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中国教育对比美国的缺陷:培养精英》
大学体制不仅帮助斯温这样的人从社会最底层爬到教育的顶峰,而且也使一些底层大学异军突起。比如在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本来是个走读学院,但这几年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研究性大学排名中,一直排在第十名上下,比许多常青藤的名次还高。再有就是纽约大学,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几乎破产,不得不把在布朗克斯(Bronx)区最大的校园出售。但如今在上海交大的世界大学排名中,雄居第三十二位,俨然是一所名校。我自己所在的萨福克大学,最初不过是一个法学院的毕业生为了给穷人提供教育机会,在自己家的客厅给六七个学生授课,后来竟然也演化成了一个大学。当时哈佛的校长警告说,这样的学校是危险的、根本不应该存在。如今,萨福克大学的法学院和哈佛法学院是波士顿最大的两个法学院,为本地提供了最多的司法人才。萨福克大学也正在从一个走读、业余学校式的大学,转化为四年制、有博士课程的正规大学,并且开始有了学生宿舍,向寄宿制大学发展。在校内领导层内中,有人甚至有雄心在波士顿市中心再造一个纽约大学式的奇迹。
![第13节:美国大学的成就与危机(4)](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3550890199933.jpeg)
除此之外,还有所谓"营利大学",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学店",和中国的一些英语学校,如新东方等,有非常类似之处。这样的学校,完全以商业理念经营大学,要物美价廉、薄利多销,把大学办成连锁店,甚至有的校长要求教室与学生停车的地方不能超过5分钟的步行距离,很像麦当劳的经营原则。这些大学瞄准的,是那些有工作但缺乏教育的阶层。最大的为菲尼克斯大学,在全球有28万学生,239个校园。其创办人是剑桥培养的经济学家约翰·斯珀林(John Sperling)。他发现常规大学几乎都致力于培养18~22岁的年轻人,忽视了已经工作的成人。于是他发誓要为这些人办学,让他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能接受高等教育。如今美国的营利大学已经有几百所。许多都创造了自己的品牌。 这种多元、灵活的大学体制,保证了美国的高等教育能为各个阶层的人在人生、事业的各个阶段提供教育服务,并且促成了多种体制的竞争,使任何一个体制都不可能高枕无忧。你研究性大学只顾搞研究不管本科生吗?那么注重教学的本科文理学院就会把学生吸引走。你的大学学费太高吗?那么一些营利大学的连锁学店、网上教学,就会出来"杀价"。怪不得一位基层传统大学的高层管理人员说:"这些营利大学在我们街对面的连锁店一开张,我们就感受到了威胁,经营的方式就得调整,否则我们的学生会跑掉。"这样的竞争,构成了美国大学优异的基础。