是"要用主动语态,避免使用被动语态"。例句是:

  1.我将会永远记住第一次对波士顿的访问。

 第55节:美国的大学语文教科书
  2.我第一次对波士顿的访问,将会被我永远记住。

  第一句写得明显比第二句好,因为主动语态更直接、有力。

  与此相关,第二条规则是"用肯定句,避免用否定句"。例句是:

  1.他不认为学习拉丁文是一个运用时间的好办法。

  2.他认为学习拉丁文是浪费时间。

  这两个句子,显然第二句好得多。第一句话把能用肯定句法的话用否定句法说,显得逃避、躲闪,影响了句子的清晰度。

  这些看起来是小节,但要在文章中始终贯彻非常困难。因为这样的句法,逼着作者把话讲清楚。而实际上,许多作者写文章,并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举个例子,如果你写这么一句:"他被认为是在作秀。"这种被动语态,忽略了谁认为他在作秀。主动语态,则逼着作者回答问题、拿出证据:究竟是谁?这样,文字就变得具体,避免了含糊不清。

  这当然不是说不能写被动语态,不能用否定句。这些原则只是告诉我们:能不绕圈子就不绕圈子,直截了当地面对读者。我学习写英文这么多年,受益最大的就是这些规则。其他还有"尽量避免写长句子、复杂句,要写简单句"等规则。真正能把复杂的思想用简单的句子表达出来,那才是最典雅的英文。

  这些跟我们的大学语文有什么关系?我作为在中文世界和英文世界都写作的人,真心的体会是语言是表面,思想才是本质。你怎么写说明你怎么想。写英文和写中文,遵循的是一个规则。只不过人家那里写作受重视,大家钻研这些规则。我们这里则似乎认为在中文系里教书的人都懂写作,根本没有人管这些小规矩。更重要的是,人家的语文强调表达思想,我们的语文强调抖搂学问、炫耀文化;用更不好听的话说,就是读书人在那里摆谱儿:看,我懂这么多,还是信我的吧。

  我出去读了这么多年书,捡起中文来写的第一本书,就叫《直话直说的政治》。所谓"直话直说",就是受这些年英文训练的影响。记得有一次教一个英国人汉语,讲的是一位著名香港作家的文章。这个英国人汉语程度很低,但英文非常出色。讲到一段,碰到一个"进一步地说",她马上提问:这里的文字上下看不出递进的意思,为什么要用"进一步"?我仔细一看,果然没有必要,用了反而把文章的意思搞乱了。这件事情给我震动很大:一个汉语这么浅的人,居然给我们的大作家改作文,而且改得头头是道。这是为什么?看来还是人家的语文训练严格。你跟这种人交流,发现人家每句话都简单明了,没有任何不相关的包装。人家那里比的,是看谁能把最复杂的问题用最简单的语言说清楚。我们这里则比的是看谁能把一件简单的事情说得天花乱坠。大学语文的问题本来很简单:写文章、讲话要简练、清晰、达意,以最有效率的方式传播信息、交流思想。而温儒敏教授建议大学语文讲些《孙子兵法》、《九章算术》等,其实还是一种包装心态,要让大家显得有文化一些。如果这样训练学生,大家写作就更要漫无边际地引经据典、摆自己有学问的谱儿,却忘记了实际要讲的内容。大学语文既不是传统文化课,也不是文学课,而是语言课。我很奇怪,为什么这个问题谈了这么久,居然没有人出来写类似《风格的要素》的那样一本"小书"?舍此而夸夸其谈文化传统,是否有些不务正业?如果老念念不忘遗产,忘了现实的生活,那就真等于给大学语文送葬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26103.html

更多阅读

第14节:高等教育的产业化与大学校长

系列专题:《中国教育对比美国的缺陷:培养精英》  高等教育的产业化与大学校长  美国的大学受两个传统的影响。一是来自英国的盎格鲁-撒克逊传统,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和社会技能,强调教师和学生个人间的交流,在形式上是以寄宿本科生学

第11节:美国大学的成就与危机(2)

系列专题:《中国教育对比美国的缺陷:培养精英》  除了这种精英教育外,对美国大学体系的评估,还要看其社会效益。在这方面,美国的大学也许更是鹤立鸡群。在美国,大约有1/3的适龄人口在大学读书。在这些人中,又有1/3会读研究生学位。高等教

第4节:美国的大学改革(3)

系列专题:《中国教育对比美国的缺陷:培养精英》  维德的解决方案很简单:断绝对大学直接的公共资助,把钱直接用教育券的形式给学生,让学生直接去采购他们的大学教育。这样,大学就会直接面临市场,就会考虑降低成本,州立大学也应该因此而逐

第3节:美国的大学改革(2)

系列专题:《中国教育对比美国的缺陷:培养精英》  事实上,大学费用的上涨另有原因。不错,由于大学费用的上涨超过了家庭收入的上涨,美国家庭为了支付一个孩子上大学需要工作的时间越来越多。但这并不说明人们承担大学教育的能力越来越

第2节:美国的大学改革(1)

系列专题:《中国教育对比美国的缺陷:培养精英》  美国教育的新趋势  美国的大学改革  最关键的是一个道德问题:既然大学教育的奖赏那么丰厚,为什么一个不上大学的穷人要为一个上大学的富人的教育纳税呢?这是对政府资助大学的一个

声明:《第55节:美国的大学语文教科书》为网友短命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