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美国名校扶贫斗富(2)



系列专题:《中国教育对比美国的缺陷:培养精英》

  更重要的是,哈佛最近的决定,以及普林斯顿2001年给所有需要资助的学生奖学金的做法,突破了扶贫的范围。美国平均家庭年收入为5万美元上下。年收入6万美元,已经属于中产阶级,很难算是贫困户。最近十几年,中产阶级一直在抱怨,百万富翁们上学花钱不在乎,穷人上学有人给埋单,唯独中产阶级需要承担相当的教育费用,养一个大学生最难。哈佛、普林斯顿这样的做法,等于给中产阶级传达了一个信息:我们绝不会忽视你们的利益。实际上,许多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的家庭,孩子上大学照样拿奖学金。

  许多美国人都明白,关键还是要孩子读书好。读书好就可以上名牌。越是名牌、学费越贵,奖学金就越多,需要的贷款越少,家庭的投入越少。进名校常常意味着享受免费教育,而且即使因为家境好些,需要自己支付一部分费用,常常也就花几千块,很少超过自己家庭收入的1/10。

  当然,哈佛最近的行为,不过是大学争夺贫困生和下层中产阶级的"军备竞赛"的一个小段落。大家日后还会层层加码。名校通过扶贫来斗富的好戏,也许还在后面。

  大学要培养未来的领导阶层--寄宿学院与中国对"世界一流大学"的误解

  学生通过集中住宿,培养共同的社会理想、公共责任、献身精神和未来领袖之间的凝聚力。这种寄宿学院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早已经脱离了当初造就盎格鲁-撒克逊的统治阶层的狭隘目标,越来越强调多种族、多阶层的聚合。但是,尽管受教育者的范围早已今非昔比、越来越多元化,寄宿制培养未来社会领袖的基本目标并没有改变。以大历史的目光看,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统治世界二百多年,至今仍然主宰美国的政治,还没有退出其全球领导地位的迹象,最多不过是把其统治集团的基盘扩大而已。这样的成就,和其教育能够成功地塑造一代又一代优秀的统治阶层不无关系。

 第23节:美国名校扶贫斗富(2)
  中国不久前掀起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运动,似乎名声不好,现在很少有人提了。但是,对这一运动所提出的一些误导性的概念,却很少有人清算。实际上,现在中国的大学,特别是享受巨大的国家拨款的"一流大学",还在按照这些似是而非的概念经营。

  人们也许还记得,这场运动的许多倡导者和评论家们,把"一流大学"等同于"研究性大学",并美其名曰"美国模式"。甚至有人说,衡量一个大学的水平,主要是看其博士课程的质量。说这些话的人,不少是在国外的"一流大学"受过训练的权威人士。虽然他们蒙昧于美国大学的历史及其人文传统,由于他们的"牌子"响亮,公众对他们的话往往不加怀疑、不作分析。结果大家普遍相信:中国的大学要办成一流,就要向研究性大学的方向发展,把重心放在博士生的培养上。

  与此相关的另一个故事是,2005年教育部宣布取消大学生校外租房的禁令,引起一阵欢呼。但对于大学生住校的意义,却很少有人讨论。我几乎成了唯一的一个例外。看来公众乃至教育界人士,对美国大学的另一个传统没有足够地注意,或者完全无知。简单地说,研究性大学19世纪末在美国发轫,虽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也引起了激烈的批评。20世纪初开始的本科生寄宿学院制,在某种意义上是对这种研究性大学的一个反驳,代表的是传统的盎格鲁-撒克逊的人文主义教育精神。只有将研究性大学和本科生寄宿学院制所代表的传统综合考查,分析两者的冲突与交融,才能理解美国大学的精神与成就,才能为我们的大学改革提供一个有效的参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26135.html

更多阅读

第23节:掌握与众不同的“商业武器”(2)

系列专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力》  学员们学完初级课程后,就能进行一般的问题分析,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也无需再害怕,因为你拥有了他人所不具备的独特的问题解决能力,也就是说你得到了一件“商业武器”。当你正式学完初级

第23节:美国政府怎样创造了经济盛衰循环(4)

系列专题:《美国人的噩梦:清算谎言经济学》  想要通过人为信贷扩张的方法对付大萧条,就好比用导致不幸发生的方法来治愈不幸。我们现在的资本被错误地分配了,政府所做的只是在加重这一失误。一旦信贷扩张走到尽头,我们势必马上遭受严

第50节:美国大学校长的年薪(2)

系列专题:《中国教育对比美国的缺陷:培养精英》  在州立大学中,还是以年薪加福利计,密歇根大学的女校长玛丽·休·科尔曼(Mary Sue Coleman)排在第一,为72万多美元。特拉华大学校长戴维·P.罗塞尔(David PRoselle)以72万美元出头排第二,得州

第28节:美国名校扶贫斗富(7)

系列专题:《中国教育对比美国的缺陷:培养精英》  其实,要解释这一盎格鲁-撒克逊传统,仅仅讨论牛津、剑桥是远远不够的。寄宿制的教育,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希腊的城邦。在斯巴达,所有公民都要在俭朴的共同居室中长大。柏拉图在《理想国》中

第27节:美国名校扶贫斗富(6)

系列专题:《中国教育对比美国的缺陷:培养精英》  自19世纪末以来,美国大学急剧扩张。从1870年到1940年,美国人口增长了3倍,但大学生人数增长了30倍。1900年,美国有977所大学,不到24万学生。1920年,大学数量达到1041所,学生人数将近60万。

声明:《第23节:美国名校扶贫斗富(2)》为网友好好先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