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中国教育对比美国的缺陷:培养精英》
我相信,各大学都知道自己的主顾是谁,目前都尽量把老人和传统的学生分开,不让老人冲击正常的教学。我上课时碰到过几次这种老龄学生,他们举止都非常得体,从来没有打扰谁。而一个60多岁已退休的在读研究生,在读解西方抗议运动的历史时,讲起自己年轻时参加民权运动的经历,让后辈受益匪浅。其实,讲"二战"有经历过"二战"的同学在场参加讨论,这常常比一个大教授的存在更有意思。我倒是觉得,年轻人那种传统的自我封闭的文化不进行相应的调整,恐怕会浪费了向这些老同学学习人生的机会。 更为重要的是,现在的老人,多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生。当时美国的生育率正在走向低谷,所以这代人的人数比较少。然而,在"二战"后,美国出现了所谓"婴儿潮"的生育高峰,生育率提高了50%。从1946年到1964年,有7600万人口出生。这个数字超过俄罗斯和德国以外的当今欧洲任何国家的人口数。在十多年的时间内,这代人就要陆续退休。他们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受的教育普遍比较高,退休后更愿意回到大学读书。可以预料,到时候老年大学生的比例会进一步大幅度提高。因此,现在老年人在大学开辟的新边疆,不久会招来更多的"定居者"。如何把他们整合到现在的大学体制中,对未来美国大学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 怎么教育长不大的孩子
![第47节:怎么教育长不大的孩子(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3550415130823.jpeg)
我们的社会和大学,应该给临时辍学创造便利条件,应该鼓励在社会上奋斗的人回到学校接受"继续教育"。实际上,如果一些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大龄同学能够和刚刚从高中出来的学生坐在一个教室、住一个宿舍,彼此互相学习、激励,我们的大学教育质量,恐怕会有明显的提高。 大学教育的一个基本预设,是社会对人生的划分。在美国人常规的概念中,人生分为童年期,青少年义务教育期,如果上大学,毕业后才进入工作期,还要结婚生子,最后到了60多岁退休、进入老年。在这一旅途中,受教育阶段、工作阶段、退休阶段分得清清楚楚。因此,从18岁到22岁,一直是正常的"大学年龄"。 但是,现在美国社会的发展,开始打破了这样的分段。我在《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一书中对此有过初步的分析: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是世界工厂、制造业的中心。高中毕业后,大部分年轻人就在本地的工厂就职,终生不愁。因此18岁高中毕业就是受教育期、青春期的结束,成人期的开始。许多人20岁上下就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后来大学普及,成家立业推后,不过一般年轻人22岁左右大学也毕业了。富裕的父母,一路供孩子读书。但到了毕业典礼后的一个月,钱就断了:孩子算是变成了大人,要自己对自己负责。教育阶段虽然延长了,但还是和工作阶段截然分开的。 如今,美国正常的大学年龄正在演化为18岁到30岁。甚至有一个民调显示:美国大部分人认为26岁才是青春期的结束。最近美国的媒体捧红了一个大明星,威斯康星一所州立大学的学生。此公并无特别才能,但有些怪僻:1994年进大学后,就待着不肯走,至今已经度过了12年大学生涯,其间互联网崛起,IT泡沫破灭,他却仍然没有毕业。最近,以大学生为主顾的娱乐媒体公司国家讽刺文社(National Lampoon)为他支付学费,提供住房,刻意将他塑造成一个媒体的娱乐明星。大型饮料公司给他赞助。他出入一些最著名的电视节目,财源滚滚。在大学无忧无虑地混12年本身竟成了一个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